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邦建国,王道之始 第二章:李洛合一的最后一步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封邦建国,王道之始 第二章:李洛合一的最后一步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旭日初升,金灿灿的光照进太平公主府的后院校场,阵阵大喝之声交响不绝,驸马都尉洛千秋身着劲装,身形魁梧,双手持马槊,他并未骑马,但行进之间却有龙行之威,一把无尖刃的马槊舞的密不透风,身上乃至于有气在蒸腾,缭绕周身,让人只觉古之项王再世。

    “驸马,公主回来了。”

    洛千秋闻言将手中马槊向旁边一扔,稳稳落在兵器架上,一般来说,太平公主留宿皇宫,都会吃罢午饭才回来,今天倒是早,他匆匆往前堂走,还在路上就见到风风火火而来的太平,太平公主见到洛千秋后,眼前一亮,直接上前拉着他的手,“夫君,到房中去,妾身和你说一件事。”

    见到太平神色郑重又带着些许焦急,洛千秋也不耽搁多问,反手握着太平丰润的纤手往二人房中去,进得房内,太平当即斥退众人,只留下十几个灵兵化作的侍女守在外间,见到太平公主这么小心,洛千秋更是好奇。

    太平公主脸上浮现出一丝莫名的潮红,眼中带着彻夜未眠的血丝,眼底却流露出一丝亢奋,身为李氏的后人,很多时候,她只需要一丁点的点拨即可,“夫君,皇帝兄长想要逊位,母后和母亲都想立我为皇太女。”

    石破天惊!

    皇太女!

    当这个相当陌生的词汇,这就样赤裸裸的摆在洛千秋的面前时,他只觉脑袋突然嗡了一声,有些发黑,雄壮的身躯忍不住微微摇晃,直到太平公主扶住他,那阵阵沁香传来,才让他醒转,悠悠道:“原来如此啊。”

    无数画面在洛千秋的面前闪过,无数长辈的谆谆教诲都在他面前闪现,在这一刻,所有的迷雾都得到了解释。

    太平公主却了解洛千秋,直到他不应该是这幅震惊却又恍然的表情,除非他知道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一想到这里,太平脸上顿时满是紧张,执手问道:“夫君,可是这件事有什么不妥?”

    洛千秋已经从初知的震撼中醒来,望着屋外满园的盛放牡丹,鲜艳夺人,感慨道:“只是突然觉得原来早就有踪迹彰显,当初我们这种小辈婚姻,老祖宗却主动的来看,你还记得他老人家说了什么吗?”

    洛千秋一提这件事,太平公主的回忆顿时飞回了她结婚的那一天,那一天有十里红妆,有煊赫盛大,有群臣进贺,整座神都城都回响着她婚姻的乐声,但那一天同样令人难以忘记的就是国师大人亲自来看他们这对新人。

    即便是在洛氏中,这也是特殊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洛氏子的婚姻,国师都会出席,太平公主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老祖宗看完她之后,很是认可的点头道:“李洛合一的最后一步,就应在这里了。”

    太平公主知道李洛合一。

    她知道洛氏和其他的高门不一样,在当今的世上,不少家族并不愿意和皇室结亲,而是更愿意和那些世代显贵的高门结亲,太宗皇帝时期的魏征、房玄龄,都是这种寒士的代表,那些门阀就更不用说了。

    但深究其根本,并不是真的认为那些所谓高门就比皇室高贵,而恰恰是公主在政治上太过于尊贵,娶回来之后,整个家族都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能凌驾于公主之上,因为那相当于凌驾于皇权之上,又不愿意真的在公主之下委曲求全,由于公主的父辈亦或者兄弟是天子,普通女子在娘家告状后,最后不过是互相吵一架,但公主告状却可能直接把整個家族都送上西天。

    而且高门贵女家教通常更好,符合娶妻娶贤的标准,不像是突然崛起的皇室,公主长成什么样子,那可真是看运气,再加上高门本来就有政治特权以及书籍、家族等各方面的优势,在仕途上不需要太过依赖于皇室的特殊关照,自然就不愿意和公主沾染。

