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七百零四章 势难挽回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第一贡生正文卷 第七百零四章 势难挽回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刘瑾将四路人马往一起聚拢,摆开架式准备跟鞑靼人决一死战。

    可当他将这三千多兵马集结之后,鞑靼人也完全不与其正面交战,而鞑靼人更是肆无忌惮派出骑兵绕过花马池,开始往宁夏后卫的防区开始滋扰,接连抢劫了几个村庄,损失了人口和牲畜财货等。

    刘瑾遇到了跟当初朱凤在宁夏与达延部周旋时一样的情况,那就是马蹄不够迅捷,追不上鞑靼人的步伐。

    不过好在有一点,那就是局势相对稳定下来,鞑靼人在发现大明有三千多精兵集合在一起,有火炮和火铳之后,他们也不再跟刘瑾的兵马正面交战,只需要派出兵马来骚扰,再把刘瑾这路人马当风筝放就行了。

    几天之后,刘瑾就吃不消了。

    郑遂和徐甚作为他的哼哈二将,这会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公公,如您所言,咱现在已经折损了数百将士的命,就算是杀敌也不少,可是鞑子的首级没抢回来啊。”郑遂和徐甚最初也想跟着刘瑾大干一场。

    但在经历了第一波的失败之后,他们的目标反而变得简单起来。

    那就是把之前杀的鞑靼人的首级给抢回,如此也算是“功过相抵”,总好过于遭遇兵败再看着鞑靼人肆虐而无所作为,最后被朝廷论罪。

    刘瑾怒道:“已经三天了,你们自己抢不回来,怪咱家?”

    刘瑾这三千多人,到现在,他们已经不去阻碍鞑靼人进大明境内抢劫了,他们的目标只着重于面前那可能存在的一百鞑靼人尸体,几次派兵上去抢,都被鞑靼人用弓弩等埋伏给杀回来。

    尽管刘瑾也派出火炮队,准备对区域内进行轰炸,但瞻前顾后……主要是怕把鞑靼人的尸体给轰碎了没法带首级回来,最后双方只能围绕一个三四里范围内的山谷来回拉扯。

    今天我上去准备冲杀一波把尸体给抢回来,遇到你们伏击,明天你们再冲过来,我们跟你们做一番周旋。

    郑遂在旁带着担心之色道:“鞑子他们也曾派人去搬运尸体,我们用炮给驱赶走了,鞑子还又死了几十人,后面他们就不来了!可他们也歹毒得很,在尸体周围埋设了火药,我们过去,他们就有人从远处用火箭点燃,他们运不走,咱也抢不回来。”

    刘瑾道:“那就没别的办法了?”

    徐甚道:“公公,现在鞑子都已经杀到咱后方了,花马池的防线形同虚设,这会咱是不是调兵回去,或还有一线生机?”

    现在徐甚已经不在意打胜仗了,而是如何在此战之后,能在朝中那保住自己的小命。

    刘瑾骂道:“不开眼的,现在管鞑子从哪进大明,还有意义吗?兵来将挡,不是还有三边的兵马善后?咱先想办法把这些尸首给抢回来!就算不行,上去一队人,把耳朵能割回来也行。”

    郑遂道:“昨夜也派人去了,可还没等下手,鞑子就放箭,都是带火的。弟兄们死伤也不少。”

    “他娘的,这是陷阱吗?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抢不回来?让从土城里调兵,来了多少?”刘瑾骂骂咧咧。

    他现在不敢撤兵,只能从后方调兵。

    徐甚道:“公公,咱的后路被鞑靼人给断了,鞑靼人这次来势汹汹,用了很多火药罐子。他们用了一种很厉害的投石车,只要把罐子给点燃之后,用投石车都丢过来。咱这边不太怕,可城里的守军那边就没有火铳,就一点火炮,射程还不远,他们杀不出来。驰援不来啊。”

    一旁的郑遂也道:“要是咱现在把那些鞑子脑袋给抢到手,马上回撤,路上也是颇费周折,但回去之后就算是稳住了。不然的话……城内援军是赶不过来的,再过几天,咱这边就要断粮了。”

