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1046赚钱嘛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隆万盛世正文卷 1046赚钱嘛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说完葛守礼的事儿,三人说话的重点自然又转回到新钱法的事儿上。

    “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回部以后,我和左侍郎陈瓒说了此事,他也很支持.”

    于是接下里,王国光又把他和陈瓒讨论的情况说了下,其中也有陈瓒的建议。

    魏广德就在一边静静听着,毕竟集思广益是最好的,否则他就直接草拟章程,然后在和张居正商议了。

    之所以直接抛出来,还找到三个尚书一起说这个事儿,可不就是为了听听别人的想法,好丰满他的计划。

    至于这个陈瓒,魏广德也认识。

    毕竟是堂堂户部左侍郎,朝廷的三品大员,已经是非常高的官职了。

    全大明除了外放的总督、巡抚,又有几个京官能做到三品。

    陈瓒字敬夫,号玉泉,直隶河间府献县圈头村人。

    明朝嘉靖癸卯科举人,丁未科进士,初任山西太原府阳曲县知县,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瞪职,现任户部左侍郎。

    不多时,朱衡也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抱着六个盒子。

    他甫一登场,就吸引了屋里三人的目光。

    魏广德有些惊诧的问道:“士南兄,样币出来了?”

    “呃,不是。”

    朱衡只是微愣,旋即明白魏广德想错了,急忙解释道:“不是不是,我昨日召集工匠,他们翻出之前铸造的钱币,我觉得可以从中进行选择。”

    朱衡把六个盒子摆在茶几上,逐一打开给他们看。

    魏广德探头看了眼,不自觉就伸手把第一个盒子里放着的钱币拿了出来。

    “大中通宝?”

    上面铸造的文字清晰可见,显然不是流向民间的钱币,而且入手钱币也给魏广德不一样的感觉。

    “这个是雕母,朝廷铸造的所有钱币,雕母和母钱都会由工部收回保存。”

    朱衡解释道。

    “雕母?手工雕刻?”

    魏广德诧异问道。

    他虽然看了许多杂书,其中当然也提到铸币的工艺,雕母这个词还有印象。

    不过,他以为雕母应该是木制的,因为方便雕刻,毕竟只是做模子,模子做出来,再浇铸制作母钱。

    不过,手里这枚大中通宝通体铜制,而且这雕母的含铜量还颇高。

    大中通宝距离现在多少年了,这枚雕母还是黄灿灿的,表面并没有氧化,显然工部保存的也非常好。

    魏广德仔细端详了手中钱币上雕刻的文字,很清晰也很有韵味,再看开孔,也是非常精准。

    放下在的大中通宝,魏广德又拿起第二个盒子里的一枚铜钱,是洪武通宝,也是雕母。

    这会儿,张居正、王国光等人手里也都已经不断翻看盒子里的雕母。

    “我就说,感觉和上次看到的样币不同。”

    魏广德对身旁也是在翻看钱币的张居正说道。

    张居正点点头,“那时候上来的应该是样币,母钱都不是。”

    当初隆庆年的时候,隆庆皇帝也铸造了一批隆庆通宝,样币自然是过了内阁的,所以那会儿魏广德就看过工部送上的样币。

    中国古钱币和其它文物不同的地方,就是古钱币的工艺流程。

    同一种钱币,就有雕样、雕母、种母、铸母、母钱、子钱的顺序之分。

    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不能用来流通。

    各个方面都得到朝廷的认可后,才可以进行母钱的翻铸。

    母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现在我们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制,是质地优良的铜材。

    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竣。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

    比同版式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

    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即成,所以每一款雕母都有权威性。

    母钱可分为三种,即钱样、雕母钱和铸母钱。

    而魏广德猜测的其实也不算错,因为钱样一般还真就是上等木料或者象牙雕刻,毕竟容易成形。

    出来以后,再雕铸雕母,毕竟制作雕母耗时费力。

    “你带这些来,是何用意?”