    但太平公主知道,在洛氏内部一直都有和皇室通婚的计划,所以从开国以来,洛氏一直有意识的在迎娶公主进入洛氏,如果想要避嫌的话,洛氏是完全可以不和皇室结亲的。

    但实际上,面对皇室的结亲联姻,洛氏从来都没有拒绝,从初代的平阳公主开始,到二代长孙皇后的嫡女嫁入洛氏,直到现在自己又和洛千秋成婚。

    她的姐姐安定公主,在身体修养的差不多后,就远走西域拜入玄门之主门下,成为玄门圣女,实际上就是去结婚,这里就要说一下,贞观末年的时候,玄门圣女赵黛儿来到中原朝贺,最后带了君字辈的洛氏嫡系回西域,赵黛儿借此在洛玄奘后成为玄门之主,两年后,生下现在的儿子,天生圣痕,西域圣痕一脉,从这里开始传承。

    至于收安定公主为学生,是因为在玄门中,宗教上的师生关系是不亚于亲属关系的,甚至有继承权,所以选择老师,对于玄门中人非常重要,在某一段时间中,还有收自己亲生儿女为学生的,现在玄门高层,如果有不合法但却特别宠爱的孩子,都会为自己不合法的孩子选择一个老师。

    这里合法的孩子,在中原就是嫡子,不合法的孩子,就是庶子,玄门毕竟是宗教,虽然不禁止结婚,但妻妾成群,那不符合清修士的画风,所以在玄门中,没有妻妾制度,庶子没有一丁点继承权,应该叫做私生子,属于孽种。

    安定公主出身大唐皇室,被玄门之主收入门下,又嫁给神庙军统领的儿子,单以前途论,很是远大,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大唐天子用来维系和西域间关系的棋子,但没人会不尊重她。

    毕竟这神庙军统领,和她还能算得上亲戚,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毕竟洛君薇是安定公主的表姑,而这神庙军统领,她的公公,则是洛君薇的弟弟,安定公主从这里叫一声表叔不算过分。

    这样一算,从大唐建国以来的所有嫡女,都嫁给了洛氏,三代下来,李氏和洛氏的关系已经极其亲密,一说起洛氏,世人已经自动将之归于皇亲国戚。

    但这就算是李洛合一的吗?

    洛氏所追求的是如同当年姬姜一样的关系,姬姜扶持着走过世世代代,无数年并肩而过,现在比起当初的姬姜来说,明显差得远。

    要知道当初的姬姜之所以那么稳固,和血缘是脱不了关系的,每一代周天子体内都流淌着无数姜姓的血,姜姓诸侯体内也流淌着无数姬姓的血,正如当初齐国末代国君赴死的时候,他因为自己体内的素王之血而骄傲和自豪,在那个时候,素王就不仅仅是洛氏的祖宗神了。

    而现在的洛氏和李氏却不是这样,现在关系的确是很亲近,但实际上每一代天子身上都没有流淌洛氏的血,因为洛氏没有外嫁,只是娶公主,终究都是旁系,影响不了真正的天子血缘,更难搞的是,并不是洛氏不愿意嫁,但李氏的男子有点不符合洛氏女的择偶,就算是其他的不在乎,但李氏多情这一点,就有点顶不住。

    当这个现实摆在洛苏的面前时,即便是他这个自认为对天地道理熟悉无比的人,也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冥冥之中必有天意,李洛合一是他提出来的,最快速让洛氏重返巅峰,甚至超越曾经巅峰的办法,事实证明,他的办法很有效果,现在洛氏已经连续三代都居于中枢,深刻影响天下,彻底超越了汉朝的时候,快要触及到邦周。

    在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洛苏就在想,如果有一代李氏的公主没有让人无可指摘的,那该怎么办,现在计划顺利,其实和这三代公主素质很高不无关系,平阳公主就不提了,放在任何一段历史上都是奇女子的级别,长孙皇后的三个嫡女,每一个都很优秀,不仅长的美,而且性格也好,太平公主同样优秀的可怕,不亚于平阳公主,甚至能够被武曌和洛君薇这两个身经百战的政治家选为皇太女,继承这个庞大的帝国。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考虑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况,那就必将会被抛弃,在这个时候,女主天下的谶言走进了洛苏的视线,而且越来越清晰,他不由的感叹,这就是命运抛给他的钥匙,让他来解开最后的难题,到底该要解决李洛合一的最后一步呢?

