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0580【朕不喜波罗果】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宋泼皮正文卷 0580【朕不喜波罗果】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一场劫狱,被扼杀在摇篮中。

    李渡此刻笑开了花,因为经过耿效的辨认,这四十余人不是护法就是战将,最不济的都是蓝火弟子。

    几乎把两广摩尼教的高层给一窝端了。

    虽比不上生擒方七佛的功劳大,但也不算小,保住他头上这顶乌纱帽绰绰有余。

    胡掌柜兴奋之余,心中疑惑更甚。

    目前来看,似乎不像是摩尼教内部分裂,毕竟此番过后,福建与两广的摩尼教高层,几乎被一网打尽。

    应是外人所为。

    但到底是谁呢?

    胡掌柜想了许久,也想不明白,干脆如实上报。

    两日后,孙志率领神舟战舰群抵达海阳郡。

    将方七佛移交给海军后,胡掌柜松了口气。

    人交给海军,就不关他的事了,半途再出甚么事儿,那也是军部担着,跟自己没关系。

    福建打下了,方七佛被生擒,但匡子新与岳飞却不得闲。

    三万徐州军,其中两万余人被王彦带回京师休整。

    岳飞则率领剩余的八千人,自漳州入潮州,匡子新率领麾下海军直奔广州而去。

    两广土番需徐徐图之,但广州潮州等沿海城市,必须要尽快握在手中。

    听闻齐军入岭南,两广官员纷纷上表归降。

    至于岭南的土番们,则表现的很冷漠。

    这些年,赵宋的不作为,将这些土番给惯坏了。

    在土番们看来,中原换了新皇帝,与自己无关,只需静等一些时日,新皇帝便会赐下丰厚赏赐,为他们封官授爵。

    说到底,这片土地,还是自己说了算!

    ……

    全国各路海选结束,脱颖而出的社团,在专门车船护送下,怀揣着兴奋与喜悦踏上了前往京师的路途。

    除了这些参赛的社团之外,还有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也一齐前往京师,打算一睹盛况。

    百万贯赏金,食宿全免,这样优厚的条件,且又是朝廷官方承办,热度不高反倒奇怪了。

    当然,进京观赛可以,不过食宿得自掏腰包,因此前去的百姓,俱都是家境富裕殷实之辈。

    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匮乏,远不如后世。

    商贾们的生活,是真的枯燥且乏味。

    难得有如此盛况,不少人都想凑个热闹。

    随着十多万百姓从全国各地进京,顺带拉动了一波沿途的服务业。

    垂拱殿内。

    李若水禀报道:“陛下,各地州府上书,大批商贾百姓进京,人数高达十余万。如此多的百姓涌入京城,臣担心会出岔子。”

    何栗被韩桢派往蜀中安抚民心,开封府却不能没有主官,因此李若水被临时调任为开封府尹。

    韩桢淡然道:“不碍事,通知各州县巡检,加强盘查。蹴鞠大赛期间,朕会调遣一营青州军入城,协助开封府维持秩序。”

    十多万百姓入京,算不得甚么。

    北宋时期,最夸张的一次科举,足有四十万考生入京赶考。

    四十万考生都能容纳,更别提十余万百姓了。

    “臣领命。”

    李若水拱手应道。

    待他离去后,韩桢继续埋头处理政务。

    奏折五花八门,内容更是千奇百怪。

    莫以为官员上奏都是大事,事实上哪有那么多大事上奏,真若天天都有大事,那说明这天下也快亡了。

    所以几乎九成的奏折,都是没甚么营养的废话。

    比如刘宓,没事就上奏,分享自己新研究的菜式,美其名曰孝敬陛下。

    还有登州知州,每月一封问候的奏折,雷打不动。

    关键还没法责怪,毕竟人家身为臣子,关心陛下乃是天经地义,谁也挑不出理来。

    好在有内阁帮忙分担压力,送到韩桢这边的奏折,已经是内阁筛查了一遍的,重要的奏疏用朱笔标注出来,不重要的则画个圆。

    如此一来,能节省韩桢不少时间。

    当然,为了防止内阁糊弄自己,韩桢时不时会从画圆的奏折中,随机抽出几份批阅。

    此刻,他手中拿的,便是一份画圆奏折,上奏之人乃是温州知州。

    打开之后,果不其然。

    【陛下,前日海商自琉球贩得波罗果,皮薄核小,味美甘甜,特献于陛下一尝。】

    波罗果便是芒果,取自玄奘法师口述的《大唐西域记》中的庵波罗果。

    韩桢撇撇嘴,提起朱笔在奏折上批阅道【有心了,朕不喜波罗果】

    就在这时,张叔夜与林丛一齐迈步走进大殿。

    见状,韩桢放下手中奏折,嘴角含笑道:“两位爱卿所来何事?”