    刘瑾气得浑身直哆嗦。

    但似乎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再抢!”刘瑾道,“战局咱是控制不了,这一百多鞑子的首级能拿回来,朝廷那就有个交差,是功是过,就看弟兄们的了。”

    郑遂道:“实在不行,咱就用炮炸吧,大不了最后起火,看情况,能割几个耳朵是几个。”

    “不行。”刘瑾道,“本来就没多少鞑子尸身,再炸烂了,回去后这道理就说不清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走到那一步。”

    “公公,我等明白了,今晚就再派人上去抢,不过这两天鞑靼人也是经常来夜袭,您也小心啊。”

    “咱家小心什么?你们不干活,还让咱家小心?你们不是大明的脊梁吗?脊梁骨被打断了?再干不好,咱家就先宰了你们!”

    刘瑾也是气到不行,一顿无能狂怒之后,郑遂和徐甚也是乖乖出去赶紧收拾兵马。

    准备晚上下一次的尸体抢劫大战。

    ……

    ……

    战局发展到这会,花马池周围可算是彻底当了漏勺。

    刘瑾的兵马并没有防备鞑靼人的来犯,鞑靼人尽管也损失了一点兵马,但他们的战略意图已达到,那就是在宁夏周边进行抢劫,并且大明一万多“精兵”驻守花马池,他们照样可以来去自如,几路人马进入到宁夏境内,进犯大明边关的兵马已超过三万。

    甚至还在源源不断增加。

    战报很快传到了延绥,王琼这边听了,也是颇感头大。

    神英道:“大人,看情况,鞑子这次来势汹汹,恐怕是挡不住了。光是他们的先锋人马就超过两万,后续他们还有几个万户兵马在往花马池靠拢,光靠花马池驻守的大明兵马,根本难以阻挡。”

    王琼厉声道:“你是在给刘瑾找补吗?”

    现在连王琼都知道了,在花马池玩得这么花,且打得这么惨烈的人,是刘瑾。

    神英赶紧道:“卑职只是认为,形势所迫,花马池所驻守的兵马,其实也是无计可施。鞑靼人此番所调用了大批的火炮和旧式的火铳,以及用到了大批的火药,甚至在大明城塞之间的官道上设伏,用火药填埋战阵,令我大明骑兵难以突出。”

    王琼道:“这不是战败的理由。刘瑾到底在做什么?调出几千兵马,却是迟迟在花马池之外,未回驻守城塞,也没有跟鞑靼人正面交战?他在等什么?”

    因为王琼并不知道刘瑾的战略意图是抢鞑靼人那一百尸体,自然也就看不懂刘瑾把兵马驻扎在城外的目的。

    光知道刘瑾分了四路人,一路大概一千兵马,出去之后遭遇到兵败,随后就聚拢在一窝,然后鞑靼人就不理会这路人马径直进入到大明境内,而刘瑾既没有去追击和正面交战,也没有撤回城,甚至也没有调援军,就这么在城外驻扎着,似乎是不想回来了。

    神英道:“大人,您看是否这路兵马遭遇兵败,且任由鞑靼人进入我大明境内,他们自觉有愧,甚至怕被朝廷追责,打算……投敌?是卑职失言。”

    “你没有失言。”王琼道,“有这种可能。”

    神英道:“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扼制鞑靼人来犯,各路人马虽然已经集结了,但我们能调出的兵马,可能……还是不到一万。”

    王琼也颇为无奈。

    大明边军,既要保证城塞的防守,在这基础上,各路兵马调配集结,可抽调的兵马数量自然就少了很多。

    且王琼不像刘瑾那么“敢拼”,能把所有的火炮都调出城,因为在王琼看来,火炮留在城关,那对鞑靼人就是绝对的威慑,而出了城因为火炮行进速度太慢,根本追不上鞑靼骑兵,效果也不是太好。

    “火炮虽强,但行进速度太差,鞑靼人来去如风,这一战到底该怎么打?”王琼也是颇为为难。

    神英指了指地图道:“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如当初宁夏一战时,各路兵马集结,把鞑靼人往关外驱赶,哪怕行进不够快,只要咱的火炮在推进,鞑靼人只能回撤。”

    这是告诉王琼,我们应该用大集团军去包围鞑靼人。

    王琼道:“当初那一战,朝廷以宣大和三边的人马为主力,甚至还从京营调拨了兵马,以保国公为帅,宁夏我大明守军近乎是倾巢而出,而鞑靼人也不过才两三万兵马,且还有京山侯等不畏死之人拼命搏杀,才有那般效果。如今鞑靼人来势汹汹,我各路人马就算是马上集结,一个月之内也难以形成合围之势。这还怎么打?”