    那自然就是生下一个带有洛氏血脉的天子,从这一点上,太平公主难道不是这个人选的必备吗?

    她是如此的和她的母亲相像,有旺盛的精力,武曌连着生孩子,却依旧能够一手摆平宫中,一手帮助李治治国,而且生下四子二女,却没有遭遇过生育危机,即便是放在普通人家,也是会被称赞旺夫的。

    她还有卓越的政治天赋,远远胜过她的哥哥,可以担当大任,是成为领袖的料子。

    当女主天下和李洛合一都聚集在太平公主身上时,如此的巧妙,就连洛苏也忍不住为之惊叹,这算是什么呢?

    武曌基于现实将本该她实现的放在了太平公主身上,但武曌依旧是不同的,在武曌行动的同时,洛苏也将洛氏的命运,放在了太平公主和洛千秋身上,洛氏将伴随着太平公主以及她的儿子,而走上新的巅峰,甚至超越曾经邦周时期。

    太平公主和洛千秋二人在房中相拥,静谧的氛围笼罩了一切,在无数的思维发散后,收回来的东西,就像是一张网,将二人都笼罩在其中,这张网不会伤害他们,但却裹挟着二人往前走,不能停下。

    洛千秋良久才低声道:“夫人,如果陛下真的立你为皇太女,我会为你披坚持锐,就像是在婚前,我曾经为你说过的那样。”

    太平公主知道洛千秋在说什么,在他怀中蹭了蹭。

    女人做天子,是肯定会有反对的人,就算是程序合法,也会有人借机挑事,这世上从来都不缺乏野心家和蠢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燕王李恪的确是有才,他真的就能在漠北一待这么多年,不进入中原,如果他真的南下的话,恐怕李治只会笑,终于有机会收拾他,但是他真的就守在漠北,向中原要人口,这反而让中原进退维谷。

    以前的草原都是南下打草谷掠夺人口,现在的草原则是直接开口要,朝廷还不能不给,一旦不给草原就是一顶阻碍草原汉化的大帽子扣下来,而且放任边境一些不开化的部落南侵,让人难受不已。

    洛千秋听说那位燕王李恪最近几年身体不好,恐怕去世也就在这几年了,到时候他的儿子还能有这样的战略定性吗?

    说不准啊。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太平真的做了天子,那他是一定要出征,为她讨平不服的,尤其是涉及到这些宗族,很难搞。

    不过现在太平公主不愿意想这些事,“夫君,如果真的能成为皇太女,乃至于成为皇帝、天子,没有继承人可是万万不可,我们要赶紧生一个孩子出来。”

    说罢就将洛千秋按在床榻上,一副装出来的霸气模样,但她在女子中,虽然算是高挑的,但在洛千秋这种力能扛鼎的人面前,实在不够看,洛千秋一只手就将太平公主扭转过来,压在身下。

    ……

    灵天阁中,洛君薇向洛苏汇报着昨晚她和武曌和太平公主摊牌的事情,洛苏轻轻点了几下头,“就按照天后的计划去做吧,她已经计划很多年,应当不会有什么遗漏。”

    洛君薇有些振奋的问道:“老祖宗,这件事是一定成功的,如果这件事做完的话,对于家族是不是大有裨益,您说过在您苏醒的时候,家族已经油尽灯枯,等到这件事做完后,是不是就彻底恢复了?”

    在洛氏中,当初的洛玄镜,现在的洛君薇,都是对洛氏最了解的子弟之一,因为二人曾经长时间陪在洛苏身边,所以很清楚当初洛氏所面临的情况,洛君薇这些年来积极入仕,和这件事不无关系。

    洛苏闻言轻笑,摸了摸洛君薇的脑袋。

    二人坐在对面,洛君薇渐渐变老,而洛苏依旧如此,但二人间却依旧如此和谐,洛苏就是如此,任何人在他面前,都会给人一种幼稚的感觉,他实在是太过于苍老,不是容颜,而是那种岁月的气息。

    “薇薇不用担心,家族的亏空已经补上,这些年的所得也足以消耗。”

    洛苏笑着说,大唐建立都这么多年了,如果还不能弥补消耗的话,那就太过于可笑了,洛氏的地位增长,还有神都洛阳的地位确立,还有一些其他事项,都让洛氏现在的情况很良好,“我反而有些担心,这一次会不会让家族太过于撑着,等到太平公主登上皇帝位后,家族的一些势力是不是应该收缩?

