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北上赴援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纵横三国之仁者无敌 第028章 北上赴援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卫仁明白过来后,暗骂了一声无耻,随后微笑道:“此次击退贼军,全赖太守指挥有方,调度得力,众将士上下一心,奋勇杀敌,嗯,我没什么想说的了(再说就要忍不下去了)。”

    王邑得了他的表态,心中暗喜,笑道:“将士们浴血奋战,确实勇气可嘉。对了,听说仲道打算扩军,不知兵器铠甲可还够用,这次报捷老夫可一并向朝廷申请。”

    卫仁本来只是想着武库里的装备足够他当前扩军之用了,倒还没想到这层,心想分出的功劳也算有点回报。

    当下认真考虑了一会后续战役可能遇到的敌人和规模,猛然想起一事,说道:“大人可向朝廷说明,白波军极有可能与南匈奴联合,有精骑上万,我军没有骑兵,难以对抗,因此需要大黄弩一万张用来对付骑兵,至于其他装备,都按一万人的数量申请即可。”

    王邑见他神色认真,也提起了精神问道:“南匈奴真有胆子作乱?”

    由不得他不紧张,南匈奴自从归汉后,一直表现得十分顺从,曾多次跟随汉朝攻打北匈奴,最后打得北匈奴七零八落,一部分西迁远遁,一部分被鲜卑吞并,就此消失于大漠。

    虽说近年来因为大汉国力衰弱,南匈奴确实有点不安分,但最多也就派小股队伍打打草谷而已,那只算是小偷小摸,大汉在此多事之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若是南匈奴和白波贼联合,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已经是起兵叛乱,必须派大军征讨的国家大事了。

    卫仁问道:“太守可记得于夫罗?”

    王邑凝神思索片刻,说道:“记得此人是南匈奴单于,还曾从河东南下前往京师,欲请先帝发兵助他复国,结果不了了之,后来好像一直在汾水谷地一带牧马。听仲道之意,莫非此人意欲反叛?”

    卫仁点头道:“听俘虏说,他们大帅在南征前特地拜会过于夫罗,所以他们才能顺利从汾水谷地一路南下。不管他们是否已经勾结起来,这一点都不得不防。我军没有骑兵,只能靠大黄弩来对付他们。”

    俘虏确实不知道白波军和于夫罗有没有联合,不过前世喜欢历史的卫仁却知道这是真的,而且他们还一度击败了董卓派去征讨的牛辅军团。

    当时白波军兵锋之盛,甚至让人担心他们会不会继续南下弘农郡,把董卓的后路给断了,所以董卓烧掉洛阳西迁,其实也不全是关东联军的功劳。

    卫仁本来还想不起这件事,直到刚才在脑中把记忆里跟白波军相关的人物捋了一遍,这才记起来。

    于夫罗的骑兵当然没有上万这么多,但就算只有五千,一旦碰上也是十分危险,让王邑去要一批大黄弩回来,起码有了一个对付骑兵的手段,也算有备无患。

    王邑再不懂军事,也知道一旦敌人有了骑兵,危险程度将大大提高,因此也慎重地道:“老夫会将此事如实上报,请朝廷尽快拨付一批大黄弩。”

    卫仁又顺便跟王邑说了一下接下来的作战计划,王邑见过了他的本事,已经大为放心,反正自己又不懂,所以依然说让他全权负责即可,如此放权虽然有一点推责之嫌,但也不得不说此君确实磊落。

    如果换了一个抓着权力舍不得放的太守,估计免不了要来一出夺权大戏吧。

    卫仁从太守府出来之后,没有急着去校场,而是回到家里,沉思良久,挥毫写下一封长信,让忠心家仆送去洛阳,交给他的亲兄卫觊。

    卫觊比卫仁大了十几岁,是卫氏的嫡长子,所以一直很受重视,而他也不负众望,自小就聪明,少年时就在文学、书法上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声名渐起。

    他成年后被举为孝廉,辗转当了几年官,后来深感朝廷**,便弃官不做,回家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只跟一些名士有来往。前两个月参加完卫仁的冠礼后,便说打算去洛阳访友,如今已在洛阳住了好一阵子。

    卫仁的信除了说明他的理想外,也是希望得到卫觊的支持和帮助,毕竟他才是嫡长子,理论上卫氏的继承人。记忆中这个亲兄除了有才华以外,为人也很宽厚,同样也一直在为卫氏之崛起而努力,相信他不会让人失望。

    随后卫仁又回到了校场,此时降军的筛选已经结束,表现最好的两千人选进了新军,将新军的人数扩充到了七千人。

    剩下的降军很失望,但是毕竟选拔过程很公平,他们也没话说,而且卫仁也说了加入守城队伍也一样每天都能吃饱,以后也还有机会加入新军,这让他们仅有的一点怨气也没了。

    七千新军马上又开始了队列训练,剩下的守城部队也在卫仁的要求和激励下由卫固分批进行训练,不过训练量小了很多。

    仅仅过了一天,让新人熟悉了各种指令之后,卫仁就带着他们出发了。

    因为斥候们陆续带回情报,李乐过了河之后居然没继续跑,而是派出队伍守住安邑北渡口之后,就带兵在闻喜城外勒索粮食。

    勒索不成,李乐一怒之下派兵攻城,结果因为闻喜城兵少,又不懂火箭之法,打了一天还真的差点被他打下来了,还是在城中百姓的支持下才勉强打退了敌人。

    若是再给李乐两天时间,只怕闻喜城真会撑不住,所以卫仁也不敢耽搁,只能带着依然没完成训练的七千新军赴援。

    李乐倒也知道防备安邑的援军,所以守住了渡口北岸,想从这里过去,光是抢渡口就不知要损失多少兵力,还给了他从容撤退的时间,但他以为这样就能防备卫仁,那就太天真了。

    毕竟涑水那么长,渡口可不止一两个。

    于是卫仁绕了个远路,带着部队走到了猗氏县,在这里休息一晚后,次日一早从猗氏北面的渡口过了涑水。

    此渡口距离安邑北的渡口足有六十里远,李乐显然控制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接着又走了大半天,下午时已来到安邑北渡口的西南方向十余里外的岔路口,卫仁担心继续往前会被敌方斥候发现,于是折而向北,又走了近十里,走到了一处小山脉区域。

    卫仁让人寻了处山谷作为藏身处,所有人就在谷中露宿了一晚,为避免敌人发现,也不准生火,只能就着泉水吃干粮。

    但他显然高估了敌人,李乐手下的斥候根本就不肯走那么远,最多走个五六里就是极限了,毕竟走得越多越容易饿,这还是白天,晚上又冷又饿的根本别想他们走出一里地。

    他本来还担心士兵们会有怨言,但巡视了一圈后发现自己是想多了,这时候底层人民的忍受力比他想象的要高多了,几乎没什么人抱怨的,反而大多觉得一天能吃三顿简直超值。

    然后他就把军侯们集中起来,安排次日的作战任务。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纵横三国之仁者无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纵横三国之仁者无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纵横三国之仁者无敌》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