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1章 “大号火柴盒“的兵营?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一卷 第41章 “大号火柴盒“的兵营?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崇祯七年五月,安静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场又开始热闹起来了,被派出去完成任务的土兵们归队,继续在护卫队的带领下训练。

    眼下刘烨的重心已经开始往护卫队倾斜了,其他事项都走上了正轨,是时候抓队伍建设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刘烨手下的战斗人员分为两部分:一是核心力量——以以前三百青壮组成的护卫队员,他们对刘烨最忠诚,战斗力也最强,目前只有他们配发了爱国者步枪;二是林三麾下山寨三百土兵,在老护卫队手中连败后,彻底被收服,肉搏能力较强,战斗经验非常丰富。

    早有计划但一直被耽搁的训练场改建工程正式启动了。因为之前的事情太多太急,无论是开发铁矿、制造枪炮还是夺田行动,都是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后来又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计划中的工程就这么搁置下来。

    改建训练场是梁小明改良后的水泥第一次正式使用。自从用石灰石、粘土烧制出第一窑水泥后,梁小明觉得还有改进空间,并没有正式投入使用,在开发田独铁矿自己开始冶炼生铁之后,把炼铁产生的矿渣掺入原来的材料中,就得到了非常接近于现代标准的水泥,冷却之后用水泥窑工人的话说,就是“远看如石,坚硬如铁”。

    光有水泥还不够,梁小明尝试着用竹筋代替钢筋,用竹筋混凝土建房。水泥本身抗压强度不错,但是抗拉强度较低。掺入砂石搅拌成原始的混凝土,加入竹筋,能大大提升抗拉强度,这样的结构就有点接近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了。如果尝试成功,不光是训练场,以后其他地方的房屋、码头都可以推广。

    刘烨把基建工程的任务交给了李二狗,反正这任务也不需要什么高深学问,也就一明朝版包工头而已。梁小明在现场对李二狗进行指导,让他掌握整个流程,将来就可以交给他去做。

    其实流程非常简单,就是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加入砂、石,掺水搅拌,再灌入事先用木板做好的空心模具,中间固定几根竹筋,等凝结硬化后拆掉木板就行了。至于竹筋的制作更简单,把毛竹削成条状,保留竹青,经过简单的反腐处理就行,讲究点的话,可以在竹筋表面刻痕,增加水泥的附着力。

    单论纵向抗拉强度,竹子是中碳钢的5倍。由竹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墙壁由红砖砌成,这样建造出来的建筑牢固程度远远超出本时空的砖木混合建筑,更别提全木结构建筑了,而且建设过程更简单,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优势,用上了竹筋混凝土,建筑物可以往高层发展了。不过,这种砖混结构的建筑理论上不能超过7层,因为承重构件还是墙,传力方式是楼板传力给墙,墙以线荷载的形式传给基础。再高就只能发展框架结构了。

    梁小明建筑专业他只能在本时空工匠的帮助下摸索尝试,第一座兵营的高度比较保守,暂定为三层。

    “就是丑了点。”刘烨如此评价第一栋竹筋混凝土的兵营宿舍。此时简陋的砖混结构建筑自然不能和后世专业设计师设计、现代建筑工艺条件下的产物媲美,也不如本时空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不过不加任何装饰的红砖墙壁看上去有一种旧时空七八十年代建筑的怀旧感,也别有一番风味。

    梁小明嘿嘿笑了几声,搓了搓手:“建筑设计只是临时客串,所以……”

    “所以就弄这么个大号火柴盒?”

    刘烨看着这栋长方形的物体,就是一个火柴盒竖立的放大版,中间开了门洞,墙上开了窗户——还没有玻璃窗户,毫无美感可言。

    梁小明无遗憾地说:“可惜以目前的能力,弄不了框架结构,否则起码能弄个十层楼试试,现在只能这样了。”

    李二狗亲眼见证了一栋生平所见最高的建筑诞生了,兴奋不已。他不觉得这房子丑,对于之前只能住夯土茅屋的他而言,这高达三层的楼房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估计京城里的皇上都住不了这样的大楼房。

    这红砖房子方方正正,高大威武,大气上档次,四周开窗,通透明亮,抵御风雨自然不成问题,而且通体以砖为主体,水泥作为粘合剂,代替了昂贵的糯米灰浆和廉价版的夯土,不仅经济划算,坚固程度也堪称完美。

    他越看这房子越喜欢,不由自主地说,“老爷,要是村里人都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好了。”

    刘烨听了,心中一动,对啊,将来包括李家村在内,可以都建成混凝土建筑,再造一个临高新城,以水泥铺设路面,再完善配套的排水和其他市政设施,除了没有自来水和电,不就是一个现代化城镇了吗?