    我在思考素王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召唤我,我还有没有机会,在下一次关键的命运抉择时,为家族指明前路。”

    洛苏所讲的这些,都是洛君薇所不能理解的,什么叫做会不会让家族太过于撑着,但最后一句,她明白,素王召唤就是去世,当然对于老祖宗来说,那不是一件悲伤的事,反而可以说是好事,毕竟老祖宗是明确的可以升天见到素王的人,和他们这些后辈子孙是不一样的。

    ……

    天授殿旁边的偏殿中,正在等候上朝的群臣,正三三两两的聊天,而后就从礼仪官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群臣震惊的得知,皇帝今日竟然会上朝!

    事出反常必有妖,仅仅一瞬间,这些老狐狸就知道发生了了不得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在殿上交头接耳起来,各自询问着别人,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答案是一定的,没人知道。

    如果朝堂上一个问题没有答案的话,那就去问天官洛君薇,作为大唐的常务副天后,一年有两百天以上住在天后寝宫的首席宰相,没有她不知道的事情。

    四品以上的高官围在洛君薇旁边,低声问着,“洛相,您可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怎么皇帝陛下都来上朝了?”

    这个问题一出口,洛君薇都有些没绷住,装作厉声呵斥道:“皇帝上朝岂不是正常?这朝政不就是臣子说于陛下听的?”

    这话的确是正理,直接把一众人憋的很是难受,洛相真是装糊涂的高手,一番话说的是滴水不漏,好像皇帝不上朝是我们这些人搞得一样。

    但洛君薇不愿意开口,众人就知道,这件事果然不小,就连洛君薇都不愿意说,至于说洛君薇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真的不可能发生了什么,如果是前几年的时候,他们还会相信,但经过这些年的教训,谁信谁傻。

    在大唐,在这座长安城,在这个朝廷上,就没有洛君薇不知道的事情。

    正思索着这些年,宦官前来通知,“诸位大人,上朝时间到了!”

    朝臣排成一列列往天授殿的正殿而去,按照席位各自团团坐下后,不多时,朝臣就见到皇帝搀扶着天后从后走出,而后将天后扶在御座上坐下,皇帝李旦则坐在御座旁边的皇位上。

    这种坐姿同样就是现在大唐的格局,没有天子位冠在头上的李旦,地位是实实在在的差了天后武曌一头,比如当初玄门派出使者前来朝贺李旦继位的时候,对武曌用藩属臣礼,但是对李旦则用友邦君主的礼仪。

    伴随着钟声响起。

    朝政正式开始,最近朝廷上并没有什么大事,否则武曌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搞这件事,一众宰相都沉默不语,朝政在几个低级官吏出言后,就宣告结束,实际上还有有一些事的,但大多数的人都意识到不对,所以也就不说话了。

    再次敲响钟声后,见到没人说话,李旦胖乎乎的脸上流露出几分紧张,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开口说道:“诸卿。

    朕因为出身先帝嫡子,又受到天后宠爱,而以眇眇之身,得以奉承宗庙,但继位以来,没有功绩,德行不足以感动皇天,以至于到如今,先帝的天命依旧在母后冠上,大唐皇帝的冠冕上不曾有天命落下,这是朕的罪过啊。”

    皇帝开口就认错,但却不是罪己诏,太让人震惊了,认错也有不同的认错,认错的本质是希求得到原谅,比如向皇天认错,是希望上天能够再给一次机会,但皇帝这种认错方式,那简直是往自己身上砍刀子,直接说自己没得到皇天承认,这和当官的说自己不孝有什么区别?

