卷七 红蜡成双 第一百二十二章 狐族秘史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狐王令卷七 红蜡成双 第一百二十二章 狐族秘史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暖阁的木案上,点着一只蜡烛。一阵子风过,刮得雕花大格窗呼啦啦乱晃,烛火也跟着晃动。白天这里温暖如春,而此时由于火塘已灭,这里跟室外已没多大区别。夏木帮明筝取过来纸和墨盒,明筝望着夏木,知道她是为自己担心,便说道:“夏木姐姐,你快回去休息吧,若是郡主知道你在这里,又要责罚我了。”

    夏木叹口气,忧心地看了眼明筝,知道自己也无能为力,便低着头默默走出暖阁。明筝听着夏木的脚步声远去了,便把一股怒火发在那几个鹿皮包袱上,她出拳头狠狠击打了几下。站在这似冰窟的小房子里,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只觉得冰凉的寒气从四面八方往身上灌,她不由紧紧裹了裹身上的衣裳。

    此时明筝思虑万千,即使郡主不差遣她抄写,她也无论如何无法入睡。想想自己的处境,难道自己还在傻傻地等待萧天的回心转意吗?只恨自己心肠太软,答应留下来,这事已经够烦心了,再加上一个反复无常的郡主。郡主的话还在耳边回荡,郡主对她几次三番的态度,还有郡主变化多端的面容,都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她不愿把郡主想像成一个恶毒的人,她曾听萧天讲过那个美丽善良如仙女般的青冥,她多希望那个青冥才是真实的青冥呀。

    明筝冻得在原地打转,她看了眼那三个鹿皮包袱,心想还是找点事干吧,不然自己不是被冻死也要被自己的胡思乱想折磨死。她抱起一个包袱,解开捆绑的麻绳展开鹿皮,里面是四个木盒,木盒已经碳化,显然是过了火,听青冥说是从大火中抢出来的,看来不假。

    拉开木盒的上盖,露出里面发黄的书籍,用牛皮包的封皮。明筝拿出来对着烛火翻看,牛皮封皮还挺新,用细密的针脚缝起来的纸张却有新有旧,新旧的字体也不同,发黄的纸张上面的字迹潦草而凌乱,而新纸张上的字迹却像是出自名家之手,笔力劲挺,行云流水般自然舒展。明筝寻思,这新纸上的字迹定是后来有人修订而来,而狐族竟然有如此修为的人?

    册子上写满密密麻麻的人名,像是一个家族的族谱,明筝寻思这应该是狐族的族谱。后面是狐族历代狐王的小传,这里记载有十几位狐王,翻到这里,明筝停下来,她发现狐王的姓氏各异,很好奇难道王位不是代代相传?看来只有在文章里找答案了,她平日就喜欢听故事,此时早已被深深吸引捧着书凑近蜡烛,认真读起来:

    ……

    狐王张志坚。至元二十一年,自南岭随文将军发兵抗元军,将军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擒获,几次解救无果,死伤惨重,逃至江西遇失散属下数众,一起逃至天门山深山中。与山匪黑麻子交战三昼夜,夺得一片栖息之地。后闻将军亡,统领众人大哭三日,立下规矩宁死不降元,后统领人众进入深山。一日夜遇一美丽女子,自称九尾狐仙,言明一片世外桃源檀谷屿,并指明路线,醒后方知是一梦。当即便唤来众人随他去檀谷屿,一番跋山涉水,果然是一方好山水,自此驻扎,为避元军追杀,隐瞒身份自称狐族。

    狐王刘起。延佑二年,山匪匠头领百十人来围攻寨子,攻了两日,首领受伤,族人战死五十多人,命女人进山,男人守寨。刘起请命带精壮夜间出寨绕匪后攻之。首领允准。刘起率众攻成,大败众匪。首领感念刘起功高,召集族人,宣布禅让首领之位于刘起。

    狐王赵天杰。洪武元年,水患连连山寨断粮,赵天杰奉首领命出山寻粮。方知外面已改朝换代,新朝大明,是汉人当政,当下欢喜无比并派人回山告知族人。并向远处进发。路遇两军交火。元军残部与新朝将士对峙,眼看元军残部包围,明军处于下风,赵天杰率众似天降神兵冲击元军残部帅帐,刺死元军首领,与明军合力一举歼灭元军残部。后方知是朱元璋队伍。朱元璋凯旋而归,念起解救之恩,逐赐予王爵之位,号狐王,驻扎之地封为狐王领地。赵天杰带着粮食和新皇恩宠回到檀谷屿,老首领率众族人相迎,并当下宣布,首领之位禅让与赵天杰。自赵天杰起,狐族首领称狐王。

    ……

    明筝揉着发红的眼睛,看得心潮澎湃,这个远离尘世远在天边的世外桃源狐地檀谷屿,竟然有如此传奇精彩的历史。原来狐族是前朝大将军文天祥旧部的后裔。明筝想起儿时与父亲一起读史,记得史书中记载当年文天祥抗击蒙古人被俘后,誓死不降。他手下众部也誓死不降,后来忽必烈在北京称帝建立新朝大元,史书中记载文天祥旧部全部战死。

