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劝君更进一杯酒,这里有人早识君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铜人图 第39章劝君更进一杯酒,这里有人早识君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郓王摇摇头说:“但凡这样的大间谍都是隐藏非常深,让谁都很难抓到他的把柄,秦桧在朝里屡次为丞相,常年经营,这就让他在朝里位高权重,谁又哪里能够很轻易撼得动他啊?”

    李宝此时撇撇嘴说:“说他位高权重,位高权重他还能超过了当今的皇帝?说谁都不能扳倒他,那当今的皇帝呢?说扳不倒他,无非是承认有当今皇帝罩着他。还有,他明明就是金国安插在大宋的卧底,专心捣乱大宋的江山社稷。说没有证据?哼,这都是说辞,秦桧他能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我们岳飞元帅,那别人难道就不能同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他个卧底,同时也让他尝尝莫须有被定个死罪的滋味?”

    郓王听后却大是尴尬。他知道李宝作为岳飞生前大将,与岳飞向来交情深厚,最恨秦桧害死了岳元帅,他今天象自己说这些都是情有可原。但他作为当今大宋皇帝赵构的亲哥哥,虽然明明知道皇帝赵构在岳飞被害的冤案中实际上怀有很大的责任,但自己却不方便多说,只好象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低了头不说一句话。见拙作《辛弃疾传》

    九儿怒道:“这次自会宁回来,我就去杀了秦桧老贼。”

    李宝立时道:“前些日子我施全老兄弟在临安众安桥刺杀秦桧,在老贼背上砍了一刀,可惜没有砍死,自己反而遭擒被杀。那次刺杀不成,却引得他大是戒惧,知道岳飞元帅手下恨之入骨,无不杀他为快,便密令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将岳家军为首的牛皋将军害死;另外多聘武林高手,严加护卫,如今杀他更加难了。

    “恁哥仨将要身负重任,年龄也已然不小,该当老成持重了。凡事没有大人安排,谁都不能轻举妄动。还有,我们一路所谈涉及军国大事,更悠关卧底人士的性命,切不可对外人泄露半点风声。”怀英、九儿、弃疾听得明白,齐声称是。

    说话间路人渐多,一行人转换了话题,不知不觉到了商丘城下。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正红,落日余晖映照着商丘古城的阔门高墙,更显其壮丽辉煌。

    一行人自南门径直而进,向北奔着城里而来。城中间却有一个硕大的破败院落,断壁残垣之中,赫然而立一座大门,上写“南京国子监”五个大字,却是晏殊亲书。门旁收拾整洁,院内松柏森森,别有一番庄重与威严,也更显破败与荒凉。

    郓王停下来,指点着对怀英、弃疾说道:“这就是曾经为大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治学始于此’。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大中祥符二年,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

    “大中祥符七年,应天府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本来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书院内主要景点有:崇圣殿、大成殿、前讲堂、书院大门、御书楼、状元桥、教官宅、明伦堂、廊房等。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载:‘天下庠序,视此而兴’。

    “如今商丘已落入夷狄之手,当年赫赫有名的应天府书院也落到了这般光景!”众人听了都是嗟叹不已。

    书院大门院里东侧高大的松树下面,密密麻麻,团团围着一簇人,外面的跷着脚往里看,人人极为专注,寂然无声。郓王、李宝引领着拐进门来,一行人带着马匹行李,虽是轻装简从,却也颇有声势,众人满腹疑惑:“我们长途劳顿,还有闲暇功夫看人下棋?”

    郓王、李宝笑笑,先行下马走了过去,几个孩子好奇,紧紧跟着。

    怀英、九儿、弃疾走近了转着圈自人缝里才看出端详,原来两个七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在那里下象棋。九儿不禁奇怪:“天这么晚了,下棋人也是好眼神!”

    弃疾轻声回道:“都是高手,盲棋也是一样下。”心里却想:“象棋好玩,大人们竟然也是如此痴迷。”

    执红棋的老婆婆脸颊消瘦,面色白皙,略带潮红,时不时轻咳几声,似有肺疾,但行棋间目光灼灼,开合如炬,极有精神。几个人围过来,她似乎早有所知,先对着郓王轻轻点点头,轻声说声“来啦”。

    此时李宝却学着那婆婆轻轻咳了一声,那婆婆抬头白了他一眼:“熊孩子一边玩会去!”此时怀英、九儿、弃疾正与李宝站在一块,心下奇怪,均想:“我与老婆婆一面不识,又怎么得罪了?这句话该不是说我。”

    此刻郓王冲李宝说道:“姑姑让你一边玩会去!”