    魏广德把六个盒子里的钱币都看了遍,不是每枚钱币都看,只是把几个盒子里的雕母都看了一个,有大钱,也有小钱。

    毕竟大家都在看,魏广德也就很随意的,哪个顺手拿哪个。

    “是这样,自太祖皇帝时起,钱币重量都有微调,比如大中通宝,平钱重一钱,到洪武通宝则是一钱二分。”

    朱衡开始侃侃而谈道:“而到了嘉靖朝时,嘉靖通宝重量为一钱二分五,前几年铸造了一批隆庆通宝,重量为一钱三分。”

    朱衡只需要说平钱重量就够了,因为大钱都是依照小平钱之重递增。

    朱衡说这个,魏广德大致猜出他的意思。

    为了显示贵气,后代皇帝所铸钱币往往都是用料越来越多。

    样钱其实好做,可是用料配比直接关系到铸币成本,还有钱币最后的重量也很关键,这些都是需要工部事前计算好。

    别花功夫铸币,结果成本更高,铸造出来的钱币越多亏损越厉害,还怎么大规模铸造。

    魏广德要推动的新钱法,其实就是要大量铸币的,否则不能保证民间流通,还不如不做。

    只不过魏广德比较务实,或者说比较精于计算,他才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就耗铜料制造精美的钱币流传后世。

    “如果可以,我建议按照大中通宝的形制,平钱重量为一钱,虽然钱币可能不称手,但是含铜提高了,钱币也更精美。”

    魏广德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没必要做大点的钱币,小而精似乎更好。

    “百姓身上揣十几个铜钱,重量可就少一钱多。”

    魏广德又说道。

    “这样铸造出来,和前代钱币比,可就小一点了。”

    朱衡微微皱眉,他没想到魏广德的选择会如此极端,直接选最小的造。

    “呵呵。”

    魏广德笑笑接话道:“用料一钱可不代表钱币就小,只要把中间开孔做大点,钱币大小应该不影响才是。”

    “呃”

    朱衡一时无语。

    确实,真要这么做,一钱料也可以做出来和其他用料更多的钱币一样大小,只是不能比。

    放一块,很容易发现中间的孔洞大小的差别。

    “魏阁老,这耗用铜料多少是计算铜价和民间货物价格来算的,若是铜料不够,新钱怕是在民间会被抵制。”

    王国光皱眉说道。

    “钱币是朝廷铸造,有朝廷强制推行。”

    说话时,魏广德又指指盒子里的钱币说道:“这东西,总比宝钞强吧。”

    到了后世,哪个国家的货币还去考虑物价因素,计算制作成本的,都是国家背书,强推的。

    怪不得这些年,大明朝铸币不赚钱。

    因为大家都想的是把钱币做的精美无比,主要是含铜量高一点,越高越好,这才方便自己换回家熔炼了铸私钱。

    这话,魏广德能猜到,但是却不好说出来。

    他家以前干没干过这事儿,魏广德还真不知道,没听父亲说过。

    但是铸私钱的事儿,他是知道的,他家有参与,把卫所的碗口铳熔了。

    铸私钱,或许许多人觉得是不能说的秘密,放在后世就是印制假钞,不过在大明朝,特别是嘉靖中后期就不是事儿了,因为他们是“奉旨”铸私钱,朝廷还定了一比十的兑换价格

    “要禁绝民间铸造私钱,就不要在料上下太多成本,否则民间难以禁绝私钱泛滥。”

    魏广德环视屋里三人,压低声音说道:“早听说民间有兑官钱熔了铸私钱的,所以官钱的用料必须注意,我觉得官钱的成本,除了扣除料钱和工价外,朝廷至少要赚两成。

    如此,才能不给民间铸私钱有获利余地,同时户部要严格控制各地矿场,特别是云南铜矿开采。”

    此时大明各地虽然有大大小小许多矿场,可铜矿主要产自云南。

    只要从源头扼制住铜料,再有压低官钱的含铜量,就可以让民间铸私钱变得无利可图,自然也就没人继续干这个事儿了。

    防止民间私钱泛滥,用这招可比杀头更有效果。

    “我看行。”

    张居正其实老早就猜出魏广德用意,他也听说有人用官钱熔炼铸造私钱的事儿。

    “这样的话,出来的钱币可就用不了多久,表面就会锈蚀。”

    朱衡还是从工部的角度分析这么做的后果,虽然看起来工部铸币能赚更多,但是这利润是要进户部的,这是一早魏广德就说了,补充朝廷财政。

    “钱币会一直铸造下去,到时候可以让各地征收赋税时,将锈蚀太厉害的钱币交回工部重新铸造。”

    魏广德满不在乎的说道。

    “可是,朝廷哪来这么多的铜料?”

