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十一章 厨神传奇(4)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妺喜妺喜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十一章 厨神传奇(4)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汤得到了伊尹,非常开心,到达商国后,就在商国的宗庙为伊尹举办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除灾祛邪仪式,点燃了苇草以驱除不祥,杀牲涂血以消灾辟邪,请了众多的大腕儿巫师为他驱除灾难。

    第二天上朝君臣相见,伊尹与汤说起天下最好的味道,最好的食品,伊尹说天下最好的味道最好的食品,都在中国。

    伊尹说:“肉类里最好的美味是:猩猩的唇,獾獾的脚掌,燃鸟的尾巴肉,述荡这种野兽的手腕肉,弯曲的旄牛尾巴肉和大象鼻子。在流沙的西面,丹山的南面,有凤凰的蛋,沃民所食。”

    “再说鱼里面最好的美味是:洞庭的鳙鱼,东海的鲕鱼,醴水有一种鱼,名叫朱鳖,六只脚,能从口中吐出青色珠子。萑水有一种鱼叫鳐,样子像鲤鱼而有翅膀,常在夜间从西海飞游到东海。”

    “蔬菜里面最好的美味是:昆仑山的菰;寿木(传说中的不死树)的花;指姑山(传说中的山)东面的中容(传说中的国名)国,有仙树赤木、玄木的叶子;余瞀山的极南面,山崖上有一种菜叫嘉树,颜色碧绿;华阳山的芸菜;云梦湖的芹菜;太湖的蔓菁;深渊里叫士英的草,都是菜中的佳品。”

    “调料调合味道里面最好的是:四川阳朴的姜;桂阳招摇山的桂;越骆(古国)的香菌;鲤鱼和鲔鱼肉做的酱;大夏(古国)国的盐;宰揭山颜色如玉的甘露;长泽的鱼子。”

    “粮食里面最好的美味是::玄山的禾,不周山的粟,阳山的裸,南海的黑黍。得到这些东东,好船和好马是必须的。水最好的是:三危(传说中的“两极”山名)山的露水;昆仑山的井水;沮江(古水名)岸边的摇水;曰山(古山名)的水;高泉山上涌泉的水;冀州一带的水等。水果最好的是:沙棠的果实;常山(古地名)的北面,投渊(古地名)的上面,有百果,很多帝王都吃过;箕山的东面,传说中的神鸟青鸟的住所,有甜橙;江浦的橘子;云梦的柚子。汉上的石耳。”

    “马最好的,是青龙、遗风这样的千里马。可是不先占据天下成为天子,这些好东西都不可能得到,只有得到好的食材,我才能给您做出最美的食品。现在我们商国国家小,日行千里的好马快马不可能都具备;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天底下的人都听你的号令,全天下万民拥戴乐意为您取来最好的东西奉献过来,那样就可以做成最美的饭菜了。”

    “那美味是如何做成的,又有什么标准呢?”商汤又问了。

    “说到天下三类动物,水里的鱼鳖等味腥;食肉的老虎狼等动物味臊;吃草的兔子草鹿等动物味膻,这些东西都需要进一步进行认真的加工。无论恶臭还是美味,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一样,都是有来由的。味道的根本在于水,主义的来由在于忽悠。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火很关键,主义用理论删减几次改换几次面目,人很关键。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质。调和味道离不开甘、酸、苦、辛、咸。用多用少用什么,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至于说锅中的变化,那就非常精妙细微,必须依靠认真细致的观察与思考才知道,很多地方无法言说,这和什么马克思驴克斯主义一样,有很多玄机在里面,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出来说得明白的了。若要准确地把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还要考虑阴阳的转化和四季的影响。所以久放而不腐败,煮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酸又不太酸,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淡却不寡薄,肥又不太腻,这样才算达到了美味啊!”