    李宝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扭头走出人群,悻悻说道:“我只是进来招呼一声,又不稀罕看棋。”拉了怀英、九儿、弃疾就走,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婆婆骂的熊孩子却是李宝爷爷。”

    郓王见执黑对弈的另一位老婆婆圆圆脸庞,黑黑面色,似曾相识,格外的亲切而又熟悉,心头不由一动。又见两人开局不久,双方在棋盘上森森对垒,堂堂列阵,知道必然是难得一见的精彩对局,一时拔不动腿,不愿就走。便对李宝说道:“李三哥先带着众位在宾舍安顿下来,我稍等再回!”李宝边走边答:“姑姑分明是让你一边玩会去,又不是说我。”

    李宝口中所说的姑姑便是他与郓王从小叫到老,持红棋对弈面色白皙的老婆婆,也是史载唯一的女棋待诏、赫赫有名的沈姑姑,真名几乎被世人所忘的沈溪。

    此媪乃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科学大家沈括之孙女沈溪。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之外,还明于治军,精擅地形、地图、军械等,曾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抵御西夏。他晚年作有《梦溪笔谈》,为华夏百工奇书,闪耀千古。而其早年所绘制的《天下州县图》,更为当时行军打仗、治理天下之至宝,可惜失之于后来的靖康之变。

    沈溪自幼受家庭熏陶,才艺双绝。她亲眼旁观祖父沈括撰写《梦溪笔谈》,并多有参与,非惟以后熟读而已。再兼以博览群书,百艺之中可谓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尤以象棋为最。宋时象棋风靡一时,棋待诏登峰造极,为数极少,沈溪更是空前绝后,女中唯一。

    年轻时遇见当时才高八斗、风流倜傥、后为徽宗的端王赵佶,两人才子佳人珠联璧合,交相慕恋。哲宗去世,元丰新党头面人物章惇阻挠向太后立端王为帝,使其对同为新党人的沈括极为不喜,更因此迁怒其孙女沈溪,不允其入宫。即使端王后来贵为皇帝,却不敢违命于向太后。

    徽宗对象棋、围棋涉猎均深,皇宫中多有对弈,便召沈溪以棋待诏入宫,向太后这才勉强允准。沈溪因此在皇宫中,与皇室子弟、妃嫔、太监等人极是熟络。

    沈姑姑正是沈括的孙女。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佑八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李舜举、李宪、沈溪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兄妹,李舜举的年纪最长,李宪次之,沈溪最小,则为三妹。

    那时候《梦溪笔谈》还没有完全写完,沈姑姑就根据李舜举所说的家中遭雷击的事情,其家熙宁年间曾遭到雷击,详细地告诉了爷爷沈括,沈括将她所说的悉数计入《梦溪笔谈》书中,“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此理信然。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这些都是根据实情记述的,没有一点虚假乱说的。

    沈括的科学态度非常认真,他自己的孙女也是一样。沈姑姑因为不明白雷击的道理,自听李舜举说后,以后就一到夏天有电闪雷鸣的时候,就站在院子外边雷雨里去探寻一个究竟,她既不打着伞,如此这般时间长了免不了身体受凉以致于导致生出肺病。这种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在令人感叹佩服。

    也是因为造化弄人,沈姑姑与徽宗赵佶在爱情上属于有缘无分的那种,她虽然没有能成为赵佶的后宫娘娘,可意外变成了郓王赵楷等所有王子的姑姑,以及李宪徒弟童贯、李舜举侄子李宝等人的姑姑。沈溪多才多艺,棋艺、武功、兵法百艺都达到了非常高深的境界,她跟前的侄子们对她都是非常的崇拜。这些侄子有王子,又将军,每个人的身份都非常不一般,沈姑姑的名声也因此天下闻名,真名字反而被人渐渐遗忘,没有人提了,沈姑姑也因此成为了顾念世界里最有名的姑姑。李宝的武功又因为是沈姑姑亲自传授的,他又免不了叫起来最亲切。参见拙作《在北英雄传》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铜人图》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铜人图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铜人图》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