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归凌云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燕昭双将录 第八章 归凌云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归家是世家,是贵族。

    不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未必是实情。所谓世家,大概是指那些代代相传以至朝廷更替而低位不变的家族吧。但这并不适用归家的状况,因为归家在朝中崭露头角的时候,昭就已经建立了。也就是说,归家的寿命还没有超过一个朝代。

    因此底蕴有所欠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归家被那些老世家当做暴发户的年岁也不是没有,好在这个家族历经的风浪越来越多,也出了几个英雄人物,这才摆脱了“暴发户”的头衔。

    昭国的选官制度很乱,不像北燕。燕国开国时期便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功夫,最后形成了上上下下以科举为首的制度。昭国虽然也仿照此做了一定的改革,但朝中举荐的形式在选官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但是就算在北燕,世家也仍然会很好地存在。毕竟三六九等的人,大多在出生时就被划分个差不多。生而为下等人的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碰过书册。“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说的不错,听起来仿佛异常地公平。只要肯读书,只要能吃苦,就能成为人上之人。但是书本身就不公平。若家庭没有背景,搞到一本书都难得很。而且若是一个家里完全没有背景,恐怕成员连想要读书都不会吧。

    所以说到底,完全凭读书翻身什么的,大都是只存在一个概念呢。到最后,还是那些传承着的家族在掌控着国家。固然它们此起彼伏,有的家族被淘汰,有的家族被加入,但是完全从白丁开始的大家族,几乎从来就没有出现。

    如上,归家也不例外。归家原来是经商的,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想要改变家族的社会地位,便花了大气力去培养后代。即使这样,最后还是靠钻了一点小空子,将家主的两个儿子送去从政了。

    也许是天命眷顾归家,这两个儿子的乌纱帽戴的都还不错。也从此开始,归家的重心慢慢地从商界移到了政界。

    不过月满则亏,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敢说自己久盛不衰。即使那些老牌世家也总有一段堪堪果腹、只能靠积蓄勉强维持的经历。自然归家也不例外。

    归凌云出生的时候,正值归家因为一次政治)斗争而元气大伤。当时的归家上上下下一片惶惶,不仅朝中的归姓几乎全部免职,而且坊间传闻说归家马上就要被抄了。也因此,婴儿时期的归凌云并没有享受到所谓的安逸天伦。

    归凌云记事的时候,这次风波已经基本过去,但是影响依然持续着。萎靡的归家在梁京饱受着白眼与冷落,根本抬不起头。偌大的归家,如今却只能靠经商的支系维持,老爷子自然相当地气愤,朝思夜想怎么才能让归家翻身。想了半阵子,他看上了归凌云。

    归凌云小时候非常聪明,虽不能称为“神童”,但也是高人一头。归家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去振兴。归老爷子如此想到。

    也因此,归凌云自小便受到了归家最大的资源支持,享受着最好的教育。再长大一点,他的父亲便带着他到权贵们府上混脸熟,归凌云也很懂事,没有给归家丢脸。

    就在归家上下对这个孩子的期望一天天变大时,就在他们感觉归家振兴指日可待时,十七岁的归凌云失踪了。

    他失踪得毫无征兆,不声不响,至少对于归家的人是这样。就好像在他们的视野中忽然就少了一个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老爷子听说这件事之后急火攻心,之后便卧床不起,身子日渐虚弱下去。

    归家当然运用了一切手段去找他,但是种种措施宛若石沉大海。找了半年多,归老爷子过世了,而归凌云依然杳无音信。他的父亲将老爷子的讣告发到四面八方,希望归凌云能看到,然后回家参加葬礼。然而计划落空了。

    对于归凌云来说,祖父并不算是一个很重要的亲人,毕竟“贵家人情多淡薄”,而且在归凌云印象中,祖父并没有为他做什么,他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归家。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培养自己,无非就是为了归府的复兴而已。选择他也不过是因为他的天赋罢了。

    然而,归凌云以儒士自居。既然是儒士,当然务必要做到忠孝。归凌云虽然不确定自己的离去算不算大不孝,但他祖父的葬礼还是要去的。归凌云不想以贤孙的身份参加。为此,他想到了他的一个小朋友,唐苏。

    他认识唐苏的时候是十六岁,那时唐苏十一岁,而他也没有离开归府。在梁京郊外游荡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小道士”。归凌云就这样认识了一个身着一身道袍,手里拿着桃木剑和拂尘在山顶指手画脚的唐苏。

