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夺权 第二十三章 三人谋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清末拐点第一卷 夺权 第二十三章 三人谋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宝鋆,翁同龢,奕訢三人同坐一堂,共商大事。

    翁同龢看着俩人,说道:“王爷,皇上昨晚如何吩咐?”

    或许昨晚回来已晚,又亦或思虑太多。导致奕訢一直没有休息好,一脸疲惫样。奕訢朝宫中方向看了一眼,随即说道:“皇上,已然决定年关行动。”

    翁同龢和宝鋆也是忍不住拍桌叫道:“好!”,随即俩人相互对视一笑。

    奕訢随即对着翁同龢说道:“叔平,皇上似乎对洋人颇有一番见解。昨夜皇上还与我说起,连我在这方面都感觉比不上皇上的一番见解。对我感触也是颇深,莫非这些都是你教出来的?”

    一旁的宝鋆也是惊讶看向翁同龢,吃惊道:“叔平,你的学识真是越来越大,汝自问不如你呀!”

    翁同龢闻言,面露苦笑摆手道:“皇上之才学,非我所教。皇上早在几月前,已不用我去教学了。其学识,早已远超于我。尤其是这西学,我更是远远不及。”

    翁同龢说话之间,就从怀中拿出一本书《海国图志》。拿出递给奕訢俩人面前,苦笑道:“这不,皇上还命我每天几本了解洋人得著作,还得给皇上汇报所看知识。”

    奕訢俩人也是大为好奇,也是想不到光绪竟然还有如此命令。奕訢随即把书拿过来一翻,一翻之下大为惊叹。

    奕訢不时发出的惊叹生,惹得一旁的宝鋆心痒痒的也想动身抢过来观看。

    奕訢这才记起一旁还有个宝鋆迫不及待,随即笑着把书递给宝鋆。轻笑道:“皇上,我等真是远不及乎!”

    宝鋆拿过来一看之下,也是忍不住点头称赞。

    宝鋆低头看着书,一边说道:“前年好像我也看过此书,此书乃默深(魏源)所写。”

    宝鋆只听得奕訢说道:“所谓变事,皇上定在德和园诸位怎么看。”,这才慢慢从书中世界所出。

    二人听此,也是脸上大惊。

    宝鋆这才说道:“皇上可真是冒险。若有变故,则是万劫不复呀!”

    翁同龢虽是赞同宝鋆的看法,但又有自己的看法。随即说道:“皇上虽冒险,但此举可谓是直捣黄龙啊!”

    奕訢这时也是插话道:“没错!当时我听皇上所说,心中也是吓了一跳。但一想皇上所布局,心里也就踏实许多。”

    翁同龢也是附和道:“没错!我在皇上身边多时,做事一环扣一环。完全没有年幼孩子的特性一般,让我都不敢小瞧。”

    奕訢听此,也是深有体会般的点头道:“没错!”

    奕訢随即再次说道:“佩蘅(宝鋆),透露景廉利用户部职位之便,私自挪用朝廷款项。其乃贪,其二多次重用同乡之人,有包庇之罪。把这些消息递给邓承修。”

    宝鋆一时之间也是理不清奕訢为何会如此做法,刚刚可是再说变事,如今奕訢却提出弹劾景廉。而且景廉可是帝后党的重要人物,公然弹劾他。而且还由这边操作的,难免暴露。局势也将变得更加混杂,对变事更加不利。

    宝鋆这时疑惑接话道:“王爷?这是为何?”

    翁同龢也是有些疑惑的看向奕訢,虽然心中大致能猜得出是皇上的意思。但还是期待奕訢的解释,只听得奕訢说道:“实为转移帝后党注意力,让其把重心放在我等身上,让皇上那边可以稳当安排下去。”

    翁同龢闻言,也是摸了摸胡须笑道:“此计妙!妙啊!”

    宝鋆听此,奕訢的一番解释也是点通了宝鋆所想。忍不住惊叹道:“此举实为浑水摸鱼,越是混杂的鱼塘,小鱼就更容易生存。皇上此举,也应是此举。”

    奕訢点头道:“没错,佩蘅比喻倒是形象具佳呀!哈哈!”

    宝鋆摆手轻笑道:“哪里哪里!与皇上所比,自己倒是有几分奉承之意了咯。”

    宝鋆的一番自嘲,倒引得奕訢二人轰然大笑。

    ……

    “皇上命我收集翻译人才,不知俩位有何看法?”

    宝鋆见翁同龢摇头,心里莫名有些窃喜。

    宝鋆没多会就想起什么一般,脸上有些欣喜道:“好像我国就有一翻译机构,似伯涵(曾国藩)与渐甫(李鸿章)上奏在上海准办的江南制造局中附设机构中就有其翻译馆。我等可在其中调配进京,定能不辜皇上所望。”

    翁同龢瞧得宝鋆如此兴奋,也是忍不住大叉道:“江南制造局设在上海,可是渐甫的地盘。贸然调配,会不会惹得渐甫的不满?”

    宝鋆闻言,脸上不满哼道:“朝廷要点人,他渐甫还敢弹劾我等不成。”

    奕訢皱了皱眉头,说道:“佩蘅,我知道汝与渐甫有些矛盾,但也莫带个人情绪。”

    宝鋆听此,也是知道自己过错得失。急忙行礼道:“属下知错,望王爷莫怪!”

    其实宝鋆与李鸿章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宝鋆想让中央强势收回地方的诸多权利,而李鸿章等地方置办的洋务往往会增强地方的实力。从北洋舰队的归属来说,严格意义上其实是李鸿章淮军的私家舰队。

    奕訢也知道这一点,但他又无可奈何。他也想收回,但他却做不到。他虽是重臣,但却不是最高决定者。

    洋务运动中为何权利中心的北京没有产生一个跟近代挂钩的实物,缘由就在于顽固派多集中于北京。他们不允许在北京上出现,认为洋务其实就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而洋务之所以能办起来,又不在北京办洋务,其实就是向顽固派妥协的结果。

    奕訢深知这一点,摆手道:“这事跟渐甫商量一番,我想渐甫也是通情达理之人。不会不给,若是不给届时在上报皇上即可。”

    二人听此,也是点点头。

    奕訢面色凝重说道:“这次事成后,我观皇上可能会有大变革,二位也要早坐准备呀!”

    宝鋆一时之间也是想不通这大变革为何?忍不住问道:“王爷,恕属下愚昧。不知这大变革为何呀?”

    宝鋆也是点头道:“是呀!王爷。”

    奕訢也是摇头道:“皇上之意,我也是猜不透呀!只猜的半面之意在西,至于他意也是不知。”

    “在西?”

    “西?”

    二人听此,忽的面色惊骇。不敢相信的看向奕訢,奕訢也是面色凝重的点点头。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末拐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末拐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清末拐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