    接下来伊尹又讲述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些感悟,他说道: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就会只看到一时得失,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要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用可行的步骤接近理想,用果敢的行为坚守信念,坚持求索,不断进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对一个人来说,世界永远是平的,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我们虽不能用一颗小草的心去包容世界,但总该用一个微笑包容自己。不愉快都是因为太过计较,痛苦因为放不下纠结,不幸福因为贪念太多。太在乎世俗的眼眸往往会丧失自我,虚荣过度会丢心。其实不快乐也是太过于高看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个神仙,想要什么就应该有什么,却忽略了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其实我们什么都可以缺少,唯独不可缺少的就是面向生活的笑脸。人心越宁静,越能客观地认识世界。常常,不是没能力看透,只因心太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能生智,智者之所以不惑,除了学问,更重要是心静。想要把这个世界看清,先要沉淀自己的心。心乱一切乱,别让一颗小石子击碎心智。量有多大,心有多静;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心静不静,和环境无关。最深的宁静,来自最宽广、包容的胸怀。福深福浅,不在于能笑着迎来多少,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人生之苦,在得失间。心胸宽广之人,拿得起,放得下,无意于得失,自然坐怀不乱。心静了,才有闲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

    人要学会料理自己的心灵,要懂得进退的关键在于对人生的把握,观念改变了,命运才会改变,心大了,才能看得远,才会看到很多原来认为无关紧要的东西的巨大的利害关系。

    和谐应该是民生的主旨。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只有和谐才能安居。诚信以化恶为善、化丑为美的灵魂帮助,无论成功前还是成功后,都会让人飨不尽那智慧恩德以文明天下的无限欢乐。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忧乐必将使人竭尽天赋以追求能力而谋天下之大利;可狭隘利益和自私欢乐的追求则必将禁锢人们努力进取而美好人间的伟大智慧。

    和谐者,宇宙间相互作用而致顺美也。天人合一,使人与社会的大和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天、地、人皆各有其道,背道而行者,罹祸毁伤是哉。人生身之时,或夏或冬或春或秋,五脏六腑已著寒湿冷暖之气,五行平和者鲜矣,大多旺衰随身,阴阳乖爽,气血虚衡,后天不调,故而有疾,因五行阴阳失和耳,是为运命乏济。乃至大者,家国不合,打斗伤残,贫弱鳏孤,邻欺乡压,福禄多羁;乾坤乖和,天地不交,旱涝风吞,山崩地裂,气延候迟,谷秕短食。人之为万物灵主,使其调和万物也。天人合一就是按自然规律对待自然,就是在要我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因势利导,在变更自然界里不适合甚至有害于人类生存的条件时,要排除损毁性的或引发生态灾难的粗暴行为,使人与被改造的自然对象处在相伴相生,蓬勃共荣的态势中,这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生产就会获得发展,人民生活就会富足,生态环境就会良好。

    具人而言,有周天之誉,故而亦有“四大”、“五行”附体,亦趋于心耳,盖以调节和合也,取象观心,亦宗于中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灵性耳,明正伦理以德化之也,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困而欲眠。人性,贵在仁术驭行,行正则人正,行恶则人恶。人皆有恻隐之心、恭敬之心,亦有厌恶之心、羞愧之心,是故常有修正之行以纠错明性。天有春、夏、秋、冬之气;地有东、西、南、北之域;人有四肢五脏之体,顺天道则气正;顺地道则神清;顺人道则身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然则天有阴晴圆缺之变数,地有沟壑川流之势理,人有寒湿冷暖之营卫,故有补泄随顺一说以充盈和合。其位不足自有其主宰者调和,强行改变,灾难定会顾面。是则万物自有其属,自有其护,护之者神也,神者,主宰其所属者也。归其属,顺其理,导其气,明其神,则万物和合顺美矣。有大善知识以水、水果做实验,善言吹嘘、恶言相加,所得结晶图案亦如灵性随喜、美化;低落、败坏。人亦有如此神力也,心性所至,或昌或灭,或达或抑,故而语之曰,万物皆有灵性,不能毁伤。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寿。善,就是人的思想、行为符合天地的最高法则。恶,就是人的思想、行为违逆天地的最高法则。只有扬善去恶,才能使社会保持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长久和谐共处。聪明的人总是与别人相协调,但并不盲目地重复或附和别人,因协调而不重复故能达成和谐;愚笨的人,见到旁人的成功就一窝蜂随大流地摹仿别人,反而引起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不和谐;对他人而言,聪明的人总是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愚笨的人总是强求一致,因容不得差异而往往造成矛盾冲突。用乱石砌墙、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如果只强求“同”而不谋求“和”,就必然导致纷争乃至战争。