    出身唐家的唐苏当然不是道士,只是穿着玩玩而已。为了自己这个“爱好”,唐苏买了不少道袍。归凌云看到讣告回到梁京时,先偷去了趟唐府见了唐苏,借了一套道士的打扮,然后他混进了归家出殡的队伍。

    或许是观看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曾经也参与过很多葬礼,觉得葬礼是个悲伤而严肃的意识,而如今再一次站到灵柩前,而且是自己祖父的灵柩前,归凌云满脑子只觉得像个滑稽的闹剧。

    祖父入土为安了,归凌云也再次离开了梁京。

    他再一次回到梁京,是二十一岁。顶了一个冒用的身份,参加了科举。归凌云并非天赋异禀,却也因为从小教育优良,得了个不错的成绩。也因为运气,他很快接了一个死在任上的官员的班,踏入了朝廷的漩涡。

    不过此时的归凌云,已经被归家的人认了出来。虽然他并没有回归家族,但归家也是发动力量,明里暗里推了他了几把。

    后来归家的对家发现了这一事实,上折子禀告天子,并表示这是欺君之罪。圣上本想找个机会处理此事,结果因醉酒猝死在后宫之中。稀里糊涂的,李宗煦便即了位。李宗煦对于归凌云的“欺君”不但不恼,反而觉得归凌云的经历体现出了他的胆魄和胸襟,因此对归凌云非常看重。

    后来慢慢的,满朝上下开始用本名称呼归凌云。他也逐渐舍弃了他用过的假名字。这时的他虽然依然住在他自己的宅邸,偶尔也回归府一趟了。

    归凌云和李宗煦的关系一直不错,这应该就是他晋升那么快的原因了。从入朝为官,到一人之下,他用的时间几乎是历代臣子最短的。所幸的是,归凌云并没有辜负天子的期待。

    归凌云或许不是个青史留名的名臣,他或许确实没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若要用两个字来形容他的工作,“无恙”就很合适。不管什么事,只要交给他便“无恙”了,无论大事小情,他都能处理得很妥当,从这个角度说,他也算一个能臣了吧。

    而且就李宗煦自己的看法,这丞相并不是干不成大事,更多只是他自己不想去做而已。

    万康十四年二月初一,归凌云醒来的时候觉得世界有点安静,楞了片刻,他想起了城外的燕国军队。下意识地摇了摇头后,他决定去找天子聊聊天。并不打算叛敌的他这次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他的天子了。想到此,他笑了笑,没有穿官服,而是穿上了他离开梁京那几年很爱穿的一身白衣。

    行至殿前,他被太监拦了下来,说马澄江和天子正在商讨军情。归凌云劳烦他进去通报,自己便站在外面思考该说些什么。想了半天,却发现自己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两个都是快死的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想到此,他突然感觉出自己到这里的无意义了。

    “还不如回趟归府有意义呢。”归凌云喃喃道。

    正在此时,马澄江跨着大步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见归凌云,马上走到他面前。“天子叫你进去呢,他好像有点郁郁,我笨,你帮我安慰着点。”

    归凌云朝他点了点头,走近了大殿。在他的身后,是急急忙忙奔走着的马将军。如果说归凌云和李宗煦还有活下来的可能的话,那都要仰仗这个人了。

    一进大殿,还未等归凌云拜见,便听见一句天子的自言自语。

    “……青史么?那……可是胜者的家谱呢。”

    ……

    走出殿门,仰望天空。天气倒是晴的很,与沐浴在恐慌中的梁京不同。远方似乎有军队的声音,但是听不真切,归凌云怀疑这些声音更可能是自己想象的产物。

    本来打算再去归府一趟的归凌云忽然就没了兴致,转而向城门走去。

    城门处,一众士官正在奔来走去地准备着什么。归凌云一介文人,当然是看不懂的。因此他也从来没有上去指手画脚的想法。但着并不妨碍他享受这份喧闹。在内心迷茫的时候,这种喧闹的音响往往能最大程度上驱散观者的哀愁。

    这些喧闹的来源并非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很可能是死亡,但是却不去在意。用一股子爽朗麻痹着自己。这气势能让他们大敌当前的时候,还能谈天说地,笑得放声。

    这些人不知道该说是活的简单呢,还是愚蠢呢。归凌云在一边看着,心里想道。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燕昭双将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燕昭双将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燕昭双将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