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三十五章 凤凰涅槃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之草根皇帝正文卷 第三百三十五章 凤凰涅槃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因此,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贞观年间的科举制度,才能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不绝,并且在东西方的文明碰撞和文化交流中,绽放出”历久弥新“的光芒。也唯其如此,它才会在神州大地上,湮灭和消逝了将近一个世纪后,仍然用一种崭新的面目,重新回到它诞生的国度,并以其固有的精神和价值,融入现代社会的制度框架之中,获得一种“凤凰涅槃”似的重生。

    科举制度虽好,但能否适用于现在的大汉皇朝呢?刘病已可以肯定的说,没问题。

    对于现在大汉皇朝的政冶生态,刘病已了解到以下几点:首先,可以绝对肯定的一点是,此时门阀政治还在萌芽状态,压根就没个影。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列国政治门阀、豪强大族,被秦国的统一战争,和其后的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给摧毁的”干干净净“,连跟毛都没剩下来,以至于后来,孝武皇帝做了天子,想要找个姬氏(周天子)的嫡系血脉都不容易。

    再者,太祖皇帝鼎定天下,分封功臣,旧的贵族体系被彻底毁灭,而新的贵族政治却还在襁褓之中。

    大汉皇朝建国时,分封的功臣彻侯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光,到了如今混得都不怎么样好......

    留候张良的后人,太宗孝文皇帝时就夺去了封爵,削为庶民了……

    舞阳侯樊哙的后代,在平灭”诸吕之乱“(继刘邦之后,执政大汉的吕皇后死后,曾经发生过拥刘氏与拥吕氏的激烈政冶斗争,原因很复杂,对汉文帝一朝及以后的政冶影响也很大,但与本文关系不密切,不详细展开说)的过程中不小心成了牺牲品,太宗孝文皇帝好心给他找了旁系子弟,过继给他继承香火,但他实在不争气,就像俗话说的:”乱泥扶不上墙“,居然被人戴了顶绿帽子,等那位舞阳侯死后被人揭发,于是,舞阳侯也成了历史名词。

    ”带头大哥“尚且如此,小弟们混的也不是很好。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彻侯们,都是些饭桶,不足为惧。

    更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没兵……

    后世天朝太祖说的好:“枪杆子里出政权!”

    而在中国,只有进了政权里面才能发出声音让人听到。

    更何况,这科举现在进行明明是对贵族的保护!

    所以呢,所谓的科举,真的施行天下的话,那么必然是贵族豪强的盛宴,跟平民基本没关系!就算偶尔漏出几个平民中了,那不也无伤大雅吗?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经过吕氏乱政,诸侯大臣再反扑,再接着太宗孝文皇帝害怕权臣们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他玩了一个漂亮的手段,把陈平、周勃统统赶回封国,前后三次清洗,直接导致了一个令所有彻侯们恐惧的恶果:他们在朝廷中竟然没有了代言人。

    而当朝廷没有了这些人的代言人后,后果开始显现。当官?没他们的份!

    各地郡守、各诸侯国的监督大臣、丞相、太尉这些有权有势的位置,基本没他们的份!

    想捞钱?廷尉的屠刀正愁没沾血呢!汉室对于彻侯犯法,基本上是抓到了就绝不轻饶的原则,动不动就粗暴的废除封国。孝武皇帝时,天子借口贵族们,因为供奉给先人和宗庙的黄金成色不足,最大限度的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一口气革掉了一百五十位列侯的爵位,把他们统统贬为庶民。从这些事情就能看出来,汉室根本就没有所谓门阀的生存土壤,有的不过是肥猪跟米虫。

    至于地方上的豪强,那就更是个笑话了。很浅显的一个证据,还是孝武皇帝时,郅都就任济南郡守,上任之后先把郡内的大户人家碾压一遍,结果杀得人头滚滚,却连声抗议都没有人敢喊,济南郡甚至因此大治,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

    历史上真正的门阀政治,那要等到刘秀恢复汉室,他当初依靠的是地主豪强的支持,取得政权后,便对这些人“投桃报李“,致使地方豪强坐大而难以收拾,之后的曹魏司马氏又推行九品中正制,这才最终放出了门阀势力这头怪兽。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刘病已才敢在此时推行科举。

    因为首先,地方豪强也好,彻侯贵族,都不会拒绝也不可能拒绝科举。只有傻子才会拒绝一个明显对他们有好处的制度。

    在此时,科举非但不是贵族豪强们的拦路石,相反还是一张门票,一张可以让他们“光明正大“的参与政治,拥有发言权的门票!要知道此前的所有举荐制度,都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譬如说,首先你要在地方上有名,并且这名望还得达到一定高度,才能被举荐,或者是孝子贤孙,因为道德高尚而被举荐。

    再者,就算他们反对也是无效的!没兵、没权、没势,谁会听他们的反对!

    当然,刘病已也不会天真到马上就能让科举取代目前的举荐制度,那不现实!

    后世从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到宋代历经数百年光阴,科举才真正的取代举荐制度成为主流。

    大家想想看,一群连举荐制度的作弊,都还没有学会的家伙们,会想得到这科举可能会妨碍他们的未来吗?

    再一个,科举其实不算出格啦,孝武皇帝“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玩的更出格,一口气把黄老派、法家、纵横家等等全部罢黩,但是也没人敢反对,大家反而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玩起了儒皮法骨的把戏。

    对匈奴等对外战争的胜利,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更关键的是,压根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政治势力和团体,没有带头大哥,闹不起来啊......

    此时的长安作为大汉皇朝的神都,天下首善之地,跟后世大天朝的北京一样,都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

    北京有北漂,长安有长漂。北漂为了梦想打拼、努力、奋斗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乐观,甚至有些人过着“饱一餐、饿一餐”的生活。而长漂的情况却比北漂更凄惨。长漂的主要组成群体,都是来自关东各地的各学派士子。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草根皇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草根皇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草根皇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