    作为现代人,虽然时常叫嚷着逃离城市由钢筋水泥构建的森林,可是真的完全脱离了文明世界,又觉得失落。将来住在这样一个新城里,多少可以找找后世的感觉。

    他把心中所想和梁小明一说,没想到梁小明也举双手赞成:“其实我早就这么想过,可怕你说我矫情,一直不好意思说。”

    “既然咱俩意见一致,那么就这么定了。等到局势稳定,就大兴土木,建造一个临高新城。”

    梁小明点点头:“这个我赞同。不过这样一来,水泥的产量就必须提高,水泥作坊就要升格为水泥厂了。另外砖的产量可能跟不上,眼下只是为了建造兵营临时建了个砖窑……”

    刘烨不解地问:“水泥厂我理解,不过砖难道不比水泥更容易烧制吗?砖不就是粘土烧制的吗,成分更简单,扩充产能也更容易吧?”

    梁小明鄙视的看了他一眼:“资本家就是上下嘴皮子一碰的事,我们打工的就得跑断腿。这年头,用砖建房子的人少,能用上砖的都是家境富裕的人家,而且都用青砖,大部分还是木结构建筑,贫苦百姓就直接用夯土。我们用的是红砖。”

    刘烨不耻下问:“青砖红砖不都是砖吗,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低价铁则呈青色,即青砖。红砖是自然冷却,操作简单一些,青砖是水冷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在我们那个时空生产红砖多。青砖和红砖的硬度是差不多的,但是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优于红砖。所以很多民国甚至明清的青砖建筑几百年下来都完好无损,而几十年的红砖房却破旧不堪……”

    刘烨一听就作了决定:“那就继续弄红砖,我们现在一穷二白,平地起高楼,效率第一!”

    “墙体材料用红砖没问题,楼板咱们只能用木楼板了——钢筋混凝土楼板咱们是没法指望了,就算能做出来,咱们也没有起吊设备来安装——木楼板自重轻、构造简单,不过这样一来隔音效果就比较差……”

    刘烨想起了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很多都是这种木楼板,甚至楼梯都是木制,踩上去吱呀作响,楼上跺跺脚,楼下都听得非常清楚。

    “无所谓啦,咱们的父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是要发扬的嘛!”

    确定了以后的长远规划和主要的建筑材料后,扩建水泥厂和砖厂的任务就落在了谭二的身上。虽然谭二没读过几天书,也没干过建筑工人,但是两者不是什么难事。烧制水泥的过程并不复杂,工人做熟了也就简单了;烧砖就更简单了,找些工匠、搭建几个砖窑就成,唯一改变的工艺流程就是砖胚的冷却方式由浇水改为自然冷却。

    李二狗同时还要兼职包工头。一个合格的包工头,不需要多高的文化素质,后世很多包工头也没读过几天书。李二狗很快进入了古代版包工头的角色,带领新成立的施工队——都是由泥瓦匠培训而来——开始了训练场的建设。

    梁小明最初还坚守工地监工,几天过后,见李二狗做的像模像样,就慢慢开始溜岗,反正营房都一个样,都是火柴盒子,依葫芦画瓢就是。

    按后世的标准,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为28天。不过只过了十来天,刘烨就充分发挥了资本家的腹黑本色,把所有营房投入使用,护卫队员全部进驻。

    所有人看见簇新的房子都看傻了眼,他们和李二狗一样,见到这种混凝土结构的“火柴盒”都只有赞叹。等到进入营房内部,再次被干净的环境、整齐排列的床铺所吸引,纷纷走到床边,拍打抚摸,爱不释手,他们以前大多饭都吃不饱,又哪里住过这么整洁的房屋。

    刘烨和梁小明在一旁看着他们的模样,很有成就感。这是参照旧时空PLA的军营设置的,两人都没当过兵,但是对军旅生活非常向往。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