    不囿于己见才能明白通晓,不自以为是才能彰显真相。由于受时间、精力、经验等各方面的局限,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自知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自我局限性的认知。在人际人之中,只有不囿于自己的认知范畴,不自以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就是正确无误的,而是选用多视角、多场景去观察认知,才能尽可能减少认知偏见和误解。不固执己见的人才聪明,不自以为是的人才彰显,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广泛认同。只看得到自己的功劳价值,看不到别人的辛苦努力的人难得人心;只以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功劳,不尊重别人的价值取向的人难以得到别人的信服。人是多元的,即便是对待同样的事实,不同的人也会因立场、观念、价值取向等差异,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评判。在日常的人际沟通中,特别是当交往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存在差异时,强势者习惯用自己的价值理念作为人际认知的标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合适的,每个人对成功、幸福等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交往双方都只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去认知,势必导致交流的鸿沟。人际和谐状态大多源于交往双方重付出轻回报的心态,相反,如果一方自以为对他人有价值,经常要求感激,或者夸耀,那么本来有的价值反而被冲淡。越是声名显赫的人,就越应表现得和众人无异,不让处下的有“社会权利”上的压迫感;越是才华横溢的人,就越应该光而不耀,不让自己的言语咄咄逼人。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懂得掩藏自己,要表面好像笨拙,因为谦虚谨慎不自炫耀;真正能言善辩的人大多表面好像木讷,因为人发言持重而不露锋芒。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下贵贱之分的,是完全能够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而自然界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也是多元的。

    伊尹精彩的讲述,很受欢迎,这次跳槽也很成功,这都是真的。不过,伊尹到商国后,虽然立即的被免除了奴隶身份,有了国家的正规编制,但是并没有立刻得到商汤的重用。因为古今职场都一样,试用期是必须的,商国也一样。

    古今都一样,一个新单位必然会对于一个新来的人,进行一番较长时间的全范围考察,尤其是对其品格能力气度为人处事各方面要进行实际的严格的考察,以便确认这个新加入者,能否适应新的环境,能不能在新的环境里迅速地展开工作,这是很重要的事,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一个认为可以信赖的新来的人,进行实际的必要的长时间或者短时间的实际能力考查,都是必须的,尤其是一个大的上市公司,更应该如此,在打工时,每一个人要做好跳槽的准备,同时又要有耐心能忍受各种严格甚至是枯燥的新公司进行的实际能力考察。凡事不能忍受严格的能力考察的人,必定是没有前途的人。

    对脾气是一回事,具体的治理国家又是一回事,尽管商汤很器重伊尹,也很想让他早日的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可是由于对的他的实际能力了解不够,另一方面他也想让伊尹深入基层,把商国的国情给吃透,把商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进行综合的深入研究,用自己第一手的材料,对商国的方方面面进行改进,而且伊尹刚到商国没有建功立业,还在试用期,一时间也没有办法给他一个高的职位。

    由于伊尹的烹调技术高超,商汤依旧是让他先做御厨总管,让伊尹顺便的培养一下商国的厨师人才。商汤非常喜欢吃他做的饭菜,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心人,伊尹就巧妙的利用每次为商汤送饭菜的机会,及时地以饭菜为比喻给商汤讲一些治国之道,从五味调和,五行运化,荤素搭配,凉菜热菜调配,四季饭菜不同,五谷的妙用,田野各类植物的妙用,各地的民风民俗,各地的百姓欲求,一些药膳的奇特作用等等;讲到君臣相处,君民关系,国家关系,治国方略等国家政务大事,每次都让商汤既吃得津津有味,又听得十分高兴,既饱了口福,又饱了耳福,还得到了许多有益的教诲,增长了许多知识,也了接到了许多民间的习俗,百姓的诉求。

    就在思量着如何尽快的说服商汤的同时,伊尹自己也在苦苦的思索着具体细微的救国治国之道,但一直苦于治国事情繁杂紊乱,如何去做,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如何把握一个度,如何做到管而不死,和而不乱;如何一步步的革故鼎新,惩恶扬善;等等救国治国的重大方略,他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妺喜妺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妺喜妺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妺喜妺喜》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