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1章 统一思想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一卷 第191章 统一思想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台湾海峡酝酿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风雨欲来之际,这一年悄无声息地走到了尽头,年关将至。

    刘烨和梁小明穿越后的第一年,占据了盐场,找到了铁矿,手下有了几百号人,算是在古代站稳了脚跟;

    第二年是攀升科技树和产业升级的一年,建造出了武毅级战舰和“远航号”,炼出了灰口铁,为了得到合适的炼焦煤,刘烨还冒着陷落于叛军手中的危险,远赴山东,差点丢掉小命。不过冒险得到了回报,铸炮技术开了金手指,在军事科技方面遥遥领先于这个时代的任何势力;

    第三年,开始了与明王朝的军事斗争,琼州和广州的两场大捷,让成立于盐场的护卫队脱胎换骨,成为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继军事科技之后,军队制度上也把未来的对手甩在了身后——此时不管明朝还是后金,本质上仍然是封建化军队。明朝的军队规模虽然庞大,但是体制落后、士气低沉、指挥运转效率低下、后勤保障手段原始,不堪一击。后金虽然是崛起中的势力,战斗意志远胜明军,但以冷兵器为主,在得到明朝的红夷大炮之前,其攻坚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较差,而且其八旗兵制的特点和人口基础决定了其持续作战能力的先天缺陷,兵员补充的短板是后金的七寸所在。

    眼看就要进入穿越后的第四年,也就是崇祯九年,刘烨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开始把矛头指向辽阔的大海。在海的那一头,蕴藏着源源不尽的财富,谁掌握了海上的贸易线,谁就是这个时代的赢家,而原本在另一个时空成为海上霸主的郑芝龙,就成了刘烨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尽管为了争取展海上实力的时间,他不得不选择与未来的对手合作,清除其余的障碍。

    此时的刘烨踌躇满志,他在年前召集脑人物开会,准备针对琼州营的下一步展进行战略部署。既然眼下的重心要放在大业上了,作为大后方的根据地,临高县甚至整个琼州府,必须实现彻底掌控,自己才能安心腾出手去对付内陆的流民大军、北边的鞑子、以及摇摇欲坠的朝廷。

    在进行重头戏之前,他向众人宣布,为了庆祝大胜官军,也为了未来能够顺利的入驻中原,他决定这个新年要热闹操办一番。

    严光最先响应:“将军大业已经起步,形势一片大好,是该好好庆祝一番,让军民都知道,临高甚至整个琼州,是谁说了算。”

    刘烨眼睛一亮,这是个极好的切入点,以庆新年为契机,给琼州营造势,让百姓接受自己掌握琼州府话语权的即成事实,与自己稳固大后方的意图不谋而合。

    孙元化也点头赞成:“严先生言之有理,将军现在武力强盛,粮饷又无需受制于人,大可以昭告天下,不仅是百姓,甚至琼州各级官府都要明白,琼州府大小事务无论文武,都要仰将军鼻息。”

    刘烨一拍椅子扶手,赞道:“说得好!孙先生果然高明,这又高了一层了,无需妄动刀兵,就能牵着琼州大小官员的鼻子走,以后办什么事就方便多了。按我们的话说,这叫……”他转向梁小明,“该怎么形容来着?”

    梁小明抓了抓脑袋,不确定地说道:“统一思想认识?”

    “哈哈,还是国企出来的人一点就透!”刘烨哈哈大笑,“就是统一思想认识,上至知府,下至皂吏,都要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以后,琼州上下,无论文武,大小事务都要我刘烨点头才算数。”

    刘烨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狂妄,可是其余人心里一盘算,还真是这样。

    琼州营无论粮饷还是军备,完全自给自足,朝廷没法掐脖子,对付一般军将的招数完全无用。又没法翻脸开打,因为打不过,王尊德和何如宾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琼州营现在就是琼州岛上的弼马温,看似一个不起眼的武官,却打不得骂不得,事事还要迁就,官府没有找到如来这样的硬靠山之前,只能选择隐忍。

    严光意味深长地拱手向孙元化说道:“孙先生想的果然周到,没想到孙先生曾官至巡抚,脱去这身官袍之后,对昔日同僚下起手来比我等小吏出身之人要更准、更狠。”

    堂上顿时安静了许多,众人望了望严光,又转头望着孙元化。能够站到南园议事厅的人都不是蠢人,就算李二狗这种人也有其农民特有的智慧,这番话明褒暗贬,暗含讽刺,这是将军手下两大智囊要互掐的节奏啊,接下来就要看孙先生如何接招了。

