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80章 对庞氏枪手防守体系的分析(上)(二合一大章)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庞门左道正文卷 第80章 对庞氏枪手防守体系的分析(上)(二合一大章)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多元化的选材渠道造成了中卫们防守能力的下滑,他们在淡化本职工作的同时却在进攻上不断越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在培养中卫时更加强调技术环节,他们认为技术上的优势可以掩盖很多不足,经验方面的确实可以通过其他环节弥补,提升区域内的协作水平比加强单兵能力更好实现。

    现年不到20岁的马泰斯·德利赫特是荷兰新一代中卫的佼佼者,他在14到16岁期间每天需要完成超过600次的高空球传接,这其中还不包括大量地接应长传后一脚出球打向固定靶点的专项练习。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荷兰和英格兰的很多青训营中,防守训练的时间“被压缩到过往的30%左右”,斯通斯作为新时期第一批英式控球中卫起到了引领潮流的效果。

    近年来,荷兰在盛产控球型中卫的道路上已经误入歧途,反而是德国和英格兰这些原本出产传统中卫的国度继承了荷兰人的衣钵。

    多年之前,英格兰人大多不喜欢擅长控球的中卫,他们看重球员的斗志和血性,不接受主动对前锋施压的冒险球风,对后卫处理球和防守失误时的容忍度也要低于大陆联赛。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陆教头和球员的涌入,英格兰人的思路迅速因为安东尼奥·孔蒂和何塞普·瓜迪奥拉的成功而变得活络起来。

    近年来,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和各家对青训的重视,英格兰俱乐部各级梯队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升级和完善,“泥地足球”已经成为历史,训练条件的改善有利于青少年磨炼技术。

    以曼城和伯恩茅斯青训营为例,传统模式下以大量田径类训练来打基础的理念已经被放弃,小球员在入门阶段就开始进行大量的有球训练,专业化的全科教师会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拟定符合个人特点的训练计划,帮助小球员们掌握以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为核心的运动技能,慢慢学会如何用传球和控球来影响比赛,而不仅仅只是如何破坏对手的进攻。

    当然,无论中卫在有球状态下的表现有所出彩,中卫的核心价值都应该是防守能力。

    这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何所有的俱乐部都希望拥有杰拉德·皮克或维尔吉尔·范戴克这样的稀缺资源:高大强壮,球商出众,预判精准,跑位聪明,防守时迅速夺回球权组织进攻,引球出击后能够利用传球打透防线。

    路易斯·恩里克和埃内斯托·巴尔韦德时代的巴塞罗那已经无法像过往那样长时间压制对手,皮克在防线上的作用从未像如今这样重要,他的传帮带作用让搭档萨穆埃尔·乌姆蒂蒂迅速成熟,后者已经开始在更多的比赛中肩负起红蓝防线核心的职责。

    维尔吉尔·范戴克在度过了短暂的适应期后很快就让利物浦的防守能力跃入新层次,尽管他还不能在双红会这样的比赛中一夫当关,但他的出现至少可以让红军的防线在面对中下游球队时显得稳固了不少。

    现在就断言盯人中卫已经消亡为时过早,以哈维尔·马斯切拉诺被改造为拖后中卫开始,越来越多的球队似乎又重新审视盯人中卫的价值。

    这种潮流的回溯体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一般球队在遭遇极致压迫时往往只会在前场留下一名快马来反击(901阵型),主动控球的一方可以解放出一名出球能力很强的后卫来支援中前场,另一名球员就要承担跟防对手反击箭头的任务。

    这种在开阔空间下的一对一对球员的速度、对抗、预判和脚下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像传统中卫一样具备牛皮糖属性和好勇斗狠的比赛作风,他们在传统的低位防御体系中并不十分受欢迎,但在高位防线上却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新一轮的欧战赛事中,在防守端表现最后的球队是利物浦,尤尔根·克洛普的弟子们在两回合面对波尔图时完成了零封。