    大唐皇帝没有履极天子位,的确一直受到臣子私下非议,但反正有天后在那里,秉持天命也没有问题,作为大唐的政治领袖,皇帝就足够了,没有天子位所以有罪,就算这是事实,但这是能说的吗?

    皇帝不提,谁也不会脑子抽了提这件事。

    而且这又不是不能找理由,历史上又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当初汉光武皇帝,明确记载他第一次以大汉皇帝的身份继承天子位失败了,但后来他还是成为了天子,如果有人用李旦没有天子位说事的话,李旦完全可以说“朕不曾得到天子位,所以朕更要诚心的侍奉皇天,以希求皇天赐福”,这话说出来,谁还能说个不是?

    但现在皇帝自爆,那就不得不处理这件事了,至于怎么处理,那就不用说了,除了退位,还能有什么办法,这皇帝难道是疯了吗?

    李旦依旧在上面说着,但很多人已经听不下去,“朕深感不能承担邦国重担,不能扛起社稷国朝,所以在此逊位,请天后从宗家之中,再择贤人,立为皇帝,以保邦国不失。”

    当李旦要主动逊位的言语从他口中说出来后,殿中已经是一片寂静,每一个人都被震惊的说不出来话来。

    下一刻,就直接就大臣从坐席中冲出来,直接推金山倒玉柱般的跪在地上,失声痛哭道:“皇帝陛下,不可啊,不可啊,您怎么能弃天下邦国而去呢?

    臣请您收回此等荒谬之想法,臣请您收回!”

    一个皇帝要逊位,没有人出来阻止,那可真就是笑话了,李旦虽然没有什么恩德,但也没有什么错误,一个傀儡,还要什么呢?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吝于天塌地陷,任何一个皇帝所代表的都是庞大的势力,当初李显和李旦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多少人在背后撺掇,就是为了他们成为皇帝后的回报,但李旦直接撂挑子不干,这就代表着无数人的利益将会落空。

    现在的天下是天后做主,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天后毕竟年纪大了,历史上这种事太多了,皇太后掌权,但等皇太后死后,最后权力还是会落在皇帝手里,李旦是武曌最小的儿子,完全能够熬得起。

    为什么要这么着急的退位,一旦退位,那结果可就不一样了,现在李旦退位,之后上位的难道是那位魏王吗?

    一想到这一点,当初帮着李旦上位的大臣,就感到恐惧,让李显上位,那还不如直接毁灭,真的让李显上位,他们难道还能落得了好?

    简直就是做梦!

    他们有太多理由,不愿意让李显上位了,就算是把卫王李贤叫回来都比李显强啊。

    伴随着这个大臣出列,还有不少大臣出列,席中曾经李显一党的大臣,皆目中满是惊喜,万万没想到皇帝会给他们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他们就想问问,什么叫“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啊?

    殿中顿时一片嘈杂之声,而后从上传来一道凛冽的声音,“给朕肃静!”

    是天后的声音!

    殿中顿时安静下来,望着这一幕,李旦眼中有些羡慕,这就是他幻想中的自己,幻想中的君王,一句话,群臣俯首,而不是现在这样。

    我果然不适合当皇帝。

    李旦心中这样想着。

    没有人能看见冕旒后,天后脸上的表情,众人只能听到天后的声音没有丝毫的变化,淡淡问道:“皇帝,君无戏言,今日在众臣面前说下这些,日后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李旦面向武曌躬身道:“母后,儿子是认真的,这邦国重担,应该交给一个可以上承皇天之运的人,而不是儿子这样的庸碌之辈。”

    “既然如此,朕就应允你的请求。”

    就在众人之前,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这对母子完成了这样一场对话。

    皇帝就这样退位了?

    没有人能够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东西!

    ————

    旦少仁懦,天后每见之,既怜且厌,及至秉承邦国,贵为皇帝,而不能有为,天后乃曰:“既喜荣华,善书画,好享乐,当为富贵翁,岂可据帝位而害天下哉?”

    旦曰:“三代以来,多以君位而攻杀,儿臣愿逊皇帝位,以为天下先。”

    天后赞之,有三代之风,旦乃还封相王,及薨,世宗感逊位之德,追封“让皇帝”,入祀帝庙。——《唐书·高宗天后诸子列传》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