    孙元化不动声色,仿佛听不出严光话中的异样,只是淡淡说道:“老夫一再说过,脱去官袍后,早已不是官身,只是一介平民,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再者,我本是进京领菜市口那一刀的下场,只是一时钻了牛角尖,看不清形势,现在冷静下来,才明白被将军挽救了性命。此命既为将军所救,自然要为将军效力,无他,一来是报恩,二来也是一展生平所学”

    严光轻咳了两声,没有说话。

    “再说,我辅佐将军是真心实意,但是对朝廷,对百姓也是一片赤诚。”孙元化坦然说道,“我坚信将军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做一个南疆的祖大寿,琼州营也绝非关宁军,不会鼠目寸光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坐视流贼肆虐腹心之地、鞑子进出边关如若无人之境,大明大好河山毁于一旦!”

    几句铿锵有力的话一出,在场众人不管心中是否暗中打着从龙的主意,均为其一番话所折服,这话说得敞亮,堂堂正正,既表达了知恩图报之心,也展示了忧国忧民的气节。

    “孙先生说得好!”刘烨说道,“我本一布衣,如果只是贪图享受,光凭棉布和酿酒的几桩买卖就足矣,又何苦大费周章拉起一支队伍,与官军为敌?挟大胜之威,又何必同意受抚,成为朝廷的军将?”

    他站起身:“既然孙先生把话说到这,我也不妨表明态度,大家现在是同一条船上的人,相互之间不必遮遮掩掩,互相猜忌。我既然有了这个能力,将来还有望拥有更大的能力,自然不会让华夏大地毁在流贼和鞑子的手上。流贼只是一群靠劫掠为生的饥民,除了破坏什么都不会,鞑子也不过是辽东一群野蛮粗鄙的蛮子,二者都不配入主中原,中原这片锦绣河山,只能是能者居之。今上若是圣明,我刘烨不介意做大明的郭子仪若是昏庸无能,形势所逼,这黄袍加身的戏码,说不得也要演上一演。”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大多兴奋不已。相比于以前的模糊态度,这算是明确了琼州营的前进方向。

    孙元化、严光等人不用说,都明白这番话的意思,李二狗、李福等人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保住大唐江山、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皇帝的故事,都是戏文里看熟的。刘烨说的再明白不过:当今圣上若是值得辅佐,就做朝廷的柱石,抵御外诲,若是不值得辅佐,那就取而代之。

    存了从龙之心的人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孙元化却心情复杂,他没想到猝不及防之下,话赶话地“逼迫”刘烨表明了态度。对于刘烨的表态,他略微有些失望,毕竟不是自己最期待的结果,但是也不算太坏,至少留有余地,并非执意要颠覆大明不可,最重要的是,他愿意承担起剿灭流贼抵御鞑子的担子,这是孙元化觉得最欣慰的。

    严光没有再说话,但是嘴角却露出了一丝不易擦觉的笑容。他并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要让孙元化难堪,而是有私心在内。

    自从孙元化来到临高,他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以前的优越感消失殆尽。

    原本刘烨手下没有像样的读书人,“二当家”梁小明沉迷于技术,不过问政事,与石英那样的武夫和李二狗那样的泥腿子比起来,严光首席智囊的地位无可动摇。可是孙元化一来就变了样,人家是举人出身,历任兵部主事、郎中、右佥都御史、登莱巡抚,无论是功名、职位、经历都远胜于他,严光南京兵部小吏的身份简直说不出口,就算是引以为豪的“知兵”,在对方光鲜的履历面前,也摆脱不了纸上谈兵的尴尬。

    但是严光的直觉告诉他,孙元化虽然愿意留在临高,但是对朝廷的忠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而刘烨的心思他比谁都明白,绝不甘心做一名被文官呼来喝去的武将,其最终目标是逐鹿天下。刘烨能否摸透孙元化的心思,他不能肯定,但他有信心找到合适的机会让孙元化表态,让刘烨明白孙元化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骑墙心态。所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孙元化在刚才那样的情况下,绝不会选择以谎言蒙混过去,势必会表明心迹。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他所料,孙元化“顺理成章”地被他看似有些无礼的话引出了那番言论,不管刘烨如何大度,这根刺终究是种下了,今后刘烨可能仍然会倚重孙元化的才能,但绝不会彻底信任,总会有所保留,而他严光才是全心全意辅佐其夺取天下的属下。至于刘烨的表态,在他看来,不过是用一种掩饰,让吃相不太难看而已。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