    仅次于红军的球队是阿森纳、塞尔维亚、马德里竞技、巴塞罗那和拜仁慕尼黑,五支球队在180分钟内都只被对手破门一次。

    然而,综合考量各家在联赛中的表现可知,利物浦、阿森纳和塞维利亚显然不是以防守见长的球队(注:这里说的阿森纳是温格时代的阿森纳,庞左道时代的阿森纳在后文单独叙说),马德里竞技在强强对话中的抗打击能力较之过往已经出现了明显下滑。

    纵观整个欧洲,只有巴塞罗那和拜仁慕尼黑的防线甚少遭到诟病,但前者在两回合面对的蓝军的较量中还需要门柱的帮忙,后者在强强对话中的表现还有待检验,几乎没有豪门对自己的卫线拥有绝对的信心。

    上古时期的足球比赛以高进球率著称,以英格兰顶级联赛为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场均进球数在3.2个以上,到了七十年代之后回落到3个以下并趋于稳定,这个数字在八十年代末达到低谷后又持续攀升。

    从2007-2012这五个赛季的场均2.52个到近五个赛季的场均2.79个,造成防线失守、进球如麻的原因有很多,防守球员水平下降自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在顶级中卫日渐稀缺,钢筋混凝土防线愈发奢侈的情况下,前锋的进球效率却在逐渐上升,处于不同原因而选择立足进攻的球队也变得越来越多。

    当“矛”与“盾”之间的实力差距正处于史上最大值,如何为居于防线要冲的中卫提供保护就成为了各大豪门的难题。

    作为代表工人阶级和无产者的一项大众化运动,现代足球在兴起之初就经历着“优胜劣汰”的刷选和分工,技术能力较强的球员普遍位置靠前,水准稍逊者往往成为天才们的对立面。

    近年来,随着球员的自由流动和资本的急剧扩张,现代足球已经成长为一个巨型经济体,顶级联赛对人才的需求和一线球会人员新陈代谢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培养有天赋的进攻球员更加容易且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花费时间和金钱去打造防守球员很可能落入吃力不讨好的境地。

    防守球员的成才比进攻球员的成熟要晚一些,进攻球员更容易因为专项技能突出而得意立足,他们拥有比后卫球员更大的犯错空间和生存维度。

    对于“容错率”要求最为苛刻的无疑就是那些主打控球的球队,这些敢于远离大本营作战的球队总是让中后卫处于高压和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

    在理想的模式中,前置的防线能够保持阵型紧凑,更好更快地从中前场夺取球权,这既能持续围攻对手,也能缩短打回头球的攻击距离并提升二次攻击的成功率。

    从控球和压迫战术中,中卫需要被动为主动、勇于对前锋实施压制,主教练对后卫处理球和防守失误时的态度更加宽容,因为防线前移可以大幅度解放中场球员,这对整体进攻的意义可以说是难以估量的,球队因此获得的进球要远远超过因站位靠前带来的失误丢球。

    进攻发起点大大提前不但可以降低运输线过长带来的失误概率,也可以在更加靠前的位置展开反抢压迫,这对于节省体力和保护球门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当然,高位压迫也有着很多技术上的难关,这其中既有体系的原因,也有球员个人能力的问题。

    一是高位压迫战术对体能的要求太大,几乎没有球队能够在漫长的赛季中保持一以贯之的比赛强度,作为主帅必须合理分配球员的体能,以减少伤病的频率来提升主力阵容的续航能力。

    克洛普和毛利西奥·波切蒂诺在近两个赛季中不断提升球队的控球能力,何塞普·瓜迪奥拉在本赛季开始将凯文·德布劳内和大卫·席尔瓦位置后移打反击,马竞改全场防守模式为短促突击,以及巴萨习惯性地在下半场实施抢开局等等,都是理想主义者向现实屈服的案例。

