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9章 百草学堂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一卷 第149章 百草学堂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苏二弟详细向他解释缘由:原来对抗府城大军时,刘烨定下规矩,凡是家中有人从军的,当年租子免三成,来年重新分配田土优先选田,而家中无人从军者无论几口人都只能佃种五亩。因为担心“从贼”遭到官府清算,不少村民都不愿意让家中青壮从军。没想到事情发展出乎他们意料,官府干脆利落的败了,县衙也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刘烨的规矩兑现后,这些人家中不乏壮劳力,有的有好几个,光是五亩地又怎么养得活一家大小?而那些家中有人从军的佃种了十几二十亩地,却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两边互补,便出现了代耕的现象,这边出人出力,那边出田,交了租子之后由双方自行协商分成。

    苏老倌心疼地回答:“地里的收成要和别人分,哪有自己种划算?”

    苏大腿倒是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劝道:“阿爸,我们都不在家,你一个人怎么种十五亩?就找人代耕,我和二弟赚的银子,不比种地来得快?”

    苏老倌不作声了,算是默认。十五亩地扣去租子,收成好的时候一年也就三十石左右,虽然刨去口粮还有盈余,但是卖到米店也就十几两银子的入账,而这不过是苏大腿两个月的饷银。

    苏小妹也不甘寂寞,突然说道:“大哥,我想去县里做工。”

    苏老倌一蹦三尺高:“都反了是?老二要去念书,我也睁只眼闭只眼了,你又凑什么热闹?女孩子家家的,早早就嫁人才是正经!”

    苏小妹反驳道:“二哥念书念得好有补贴拿,我去做工也有工钱的。听说县城里新开个被服厂要招人,工钱很丰厚。”

    被服厂的事情苏大腿倒是知道,自己身上这套军装就是被服厂做的。他犹豫地说道:“阿爸,要不,让小妹去试试?”

    他的话,苏老倌没有直接反驳,在他看来,老大也是官身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打骂了:“做工挣钱倒是不错,可是女孩子这样抛头露面,会招人闲话的,总还是要嫁人的啊。眼瞅着十六了,再不嫁人就是老姑娘了。”

    苏小妹不服气地争辩:“当初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只要能养活自己,下地种田、上山砍柴,什么时候想过抛头露面的事,现在日子好过了一点,就讲究上这个了?”

    苏老倌一时语塞。

    苏大腿见过世面回来,也不愿意弟妹就一辈子窝在村里,劝道:“阿爸,小妹去长长见识也不错,兴许还能在县城找个好人家。”

    苏刘氏对这个挺上心,问道:“真的吗,老大?县城里能有人看上咱家乡下姑娘?”

    苏大腿挺起胸膛:“阿妈,咱家不比以前了。别的不说,冲你儿子当这个兵,就比别人风光:不仅家中粮税能减免,而且官府都不能抓我,衙役看到我都只能绕道走。”

    苏老倌两眼放光:“真的?咱家连衙门都不怕啦?当初苟大富都没这般威风!”

    苏大腿连忙解释:“是当了兵就不归衙门管,就算犯事衙门也不能抓,倒不是咱家都能横着走……”

    这其中的区别苏老倌也懒得细品,他只知道自己家以后腰杆子能挺直了,心情大好,连带着小妹的事情也不那么介意了。

    “既然老幺想去做工,那就去!”

    苏二弟和苏小妹闻言开心地跳了起来,苏老倌却冷不丁补了一句:“我可没说马上去,等收了这季稻子,新房子盖好再说。”

    苏二弟有些失望:“收稻子也就算了,盖房子得等到啥时候去了啊?”

    苏小妹也说:“耽搁的太久,只怕被服厂人都招满了……”

    苏大腿从中打圆场:“要不这样,收完稻子,把代耕的事谈妥,然后请好泥瓦匠,房子开建了就让弟妹去?反正盖房子的事,他们留在家里也帮不上啥忙。”

    苏老倌犹豫道:“盖房子还请泥瓦匠?请村里人搭把手,一天两顿饭,一干一稀,不就盖起来了吗?”

    苏大腿见惯了临高城内漂亮的水泥建筑,哪里还看得上土砖房,连连摇头:“阿爸啊,咱们现在有余粮、有银子,难不成继续盖土砖房?要我说,直接盖砖房,照着苟家的宅子模样来!院子比苟家小点、房子少盖几间就成。”

    苏老倌本能的要拒绝,花那冤枉钱干嘛,转念一想,老大做武官了,在和丰村,老苏家也算有头有脸的人家了,丢了自己的老脸也罢了,总不能丢老大的脸。他看了看桌上的银锭,心里有了底气,咬咬牙点头:“行,都依你。”

    临高,南园。

    刘烨和梁小明正在接待客人,坐在他们对面的是孙元化和王徵。

    刘烨满脸期待:“王先生,你看这事怎么样?学校可是缺你这样的大儒坐镇,尤其是精通西学。”

    王徵抚须笑道:“难得刘参将看得起老夫,初阳又在一旁力劝,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刘烨和梁小明两人大喜:“这么说王先生是答应了?”

