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两千零八十七章 不是每次都能捡漏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之乘风而起正文卷 第两千零八十七章 不是每次都能捡漏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现在周至手里的这个玩意儿,完美地填补上了这个空白。

    在陶胚底部覆盖化妆土的技术,始于北齐,之后开始出现化妆土上做彩的技术,一开始是绿彩,之后加上了其它颜色,在唐代发展为三彩。

    但是由于玻璃釉出现得比较晚,因此这些彩瓷一直都是釉上彩。

    想要釉下彩出现,那就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表面的玻璃釉的透明度要达到能够显露出底彩颜色的程度。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个玻璃釉面,肯定应该经历一个从不透明到乳化,再从乳化到透明的过渡过程才对。

    但是偏偏就奇了怪了,不管是年代最早的那个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还是后来的长沙窑,似乎面釉的发展一下就达到了透明的水准,哪怕底胎没加化妆土,那种酱色或者发绿发黄的底彩,到底能够比较完整的在釉下呈现出来。

    如果没有周至手里这个小罐做比较,大家还不朝这个方面想,可是有了这个小罐儿,大家才会反应过来,不管是三国时期那个青瓷釉下彩,还是后来的晚唐长沙窑釉下彩,好像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胎体和上色的水平,跟表层玻璃釉的发展水平,有些不同步,不匹配。

    而周至手里这个小罐儿,刚好就与之相反,把之前留下的空缺都给填补上了。

    这个瓜棱罐的底胎本来属于比较粗糙的瓷土胎,本色呈现的是一种淡棕红色,从没有修饰的底足和釉层较薄的口沿都能够看得出来。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窑工用淘洗得比较精细的高岭土调浆,给胎体刷了几层,使本来淡棕红色的瓷胎包裹上了一层白色的妆饰土,让器物变得洁白莹润。

    在此基础上,匠人们给瓷胎上又用含铁的釉料和含铜的釉料,分别刷上了两块色斑,交错分布在瓜棱和瓜棱之间的留白上,达到了提升美学观感的效果。

    最后,将人们又在已经绘制好颜色的瓷胎上,浇淋上一层玻璃釉,用来保护瓷器的底色。

    釉下彩的好处当然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就是保护色块,不会因为洗刷碰触导致颜色掉落。

    其次玻璃釉无毒无味,不像底彩那般富含矿物离子,那些离子甚至有不少是有毒的,这样就制造出了一个「隔离层」,即便作为日常的盛器使用都没有一点问题。

    最后就是易于清洗,有些液体本身带有腐蚀作用,也会与彩料当中的金属离子进行置换,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在瓷器上留下侵蚀的颜色痕迹,让瓷器变得丑陋。有了一层硬度极高,与酸碱不如何起反应的玻璃釉保护,这个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早年的玻璃釉配方还没达到后世那般精良的程度,所以本来就应该像周至手里这个瓜棱罐上变现的一样,并非如水晶那般完全透明的,而是如淡牛奶那样,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淡奶白色。…。。

    这才是过渡期应该有的样子。

    而这个瓜棱罐让周至爱不释手的原因还有一层,就好像宋代哥窑瓷器的紫口铁足,金丝铁线一样,这本来属于一种工艺不到位的瑕疵,属于胎釉结合不紧密,因为瓷器内部应力造成的一种「缩釉」现象。

    但是这种瑕疵所造成的后果,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美学情趣,反而受到千年来藏家们的大力追捧。

    现在这个小罐上的乳化釉同样如此,因为并非完全的透明,因此在彩斑上又形成了一种「云无心而出岫」的写意画面,让彩斑从边缘向中心,加强了浓淡过渡,让本来还略显单调的红绿两色,产生了丰富的变化。

    强调这样的变化,在后来一个著名的瓷种上得到了更加具体的体现,那就是钧窑。

    而这个小罐的表现,差不多就类似白底儿的钧窑,甚至有一种可能

    ,就是钧窑本身就是继承了这类釉下彩瓷器的审美风格,才走上了利用铜釉的窑变色,进行「幻化天成」的表现道路。

    别忘了这个小罐上这一抹紫红,也是非常典型的铜红釉,如果最终科学鉴定的结果与器型相符的话,这就是人类瓷器制造历史上,第一次对铜红釉的尝试,成功之后被其他窑口继承发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张诚虽然只是明清两朝瓷器的鉴定高手,但是对于中国瓷器发展的大脉络是相当清晰的,现在也明白了周至手里这个小玩意儿的重要性:「要真是五代邛窑的东西,又可以出好多篇论文了呢。」

    「哈哈哈哈……」周至感觉很开心,又扭头看了一眼在后座上已经睡着的卢巧,叹了口气:「的确要去历史系,用科学方法给鉴定一下了,其实就算不是五代邛窑也没关系,这小玩意完全长在了我的审美上,平时摆在案头把玩都舒服。」

    「好像你是比较好这一口哈?」张诚回想了一下:「这玩意儿,钧窑,后仿钧窑釉,甚至张大千的大泼彩,小泼彩,好像都有相通之处。」

    「诶?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周至给张诚提醒,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好像我对这种东西,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春云晓霭》和《獐猿戏鹤》图到了没?」张诚问道:「还有六手卷里边的三幅绢本。」

    「到了,《春云晓霭》在岁华轩地下图书馆陈列室,张善子先生的《獐猿戏鹤》,和大千先生的小泼彩《高树听溪图》,两幅獐猿图,正好一左一右陈列。」

    「赵令穰《鹅群图》,赵孟頫《洗马图》,韩干《马性图》也都修好了,不过太过于珍贵,和其他的三个手卷都放在岁华轩保险柜里。首都那两位老爷子催了好几回了,让我送过去。」

    「要不这活交给我?」张诚问道:「去岁华轩看看《春云晓霭》,顺带给你送送货?」

    这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不过周至也觉得张诚是让他放心的人选,笑道:「换个人我还真不放心,是诚哥你那就没问题了。」

    「要不我们现在就去?」

    周至觉得时间太赶了:「巧巧还在呢,现在去不合适,还是先回学校吧。反正也不差这几天。」

    「那我一会儿先开到大雅斋下,你们自己回去。」

    临到分手,周至递给张诚一张支票:「亲兄弟明算账,这是这次探宅子的劳务费,还有之前魏老那幅《海韵》的手续费。」

    张诚看了下支票:「《海韵》手续费五千,剩下三万二,原来那盘子你花了三十二万!」

    「没办法,遇到行家了,不是每次探宅子都可以捡漏的。」周至摊了摊手。

    (本章完)

    39314778。。

    ...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免费阅读.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乘风而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乘风而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