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章 刘彻即位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百家心诀正文卷 第一章 刘彻即位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早晨的未央宫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金碧辉煌,整个院落显示出了一派庄严肃穆的氛围,宽广的院落中密集而又整齐地排列了一个个站岗的守卫,一切都是出奇地肃静。

    突然间,一句响亮的声音划破了天际:“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声音穿过了早朝时的大殿,一直传到了宽广院落的尽头。只见宫殿大堂内齐刷刷地跪下了整整四列十六排的大臣,分列过道两侧。

    虽然早在身为太子时就曾跟着先皇景帝领略了这等场面,刘彻的心中仍不免一阵阵地荡漾着激动而受宠若惊的心思。正所谓身临其境之时才会出乎意料于作为旁观者时的体会。这是刘彻登上帝位之后的首次正式早朝,对着眼前的场景出神地亲身体验了一番之后,便从容不迫地出生道:“众位卿家请起。”

    只见此时的刘彻穿着件宽敞明亮而显得异常雍容华贵的黄色龙袍,正襟端坐在金黄色的龙椅之上,由于周身都被金黄色华贵艳丽服饰装扮得严严实实的,更由于他的龙椅远远地处在了众臣所站立的大堂之上,众臣并不能仔细窥探到其龙颜,只能感受到这周围的一切所赋予他的威严。

    刘彻道:“历史上还并没有皇帝用过年号,今日朕宣布,朕在位的年号就先用建元来称呼。诸位卿家可有何事要上奏吗?”

    群臣中有人在蠢蠢欲动。突然间,从后殿传来了略带一丝阴哑却音调极高的传呼声:“太皇太后驾到。”这正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当红宦官的声音。

    不多时,就见窦太皇太后从后殿缓步走了进来,其后随从了一大帮女官、宦官与卫士。

    众大臣刚看到窦氏从后殿步入前殿的身影,便立刻一起跪拜曰:“微臣参见太皇太后。”

    只见这位太皇太后的衣着并不华丽,相反却很是朴素,满头的白发和发福的身体让她显得苍老许多。她只是不紧不慢地朝向刘彻所在之处走去,并没有将群臣的跪拜放在眼里。

    这位太皇太后原名叫做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妻子兼皇后、汉景帝刘启的母亲与太后,也即刘彻的奶奶。

    刘彻素知奶奶在朝中的权势之盛,眼见她走到了自己跟前,便躬身行礼道:“孙儿参见祖母。”

    窦氏随即面露慈祥之笑地向前扶起刘彻道:“皇孙请起。”然后才面向群臣道:“众位爱卿也请起。”

    这时,只见随从抬来了一把楠木制成的大椅放在了龙椅的右前方处,窦氏便坐在了那里。

    刘彻早就感觉到了一丝压抑感,而眼见太皇太后竟在众臣注目之下坐在了自己的右前方,便已能猜出其中的用意了。即便是自己的父皇汉景帝时,窦氏也经常以太后的名义干预朝政。此刻刘彻的心中不禁暗暗地叫苦:“恐怕此时的朝廷大臣十之八九都是只听从太皇太后指令的。”

    只听窦氏说道:“我儿景帝临终前亲口给我说,皇孙刘彻年纪尚轻,于朝中之事和国家大政方针还不甚了解,为了维护我大汉自高祖至先帝六十余年的祖宗基业,也为了继续开拓文景之治的事业,便嘱托我多为彻儿出谋划策。依我看,如今彻儿今年才十六岁。”说着时向后看了刘彻一眼,又继续说道:“须得经过几年的经验学习才能完全独立决策。诸位大臣们日后若是有要事相奏,须得先送交给我奏请批阅,诸位都听明白了吗?”

    众大臣本来就大都是窦氏的亲信部属,如今又更是听得她这么明白的“命令”,便异口同声地道:“臣等明白。”那些个虽然不乐意窦氏干政的少数派大臣们,见到此等情景,也不得不随声附和。而刘彻心中已然百感杂陈,心中有说不完的悲愤抑郁,但也不得不强自忍受着。

    窦氏又说道:“有关国家大政方针,仍是要继续遵照文帝和景帝时的规章制度的,要与民生养生息,不可随意更改祖宗制度。”停顿了一下后,便道:“丞相窦婴何在?”

    只见为首的一位大臣躬身行礼道:“臣在。”这窦婴既是窦氏的侄子,同时又是当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位高权重。

    窦氏说:“我大汉如今虽有百家的学派思想,但最适合我国情的,只有道家的黄老学说我们需要的就是黄老学说无为而治的思想。因此,要大力弘扬道家的黄老学说思想,对那些道家学子和道馆要给予官府的特殊关照。百家中只以道家为尊,其余的儒家、法家等学派思想只作为辅助,要安排各级官府加大对道家门众的关照力度。窦婴,这件事你可要安排好了,明白了没有?”

