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三分天下 第四十六章 曹操进封魏公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往事第三卷:三分天下 第四十六章 曹操进封魏公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赤壁大战后,曹操虽然大败而归。但是曹操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

    而曹操的野心,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在战场上都没有放弃。

    在战场上,曹操又发动了三次军事行动。

    这三次军事行动分别为:反西凉,西征马超,韩遂,南征孙权,征张鲁。

    这三次军事行动之后,在官场上节节高升的曹操。

    其中,反西凉,西征马超,韩遂之后。曹操回到许都之后。献帝亲自来迎接,还颁下诏书,特准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南征孙权归来之后。曹操便被封为魏公。建立了魏国。

    征张鲁归来之后,由魏公晋升为魏王。

    作者还想说一点,就是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的时候,曹操的政治待遇登峰造极,礼节和仪仗已跟皇帝平起平坐。

    但是曹操一生始终没有称帝。

    而是让自己的孩子曹丕称了帝。

    前面说过,212年一月,曹操反西凉,马超和韩遂之后。曹操回到了邺城。

    献帝效仿萧何那时候的例子,授予了曹操特权:拜掲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曹操上殿觐见皇上的时候,可以拜掲之时不呼其名。朝堂之上不需小步行走,持剑亦可入殿。

    213年一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大败孙权,四月回到了邺城。(其实邺城就是曹操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不亚于许都的地位。)

    五月份,献帝称颂曹操功绩。命授九锡,进封魏公。

    那么九锡为何物呢?

    九锡就是天子赐予贤德且有功的诸侯的九件礼物,除曹操外,历史上还有王莽,孙权,司马昭曾经得过。

    这九锡分别为车马,衣服,虎贲,乐器,纳陛,朱户,弓矢,斧钺,钜鬯。

    而且这九样东西都是当时汉代皇室御用之物的象征。献帝赐给皇帝这九样东西。可以看出曹操已经要和皇帝平起平坐了。

    那么我们来依次分析一下这九锡。

    第一个车马,就不用说了。车马在古代,特别是汉代以前。就被视为权贵的象征。

    有车前面有马就是贵族权贵。更别说曹操了。周代自有“天子驾六”之说。

    第二个衣服。这里讲得衣服。可不同于其他的衣服。这可是皇上赐给的衣服。一般都是皇帝视为珍品的衣服。才赐给了曹操。

    第三个虎贲,虎贲在当时汉代指的是。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将士们。

    所以就有虎贲卫士之说。而这虎贲卫士不是谁想当就当的。

    虎贲军团一般由三百个虎贲卫士组成。就相当于古代皇帝的御卫队一样,不在特别时刻。不会轻易出场的。而且这些虎贲卫士由军队中认真挑选出来的。他们个个都是精英。是军队中的勇士,骁楚者。

    第四个乐器。这种乐器。可能是在战国,春秋时期流行下来的。大多数为宫廷乐器。

    这些乐器可能只有贵族们才能享受到的。

    第五个纳陛,这个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这种物品详细的记载在《汉书·王莽传上》

    第六个朱户,这个朱户泛指红色的大门。这样的待遇,一般在汉代是富贵人家才有的。甚至到了东汉。只有皇宫和名臣才可以修朱户。一般人家没有修朱户一说的。这个朱户也算是“九锡”之一吧。

    第七个弓矢,这里指的弓矢。可不是一般的弓和箭。那是皇帝御用的宝弓。或者是极品宝弓和箭。只要是皇上赐给的弓矢。一定是上等宝弓和箭。

    第八个斧钺。这个斧钺厉害。指的是斧与钺。泛指兵器。

    斧钺最早是古代酷刑中的一种。意思是用斧钺劈开头颅,使人致死。

    另外,斧钺在古代还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还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第九个矩鬯。矩鬯这样东西估计是一种香酒。现在考古界已经没有了解释。

    不管这九样东西是否有多高贵。反正曹操进封魏公这件事。是板上钉丁的事了。

    可是曹操虽然内心上喜欢,想要做这个魏公。可是曹操表面上又在一直推托。

    可以想想,在皇帝面前。面赐九锡。进封魏公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了。谁都想要。

    可是,曹操确说出这样的话来。

    曹操说道:“受九锡,广开市宇,那是周公。汉朝有异姓八王,与高祖一样都出身布衣,创定王业,其功之大,我怎能比!”

    曹操说完这段话后。于是几次三番推辞。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曹操的心胸广阔,并非常人能比。

    之后,荀攸,钟繇力劝曹操接受封赐,曹操这才领命受封。

    自从曹操封为魏公之后。就开始考虑建国。

    曹操建立的是什么国呢?答案是魏国。

    其实曹操“封公建国”是连在一起的事。依次顺序是先封公后建国。

    而曹操封公之后,做得第一个标志性举动就是迁都邺城。

    曹操迁都邺城,就说明许都的汉献帝名存实亡。汉朝气数已尽。

    汉朝的几百年光景已不在。而这个新时代就是三国。

    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现在三国已初步形成。短短的几十年,发生了多少事件。而这些事件已作古。从而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三国。

    其实,曹操集团的大本营就在当时东汉时期的魏郡所在地的邺城。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开始建立。

    后来,七月献帝迎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完婚后。入宫封为贵人。

    曹操建立魏国之后。开始对魏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全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后来,马超到了汉阳。又和羌族人一起兴事。氐王也发生了叛乱,响应了马超。驻屯兴国。曹操则是命令夏侯渊前去讨伐。

    214年,南安赵衢,汉阳尹奉讨伐马超。抓住了他的妻子,并取其首级示众。马超这时逃往了汉中。

    曹操封为魏公之后,一直在致力于魏国的一些改革措施。并且开始修自己的社稷和宗庙。

    曹操封为魏公。从表面上看。从侯爵到公爵,不过是爵位高了一等。但,封侯只是赐爵,封公却是建国。

    曹操封为魏公。就意味着名正言顺地在魏郡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公国。

    而封公只是曹操的一步棋。

    以后封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曹操经过了一系列的事儿后封了魏公。

    曹操的欲望可不止是做一个魏公,他的人生理想是统一中国,称帝。这样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曹操的野心不可估量。

    而他的对手也很明确,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征战。对曹操的政权,起威胁的只剩下了,刘备和孙权。曹操当然想拿下刘备和孙权,可是时机未到。他要慢慢来,自己可能完成不了的霸业。也要交给自己的孩子来完成。这一点,曹操跟谁都明白。

    而曹操所做的,就是打好自己的基础。让后来的自己的后人来称帝。

    于是,曹操经过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最终使魏国得以建立。让自己的孩子,有了中国北方大部的基础。

    还有一个原因是曹操不想称帝。因为他知道时候未到,这个汉献帝还得利用起来。毕竟以天子的命令,总比打不义之战,好处多得多。

    曹操认准了这个理由。

    而此时的刘备和孙权却正在忙着争地盘,建势力。

    这时候,最着急的还是刘备。刘备知道,仅仅以一个小小的荆州。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是不够的。

    刘备还是想扩大自己的地盘。

    那三国时代一个同样重要的刘备又在荆州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

    刘备又在图谋着哪块底盘呢?隆中对的计策又要怎么施行呢?

    这一切,都在刘备的计划当中。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往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往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往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