    近年来,堆积技术型中场成为一种风尚(庞左道的阿森纳恰恰相反,他堆积的是爆点型球员和防守球员,后卫会详说),但技术型球员因为体能和体格的原因很难保证在压迫和跑动方面的高输出,皇家马德里的“文臣武用”策略在联赛和杯赛中的反差就是明证。

    二是很多擅长高位压迫的主帅并不擅长组织低位防线(庞左道恰恰擅长这两方面),球队一旦落入低位后很难构筑高质量的大巴体系。

    克洛普执教过多特蒙德和利物浦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托特纳姆热刺在从3421体系回归4231之后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快速轮转对防线球员默契度的要求很高,这需要大量训练和实战经验的累积才能形成。

    三就是要在整体移动中保持阵型的紧凑和三线联动并不容易,在拉开空间进攻时丢球后如何迅速收紧队形同样很有难度,太多的球队存在着“锋线抢、后卫看”的脱节状态,各自为战的盯人逼抢和松散的前场压迫网络很容易给对手哦留下可乘之机。

    一旦被对手成功通过中场,在进攻方拉开空间的情况下,现代的边后卫很难限制对手的传中,后腰也不能有效地进行拦截,中后卫在开放空间内进行一对一自然胜算不大。

    两名中卫很难填塞禁区,四人防线不足以完成宽度覆盖,依靠边锋或边前卫频繁回补两闸又显得得不偿失,那么立足于防守的球员采取三中卫或五后卫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新一轮三后卫风潮起源于2014年巴西世界杯,在2015-16赛季的德甲联赛中遍地开花,在2016-17赛季的英超联赛中达到了高潮。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个赛季,英超的三后卫热潮就迅速回落,越来越多的球队发现防守并非只是简单的禁区堆人,即便能够利用人海战术封锁禁区,也会因为某些关键组件的缺失导致阵型弹性的缺失,进而陷入只“防”不“反”的尴尬境地。

    近期,包括曼联、热刺和曼城在内的很多球队都回归了四后卫体系,布莱顿在放弃三中卫阵型后凭借一波连胜远离降级区的表现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布莱顿在主场遭受的创纪录惨败只是个特例,因为庞左道的阿森纳是一个充满变数和难以捉摸的球队。

    以引领三中卫潮流的切尔西为例,在大卫·路易斯淡出主力阵容之后,深蓝的防线因为失去上抢能力而无法支援中场,他们很难在完成盯人的同时兼顾区域,三中卫体系较之双中卫多出一人的优势难以展现。

    安德列亚斯·克里斯滕森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显然无法像路易斯那样通过对中场的支撑赋予整个体系张力,安东尼奥·孔蒂不得已采取三后腰阵型(3511)来保证中卫身前区域的安全,但这种重心过于靠后的阵型对进攻锐度的削弱确实显然意见的。

    (注:庞左道的阿森纳是第二个使用三后腰阵型的球队,但和蓝军不同的地方,显而易见,就是没有削弱其恐怖的攻击力,具体原因后文再详说)

    从切尔西与曼城的两回合较量中可以发现,这种当堆人头防守模式一旦被压制在低位,就会因为卫线球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失去反制能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克里斯滕森、塞萨尔·阿兹皮利奎塔和安东尼奥·吕迪格的卫线组合被确定下来,孔蒂用吕迪格取代加里·卡希尔就是为了提升防线的弹性,德国人对后腰位置的补充作用在两回合对阵巴塞罗那的比赛中已经展现出来。

    切尔西能够在2016-17赛季取得成功,作为后场顶盘星的路易斯功不可没,但坐镇中场枢纽的恩戈洛·坎特却被认为是蓝军夺冠之路上的第一功臣。

    坎特的崛起代表了一种全新潮流,即“矮又硬”的球员开始挤占原本属于高大后腰的专属区域。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庞门左道》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庞门左道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庞门左道》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