    是的,中国地大物博,也就是说说,其实一些矿石资源还是非常紧张的,就好比铜矿,金银矿等等。

    当然,说中国缺矿,其实也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大家都想有世界级的超级大矿。

    就说铜矿,中国发现的最大铜矿,其实和南美那边的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只不过可惜,南美距离大明太远,现在让大明水师横渡太平洋都够呛,至少在没有掌握西班牙人的航海图前,探测新航线就是九死一生的结局。

    不过大明周边,也不是没有铜矿资源丰富的地方,那就是倭国。

    “大明没有,可以从外面买回来。”

    魏广德说道。

    “买?找谁买?”

    王国光瞪大眼睛看向魏广德,满眼尽是询问之意。

    魏广德看看王国光,又看了眼张居正等人,见他们都是想问的样子,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宋时钱币就曾大量外流,何故?

    无非就是宋朝铸造的钱币样式精美,加之含铜量固定,比较好作为通用钱币。

    我大明要铸造的钱币,也不仅是在大明境内流通,我也希望能如宋时般流向海外,让海外诸国都尽相使用我大明钱币。

    相应的,他们要获得大明钱币,自然也要往大明贩运货物甚至金银及铜料。”

    “魏阁老,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是海外哪儿有铜料?”

    王国光无疑是最支持大量铸币的,因为铸币要有两成利润,这可是进工部补充朝廷财政困境的,铸造越多可不就越好。

    只不过支持归支持,铜料是凭空变不出来的。

    铸币,要的可不就是铜料。

    其实相对来说,银币还更简单些。

    大明一直都因为铜料不足,铸钱数量少,所以民间流通不畅,才有了私钱的存在空间。

    用大明制造的铜钱买海外铜料,只要能算过账,那当然是好事儿。

    “倭国。”

    魏广德开口说道。

    “嘶。”

    魏广德话音落下,屋里几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十多年前,朝廷还在为倭寇烦恼,没想到现在魏阁老就想着要和倭国做生意了。

    明朝对倭国的警惕心是很高的,月港发出去的船引,每张上面都要写严禁和倭国贸易,根本就没有颁发和到倭国的船引。

    当然,和倭国做生意利润太大,所以出了月港的海船,有多少秘密驶向倭国,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而且,海商大多和“海盗”、“倭寇”有联系,出海后在外海把货物转移到别的船上,又如何不可?

    所以,朝廷一直严禁,但是大明和倭国的贸易却从来没有断过。

    光是金银比价的差异,就让海商趋之若鹜。

    利润,始终还是商人最追逐的东西,真敢冒着杀头的风险铤而走险的。

    “叔大兄还记得那份文书吗?”

    魏广德此时看向张居正,笑着问道。

    “你是说”

    张居正已经知晓魏广德的打算,于是点点头。

    魏广德继续说道:“诸公别忘记了,我们是用大概六成铜换取倭国十成铜,是我们大明赚了,而我们付出的只是工匠精湛的铸币手艺。

    这也是削弱倭国实力的方法之一吧,倭寇在我大明抢掠多少财物,用这样的方法把财富赚回来,何乐不为。”

    “如果真如此,也不是不行,倒是可以让锦衣卫查探一番,看看倭国铜价如何。”

    张居正这次率先表态支持,大明不会和倭国做直接贸易,魏广德话里意思已经明确了。

    但是通过朝鲜商人转口,貌似也不是不行。

    赚钱嘛,不寒碜。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隆万盛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隆万盛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隆万盛世》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