    王徵感概道:“我朝士子皆读圣贤书,本无不可,奈何天文、算数、格物、器械等均弃之如履,穷极一生钻研八股,却视西学之精华为奇技淫巧。现如今,不管是火器、船舶、器械都远逊泰西,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西人逐利,窥视我朝已久,总有一日,泰西诸国会取代建奴为大明心腹之患。难得刘参将有如此远见,开设学校,传授西学,老夫自当倾囊相授。”

    刘烨闻言唏嘘不已,虽然时间上略有误差,但是王徵对几百年后的趋势预判非常准确。大清取代大明之后,对科学技术的压制更加严苛,八股文则发展到了顶峰,欧洲的科技文化却突飞猛进,最后终于用鸦片战争拉开了西方列强侵华的序幕,中国从此堕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作为一个古人,能有这般见识,着实不简单,他对王徵佩服不已。

    刘烨感慨道:“王先生说的没错,人人都去学八股、做时文,就算针砭时局也是夸夸其谈、空洞无物,对自然科学不屑一顾,这样的读书人除了做官僚,又能做什么实事?我开设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科技人才的种子,也只有王先生这样精通西学的大儒才能胜任校长一职。”

    孙元化笑道:“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你们两边一拍即合,相见恨晚。既然如此,不妨去学校看看吧,良甫也好早点适应。”

    “理当如此。”刘烨率先起身,“眼下学校只有初级班,先学识字、算数,算是打下基础,先生来了,就可以设立中级班了,根据天资、兴趣分别教授不同的内容……”

    王徵、孙元化、梁小明跟随他一同出门,前往学校。学校离南园不算太远,几人安步当车,边走边聊。守在南园门口的林三率人立刻跟上,散开来把四人围在中间。

    来到学校,梁小明正热情地向王徵介绍校舍和课程设置:“……现在招收的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全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不识字。不过这样也有好处,他们没学过八股,教起数学和物理等知识来更容易接受……”

    王徵站在一间教室旁,透过窗户观察着里面的情形——教室里坐满了十几岁的少年,身前都摆着一张算盘,一个账房先生模样的人正在授课,看样子教的是算数——他一边看一边问:“物理?就是格物之学吧?这些蒙童从没接触过西学,学物理是不是早了点?”

    “这个是我在教的,我当然不会弄填鸭式教育,先从最简单的常识入手,让他们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以后正式教授这门课程就容易些……”

    王徵点点头:“这样也是个好办法。你是怎么把这些蒙童劝来进学呢?”

    梁小明得意地说道:“免学费、供食宿,成绩优秀的还有补贴!”

    孙元化莞尔:“感情梁老弟是赔钱赚吆喝啊!”

    刘烨摇摇头:“孙先生此言差矣。虽然眼下我投入的银子见不到效果,但是等这些人学业有成,不管是进入工厂,还是进入研究院,我的人才储备库就算建立起来了,从长远来看,是非常划算的。”

    “人才储备库?”孙元化笑道,“刘参将的新词层出不穷,老夫长了不少见识。”

    王徵点点头:“不这么做,又怎么吸引人来学校?家境富裕的都去参加科考了,家里穷的没钱请先生,这里教的东西又都是科考用不上的,只能倒贴钱粮,才能招到足够的学生啊。”

    孙元化问:“良甫,如何,看了这学校,有何感想?”

    王徵微笑道:“刘参将用心良苦,设立了这样一所学校,这里的孩子将来都是传播西学的种子,我欢喜的很。大明学圣贤书的士子够多了,就缺经世致用的人才,只要刘参将不嫌弃,良甫下半辈子就在这学校度过了。”

    刘烨很高兴:“既然如此,还请王校长给学校命名。此前创办学校颇为匆忙,还没个正儿八经的名字。”

    王徵推辞道:“学校是刘参将出力创建,理应由你起名。”

    刘烨见状也不矫情,想了想,说道:“我也想不出什么高雅的名字,这学校招收的都是贫穷人家的孩子,地地道道的草根,学的又是士大夫看不上眼的西学,就叫百草学堂如何?”

    “百草学堂?”王徵品味了一番,赞同道:“倒也贴切,就叫这名字。”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