    林丛朝着张叔夜笑了笑,示意他先来。

    张叔夜回敬一个笑容,躬身道:“启禀陛下,海军部匡子新传来战报,福建八州之地已彻底攻下,方七佛也已被生擒,如今正被孙志押解进京。”

    方七佛被擒之事,早在前两日,韩桢便已通过密谍司得知,所以并不惊讶。

    “虽一波三折,但总归结局圆满,匡子新此次办的不错。”

    韩桢点评了一番此次攻打福建,旋即又吩咐道:“告诉岳飞,到了两广后莫要急躁,兵在精不在多。”

    张叔夜应道:“臣会转告岳都帅。”

    岳飞办事,韩桢还是放心的。

    否则,也不会将组建远征军这个重任交给他来办。

    韩桢见张叔夜立在原地,问道:“张卿可还有事?”

    张叔夜点点头:“是关于琉球之事,而今福建尽数纳入版图,琉球与崖州是否也该一并拿下?”

    北宋时期,琉球归属福建泉州管辖,岛上设有衙门与驻军。

    一个琉球,一个崖州,都是孤悬海外的岛屿,岛上汉儿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土人。

    要不要拿下,拿下后是个甚么章程,都需要韩桢来拍板。

    韩桢问道:“伪宋如何治理琉球与崖州?”

    张叔夜答道:“放任不管。”

    “放任不管?”

    韩桢一愣。

    张叔夜解释道:“回禀陛下,琉球孤悬海外,岛上无甚汉人,多为土人,不服管教,亦不服教化。既收不上税收,且驻军设衙糜费颇多,因此伪宋并不重视,崖州尚好一些,与雷州相近,乘船半日可达,其上设有琼州,以及昌化、朱崖、万安三军,三军人数五千余,而琉球则彻底放任不管,如今已沦为海盗聚集之所。”

    韩桢挑了挑眉,觉得有些离谱。

    琉球这么的岛,竟然一直放任不管,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不过转念一想,终宋一朝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收回来,哪有空开发两个海外岛屿。

    沉思片刻后,韩桢下令道:“命匡子新接管广州等地后,兵分两路,前往崖州与琉球剿灭海盗,并在岛上驻军。”

    “臣领命。”

    张叔夜躬身应道,而后匆匆离去。

    韩桢目光又看向刘昌,吩咐道:“刘昌,传旨内阁,让谢鼎等人上奏一份崖州与琉球的治理书,以及任职人选。”

    刘昌应道:“奴婢遵旨。”

    处理好这些后,韩桢看着林丛,缓缓问道:“说罢,甚么事儿?”

    “潮州海阳郡百户胡三两上书。”

    林丛说着,从袖兜中取出一份书文递过去。

    接过文书,韩桢打开看了起来。

    “有点意思。”

    待看完之后,韩桢轻笑一声。

    林丛提议道:“韩二哥,是否派人去潮州查一查幕后之人?”

    韩桢想了想,摆手道:“不必了,此人既然交了投名状,必然有求于朕,用不了多久,定会主动现身。”

    林丛皱眉道:“若是一直不现身呢?”

    韩桢毫不在意道:“不现身也无妨,终归是几只老鼠而已,翻不起甚么风浪,没必要大费周章。”

    坐拥天下后,他看事物的眼光早已变了。

    “俺省得了。”

    林丛点点头。

    目送他离去,韩桢忽地问道:“陆贺近些时日都在作甚?”

    正在代笔拟旨的刘昌赶忙答道:“此人倒是能沉得住气,这些时日要么在馆驿中看书,要么在城中闲逛。”

    韩桢吩咐道:“明日让他入宫见朕。”

    “奴婢晓得了。”

    ……

    陆贺心态确实很好,他知晓陛下是故意晾着自己,所以沉得住气。

    但问题是,他的钱包似乎感觉不太好。

    馆驿确实可以免费住,但只能住一个月,到期就得离去。

    算算日子,他到京师也快满一个月了,带来的钱财,花了近半。

    一旦被赶出馆驿,他身上的钱,恐怕撑不了太久。

    没法子啊,京师消费实在太高了。

    不管是租房,还是住客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尤其是临近蹴鞠大赛,客栈与租房的费用暴涨了近五成,有些黑心的商家,干脆直接涨了一倍有余。