    ……原来文天祥的旧部并没有全军覆没,幸存的兵卒躲入崇山峻岭间隐遁于世,这些文天祥的旧部与山林间的部族通婚后逐渐繁衍形成了今日的狐族。后来,太祖起兵,把蒙古人撵回草原,建立大明,恢复汉制,狐族才从山林走出,并帮太祖抗击元军旧部,得以封王。

    “如此说来,狐族也都是忠良之后呀。”明筝望着发黄的书页,不由发出一声感叹。由此想到萧天,他是不是也知道这段历史呢?他和他父亲决定留在狐族,是不是与此有关系呢?明筝捧腮思索,等她发现自己又不由自主想到萧天时,猛皱起眉头,又羞又恼。急忙把自己的思绪引到书册上。

    她看到这个包袱里其他几个盒子里也是类似的东西。明筝又解开另外两个包袱,其中有一个盒子很特别,盒子雕刻精美,上面刻着狐头,四周全是纹饰,就像狐族人衣服上刺绣的装饰一样。

    明筝端详着这个木盒,好奇心越来越大,里面会是什么呢?她轻轻抽开木盒的上盖,烛火下看见木盒里是几本发黄的书籍。明筝拿出一本端详着,封面上的字迹与刚才看到的都不同,只见上面写着“杂记”两字,一旁还有落款签名,明筝仔细看着那个签名,不由惊得目瞪口呆,她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用手背揉了揉眼,再看过去仍然是那三个字:文天祥。

    明筝捧着那本杂记,仿佛有种隔世之感。自小跟父亲读史,前朝南宋灭亡已经一百多年,太祖灭了大元也已过八十年,此时再过十几日便是正统十四年,她粗略地算了一下这本杂记应该是在一百六十年前,明筝愣怔了片刻,联想到刚才读的狐王小传,猜测到这可能就是文天祥的副将,狐族的始祖张志坚保存下来,他同文天祥并肩抗元,战斗到最后一刻,在主帅被擒救援无果之后,带着残部和主帅的遗物奔走他乡,宁愿入深山野岭隐遁其间,也誓不降元……

    在这个凄风苦雨风雪交加的夜里,明筝的心又一次被手上书稿温暖起来,一阵阵热血沸腾。虽说屋里滴水成冰,但她毫无冰冷的感觉。突然有一刻,她竟然觉得青冥郡主让她在地冻天寒的夜里来抄写是否另有新意?

    她小心地翻看,一目十行,匆匆地浏览着,越发感到这本杂记的弥足珍惜。这一看心情越发激动,这本杂记是文天祥当时在平江一带与蒙古人作战的记录,有蒙古人派兵布阵的图谱,人员马匹装备的详细描述。

    她又拿出盒子里另一本书籍,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仍然可以辨认,上写“兵法步略”,一旁的落款仍然是文天祥。明筝深深吸了口气,今日看到这些完全明白了,为何萧天会死心塌地的为狐族效力,为狐族不惜背负与她的情意,这些狐族人的气节和忠诚感天动地,精贯日月,若她是萧天或许也会这般去做。

    明筝突然潸然泪下,她想起儿时父亲曾对她讲过文天祥的故事,父亲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文天祥是做到的一个人。为何要读圣贤书?所学习的是什么?便是一个‘仁’字,从古至今,有几人能做到呢?”父亲的话仿佛又在耳边回荡,明筝眼含热泪望着手中发黄书页,胸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

    明筝把剩下的两个盒子打开,里面的书籍记述的是狐族的秘术,包括草药的分类,一些常见病的药方;织锦的秘术,蚕的抽丝方法;还有机巧的秘术,造天屋,造飞天翼,造盔甲等等。明筝看到这些,心里竟惊出一身冷汗,这些都是狐族最神奇的秘术,而郡主竟然让她一个外人来抄写,她到底是如何想的?她难道不知道这些书籍的价值吗?

    明筝摇摇头,不愿意再想这些想不明白的,守着这一堆宝贝,戚风寒夜也突然变得其乐融融。她先拿起族谱抄写起来,一口气写了一页纸,她的蝇头小楷得过父亲的真传,写得又快又好。为了不冷,她简直停不下来,这才发现原来狐族的几大姓氏皆出于文天祥的几个部将,还有檀谷峪当地几个部族。

    接着,明筝拿起《杂记》抄写,一边抄写,一边想象着一百六十多年前那些与蒙古人抗争的往事,感到分外有趣。到后来她又开始抄写《兵法步略》,这个她尤其喜欢,她抄写一会儿,然后抱着书籍看着跑几圈以抵御寒气的侵袭。说来也怪,她越是用心读,越是感受不到寒气,反而是她写累了,想休息时,越发的冷了。于是,她也不敢停下来,分分钟地写下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隐约听见一阵急匆匆地脚步声,一轻一重,似乎是两个人。她不愿意停笔,头也不抬。只听见木格门被轻轻推开,静默了片刻,沉重的脚步声来到她身后,一件厚重温暖的裘皮大氅披在了她身上。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狐王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狐王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狐王令》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