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86章 国学堂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秦乱我为王正文卷 第86章 国学堂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张良说道:“项羽此人臣也听说过,听说如今他叔侄二人已趁乱将江东会稽郡、九江郡等六郡全部占领,实力不可小视。

    大王,如今我大夏国有兵力五十余万,这几乎已是大夏国可征兵卒之八成。当年秦始皇平定楚国之时,兵力尚且只有六十万,那还是举全国之力。

    如今人口略有增长,已胜过当初,不过人口依然不多。这几十万人如不征战,不如马放南山一部分人,以免其严重影响耕作。

    因此,微臣以为,可令章邯部五万人在太原稍作休整侯,立即攻击代国,然后出军都陉,攻击燕国。

    当然,该部要派监军和可靠之副将,防止章邯生异心。而且,臣建议其兵力要扩大,最好是让太原许建部配合。

    至于匈奴,可去信许其厚利,多送些绢帛,先将其稳住。我想,有王离将军长期戍边之影响,其暂时不会轻易南下。

    还有,大王既然带领二十万函谷关参加会盟,我等必须要让李由将军在河内郡制造些借口,先北上攻击赵国。”

    吴广一听,这个张良果然不凡,战略非常清晰。原本自己想缓一缓,不过倒是没有注意这五十多万常备军所带来的巨大物质消耗。

    这张良说的的确有道理,如果不打仗,至少一半人就应该马放南山,以休养生息恢复农业生产为主。

    古代是农业社会,经济不发达,医疗技术落后。在此条件之下,无休止的徭役和大型工程、征战对于劳动力消耗非常大。

    自己没记错的话,汉武帝虽然武功盖世,北逐匈奴,不过,全国人口下降巨大,据说下降了一半。

    虽然不排除儒家污蔑之言,但是人口大量下降的事实是肯定的。

    “张侍郎,阿房宫修建情况如何?”

    “启禀大王,该处还有近十万人在进行宫殿的修筑。如今就比较为难,因为工程完工约六成左右,如果全部停工,损失极大。”

    “如今天下未定,主体工程暂停施工。在今后天下大一统之时,再重新完成阿房宫修建。

    不过,部分快要完工的宫殿和宫城,可继续修建,但一定要控制到最少。”

    吴广想,这大冬天的,自己也没有去看一看那天下第一宫。

    根据秦始皇的魄力,那阿房宫规模肯定极大,气势恢宏。

    ……

    安排完阿房宫之事,吴广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就派人把叔孙通找来,他要办一件大事。

    半个时辰之后,礼部侍郎叔孙通被人叫了过来。

    “臣礼部侍郎叔孙通参见大王!”他给行了礼。

    “免礼请坐。”

    “不知大王何时召见小臣?”

    “爱卿!我有一事,须得叔孙公去办!”

    “但请大王吩咐就是!”

    “叔孙公,我自小尤其喜欢孔孟之学和老庄之学。公乃是我夏之大儒,今日所请,乃是希望先生主持,将这孔孟之学定位国学。

    同时,要在咸阳建立学堂,组织学生学习孔孟之道。这教授学生的衙司,就叫国子监。

    公担任国子监大监,品级同大理寺卿。至于内中机构设置,公就与陈仆射商量一下即可。学生招生之规模,暂控制在三百人,今后要扩大至一千人至两千人。”

    那叔孙通一听,异常兴奋,让他主持一个领导全国教学的机构,极令他感到意外。

    自从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之后,全国像他这样的儒生不多了。

    要说起来,吴广并不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提高儒学的地位非常有必要。其必要性体现在两点:

    其一是华夏文化之传承;其二是维护集权专制的统治需要。可以说,没有儒学至高无上的地位,华夏集权专制的统治不可能延续几千年。

    作者君不喜欢用封建两个字。实际上自秦始皇之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只是在西汉和西晋短时间搞了一段封建制度,也就是在各地封王。

    所以严格说来,中国并没有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只有专制集权制度。

    吴广看着叔孙通兴奋的模样,又接着说道:“叔孙公,我所要成立的国子监,只是以儒学为主,然儒学并非全部。

    我意,先期二百学生中,儒学生一百五十名,其余一百五十名学生分做六个班。每个班二十至三十人,分别教授律、农、医、算、工、兵等六学。”

    叔孙通说道:“大王之见,可谓前无古人也!微臣一定尽全力办好此事。”

    旁边张良也说道:“大王,此等举国之力培养学生之妙策,怕也只有大王能想得出。”

    吴广轻轻地点点头:“我想扬儒学,尊百家。今后这国子监之学生,其生源不限来源,普通寒门子弟也可入学就读。但是,对各级官员也要适当照顾,名额控制在六成左右。”

    “诺!”

    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进行控制。因为普通人当中真正懂得读书识字之人,非常少。

    不过吴广的这个限制要反过来看,就是要拿出四成给普通百姓和吏员,也就是给基层百姓一个机会。

    否则的话,那国子监的学员名额几乎百分百会被官员子弟所占有。

    吴广接着道:“这些学生的所有开支,都由朝廷负责。具体待遇和教学之法,公拟一奏折,交由议政堂讨论过执行。

    我想大意就是,这些人入学之后就成了公家人。大致比照中等吏职给衣食。其考试合格,大部分可授予从九品官职。

    考试不合格者,可延长一定学期,如再不合格,就让其毕业担任吏职。总之要让其学有所用。”

    “臣已知大王之意!”叔孙通说道。

    吴广说完之后,又对张良说道:“公拟一草诏,大意就是让天下举人,每郡以五人为限。其中内史二十人,河东、河内各十人。

    让所举之人到咸阳会考,通过后,给予秀才身份,再根据其考试之等级,也授予从八品到从九品官职。

    本次考试之主考官,依然暂由叔孙公担任,时间到年底完成。”

    “诺!”

    吴广觉得,除了办好国子监之外,还应该举行一次考试,以便招揽天下英才。对于考试合格之人,此时只好称为秀才,称为进士尚不合适。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秦乱我为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秦乱我为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乱我为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