    正当他犹豫着要不要给家中修书一封,让妻子寄些钱来,宫中的黄门来了。

    “陆贺,陛下命你明日入宫面圣。”

    “小民领旨。”

    陆贺施了一礼,旋即取出一把铜钱递过去,笑道:“有劳中贵人了。”

    见他如此识趣,传旨的黄门太监提点道:“莫怪咱家没提醒你,明个儿起早些,早早在宣德门外候着。”

    “多谢。”

    陆贺拱手道谢。

    送走黄门后,他不由松了口气。

    陛下总算要给自己安排官职了,不必担心吃住问题了。

    翌日。

    陆贺天不亮就起床了,洗漱一番后,便徒步朝着宣德门走去。

    寅时的东京城,依旧繁闹,街道之上车来车往。

    等他一路走到宣德门的时候,已是卯时,天光放亮。

    宣德门外,不少牛车马车,早已等候在此。

    尽管韩桢遣散了不少太监宫女,放归了赵佶这老小子的后宫佳丽,可宫中依旧还有数百人。

    这么多人吃喝拉撒,需求极大。

    每日光是送菜送肉的牛车,就足有十几辆。

    陆贺静静站在一旁,打量着恢弘的宣德门。

    等了片刻后,伴随着一声悠扬的钟声,城门缓缓从内打开,一队禁军鱼贯而出。

    那些牛车马车在经过严密的盘查后,缓缓驶入宫中。

    待牛车马车全部进宫后,一名禁军见陆贺面生,又没穿官服,耐着性子问道:“这位相公可是要入宫面圣。”

    京师的百姓晓得规矩,若无节日,闲杂人等不得入皇城五十丈内。

    否则,城楼上的三弓床弩可不长眼。

    “正是。”

    陆贺拱手答道。

    闻言,那禁军说道:“相公稍待,稍后自有中贵人领你入宫。”

    陆贺笑道:“多谢。”

    这一等,便是半个时辰。

    直到日头高升,才有一名黄门从城门内走出。

    黄门四下看了看,目光落在陆贺身上:“伱便是陆贺?”

    “正是。”

    陆贺赶忙应道。

    “随咱家进宫罢。”

    黄门招呼一声,转身进了皇城。

    陆贺迈着酸胀的双腿跟上。

    “稍后进了殿,举止当得体,不得直视陛下,不得……”

    黄门走在前头,絮絮叨叨的说着面圣的规矩。

    陆贺一字不落的全部记下。

    不多时,两人一路进了垂拱殿。

    黄门躬身道:“陛下,陆贺带到。”

    “嗯。”

    韩桢放下手中奏折,笑问道:“这段时日心里可埋怨朕?”

    “小民不敢,雷霆雨露皆君恩,陛下这么做,自然有陛下的道理。”

    陆贺虽淡泊名利,却也不是狂生。

    韩桢也不废话,开门见山道:“朕一向信奉实践出真知,是真有才干,还是纸上谈兵,一试便知。如今两广新归,百废待兴,你去潮州任通判罢。”

    陆贺躬身谢恩:“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

    韩桢说道:“不日将会有告身官服发下,尽快上任。”

    “微臣告退。”

    听出了韩桢话中送客的意思,陆贺再度躬身一礼,转身离去。

    一州通判,正六品的官儿,不大不小,刚好适合陆贺历练。

    表现好,韩桢自会重用。

    若表现平平,一个通判也就当到头了。

    ……

    ……

    十月初十。

    步入深秋,气温彷佛在一夜之间降了下来。

    小冰河的威力,正在慢慢展现。

    任谁都看得出来,今年只怕又是一个寒冬。

    不过,寒冷的天气却并未阻挡百姓们的热情。

    随着各路社团与百姓们涌入京师,使得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愈发热闹了。

    傍晚。

    韩桢抱着笙奴与小荷月,在繁华的街道上闲逛。

    两个小家伙今日犯了错,被娘亲教训了一顿,等到韩桢回到延福宫后,立刻委屈的告状。

    韩桢到底是心疼女儿,而且也许久没出宫了,干脆带着两个宝贝女儿出宫逛一逛。

    刘昌跟在一旁,六名身着常服的带御器械护卫在左右。

    老九如今当了爹,匡四娘为他生了个大胖小子,可把这厮高兴坏了,如今下了差后,便火急火燎的赶回家,陪着妻儿。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泼皮》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泼皮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泼皮》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