    神英道:“先锋人马,已经靠近了宁夏。”

    王琼厉声道:“着令宁夏巡抚,以宁夏中卫兵马,从北路往宁夏后卫方向而进。至于延绥本地兵马,则从南路斜插……十日之内,各路兵马必须要抵达花马池。”

    “大人,此恐怕很难,就算平时能到,眼下各处都有鞑靼人肆虐,十天是派不过去的。”神英道。

    王琼将一份朝廷的委命状丢到神英面前,道:“陛下已下旨,由本官负责花马池这一战,此时不出兵也要出兵。时限必须要压死,谁完不成,提头来见!”

    神英道:“大人,就算是各路人马能在十天之内杀到花马池,鞑靼人再抢十天,我大明军民损失也会非常大,且只能……”

    “你不用说,我什么都知道。”王琼道,“如今不是计较得失之时,先要将鞑靼人驱赶走是正途。哪怕是费心费力,只要将鞑靼人赶走,大不了责任我来承担。今日之折损,未来也可通过出兵草原来补回。照令行事便可!”

    ……

    ……

    宁夏、延绥等处,因为鞑靼人的来犯,可说是乱成一锅粥。

    消息很快传到京城。

    内阁中,刘健这天也是百无聊赖,正准备提前结束公务回府休息,李东阳带着一份紧急的战报出现在值房内。

    “是给上听处的,被我给拦下来。”李东阳拿出战报,递给刘健。

    按照朱祐樘所制定的规矩,战时有关战局的参议等权限,必须要划归到上听处,而内阁大致只负责内部事务,对于军政已很难再去过问,甚至有关军情的事情连票拟权限都被取消。

    但因为朱祐樘眼下并不在京师,很多事还是有变通,就好像涉及到西北的很多事务,必须要朱祐樘亲自来管理,京城距离滨海城又相隔几百里,以至于消息传递上也没那么通畅,李东阳也可以从上听处那压下一些战报。

    刘健看完之后,皱眉道:“花马池驻兵过万,竟是如此不堪?”

    李东阳叹道:“花马池连个统兵的都御史都没有,甚至都没有勋将在,刘瑾被调去之后,这一战是由他所谋划,他并无实战领兵的经验,怎可能会有成效?”

    “刘瑾……该有此报!”刘健神色阴冷。

    李东阳道:“刘瑾此子自以为是,调兵出击之后,与鞑靼人交兵战败,不敢撤回关口,只能驻扎于城外,迟迟不回。以我看,他是妄图截断鞑靼人后路,以求将功补过,但鞑靼人都已无视他亲率的兵马长驱直入我朝境内行劫掠之事,怎可能在撤兵时,还会将他放到眼里?”

    “王德华呢?陛下不是以他为帅?他的人马何在?”刘健问道。

    李东阳摇头道:“目前还没有他出兵的消息,估摸最初他也是想隔岸观火,到他收到皇命之后再出兵,已然不及。”

    “嗯。”刘健点头,“王德华驻守延绥,距离宁夏不过一步之遥,出兵尚且如此,看来花马池的战局已定了。王伯安有动静吗?”

    “没有。”李东阳回答很干脆。

    “嗯。”刘健道,“既如此,那就先靠宁夏和延绥等处兵马,将鞑靼人驱走,事后以地方巡按御史参劾战败将领等人。”

    李东阳道:“这次刘瑾这个镇守中官,要背负全责。”

    刘健叹道:“最近几十年,边关有战败等事,即便要交三司定案,中官责任也较轻,这刘瑾又是陛下亲自派往宁夏的,就怕在论罪时,不能论死。”

    李东阳点头道:“事在人为,即便是王德华,此战懈怠战机的责任也不小。此战之后,我们要极力推能用得上的军将主持三边军务,是该把西北换上一批清流,让他们来主持大局了!”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第一贡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第一贡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第一贡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