    窦婴道:“臣明白。”

    窦氏又问道:“诸位也都明白了吗?”

    众大臣又一齐高呼道:“臣等明白。”

    而这倒是令大臣中的有些人心凉了,他们就是秉持道家学说之外的信仰其他学派者,比如信奉儒家学说的公卿赵绾、王臧,此二人乃是刘彻身为太子时的太子太傅,也即刘彻的老师。两人在百官队列中处在相邻的位置,在听到窦氏的言论后,不禁相顾而彼此会心地摇头。

    虽然其它学派其它并没有被强令禁止,只是大力打压,但朝廷如此明确地奉行道家黄老学说思想就意味着自己的不受重用。这在朝野与江湖中也会难以有令自身发扬光大机会的。

    而实际上,此时最为痛心的当属坐在龙椅上的刘彻,他少时便喜爱儒家思想,尤其喜爱儒家主张的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藩国的思想。刘彻少时即身怀壮志,现如今正准备在即位后施展才略时,发现自己并没有一个皇帝应有的权力,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因此,在窦氏干预朝堂后,刘彻便只是木然僵直地坐在龙椅上,神色中略带了一丝茫然。

    窦氏宣布散朝后,刘彻便径直走向了御书房,这是他用来读书学习的地方。只见一张宽大的楠木桌子旁边有四列长长的书架,书架上摆放着众多竹简书籍。而正对着桌子的一面墙壁上,则赫然悬挂着一幅大汉王朝的地图,他一进书房便面对着地图伫立凝视许久了。

    地图上的大汉王朝被分成了许多块,那些小块区域的国土正是被分封的诸侯王领地。大汉自高祖刘邦建国以来,就普遍实行分封制,将一部分的国土划分出来,分别封给刘姓嫡系子孙。

    这些被分封的领地曾一度占到了汉朝所有疆域的三分之二,所辖人口也与领地面积大小相对应。许多诸侯王们在各自的封国内独立为政,逐渐脱离了中央王朝的统治。许多先帝都曾尝试着削减各诸侯王的封地大小,但都面临着诸侯王的强烈抵抗,收获甚微。

    直到汉景帝时,才以国家法令的形式颁布了时任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策》,高强度地实施削藩政策,最终引发了以吴国、楚国为主的七国之乱,晁错也在这次的动乱中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被诛杀,中央王朝也一度面临岌岌可危的处境。最后虽然平定了此次叛乱,但此后的中央王朝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土。

    刘彻看着这众多的诸侯国,一股要削藩的强烈夙愿再次涌上心头。

    而在北方漫长的边境线上,则不断地有着外族侵略者的骚扰,最强大的骚扰者就是匈奴,匈奴的地域与大汉之间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大汉的整个北部边境线几乎都是与匈奴相连的。秦朝时,匈奴的力量就已经能够与强盛时期的大秦帝国相匹敌了,秦始皇之所以不惜大动干戈,发动数百万民众修筑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骑兵的侵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匈奴是比之前更加强大,而汉朝则在秦末的连年战乱与建国后的征讨叛乱中国力锐减,虽然此后经过了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但此时大汉的国力还并没有发展到战败匈奴的把握。

    为了积累实力,避免与匈奴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汉廷长久以来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即将汉朝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然而,每次和亲最多也就只能带来几年的边境和平,匈奴骑兵经常会侵扰大汉边境,而大汉包括皇帝在内,也都不得不长年忍受着匈奴人的侵略侮辱。

    对汉朝目前的整体实力,刘彻是清楚的,的确还不适宜向匈奴发起全面战争。是以想到这一点时,刘彻反而对主张无为而治以休养生息的黄老学说有一定的认同了。不过,刘彻仍认为,如果以儒家为尊,同样也是可以兼顾与民休养生息而增强国力的。

    刘彻就这样伫立凝视着地图良久,他胸中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用来壮大汉朝国力的方略了。然而,很明显,太皇太后是其方略实施的第一个巨大障碍。而初登帝位的自己权势还极微,面对权势极大的窦氏,刘彻知道自己还得需要先忍住,他需要先观察清楚,这朝堂之上的大臣有哪些是忠臣,有哪些是不忠于自己的。

    刘彻便暗暗地下定决心道:“两年,我就先忍两年,我倒要好生看一下孰忠孰奸,这太皇太后到底能不能主动还政于我。到时候,鹿死谁手就可见分晓了。”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家心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家心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百家心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