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九十二章 建立现代化国家体系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 第三百九十二章 建立现代化国家体系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庆历七年是大宋最舒服的一年。

    四月份西夏和辽国相继派来使者,向大宋求和。

    其中西夏愿意称臣纳贡,辽国则希望再次签订和平平等条约。

    甚至还小心翼翼地祈求大宋将辽阳府归还给他们。

    但显然如今的辽国已经没有资格再与大宋讨价还价,他们能稳住内部就不错了。

    因为耶律宗真一败,最先搞事的就是蒙古草原的蒙兀,东北地区的渤海、女直、室韦等民族,内部动荡不安。

    所以大宋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大声斥责了辽国的使者,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却不敢回嘴。

    这一次大宋的诸多臣子们那是扬眉吐气,反观辽国使臣,一个个怒意上涌,忍气吞声。

    不过大宋也没有继续落井下石。

    析津一战,大宋抓获的伤兵、投降的辽人、以及战场上俘虏的士兵加起来有十余万之众。

    对于汉籍辽国士兵,大宋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将他们编为了地方厢军。其余蒙兀、渤海、女直、室韦等部落人,则是编为建设军团。

    由这些厢军监督,让这些部落人原地参与幽州建设,参考大宋目前正在进行的大基建政策,四处挖水渠、修道路、垦田地。

    而契丹民族的士兵则可以由辽国赎买回去,用金银铜、战马、牛羊、皮毛,一切资源和矿产都可以用来当赎金。

    甚至连辽国大将萧孝穆,也允许他们赎走。

    大宋这么做自然不是为了讨好辽人,而是不这么做辽国就得亡国了。

    随着这次惨败,整个辽国的根基都被动摇。

    由于赵骏阴险的军备竞赛战略,导致辽国大部分资源和产出都要用在军费开支上。

    每年光要从大宋这個中间商手里买的硫磺就超过一百多万斤,铁器和青铜都要用来制作手榴弹和大炮,国内发展乏善可陈。

    他们能够继续以武力镇压其余民族部落,除了靠强大的宿卫军以外,火器的存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然而析津一战,他们不仅丢了辽国南京,同时也丢了辽国东京府,这个火器的重要生产基地。

    受地缘影响,从日本买入的硫磺只能在辽阳府卸货,为了降低陆地成本,自然也就只能选择原地制造火药和火器。

    结果大宋收复沈州的时候,直接把辽国的火器制造基地给一锅端,工匠和原材料全给收缴。

    这下辽人就出了大问题。

    火药的生产基地被捣毁,又失去了燕云和辽阳府,人口、经济、国力损失惨重,势必会遭到各民族的反扑。

    毕竟辽朝九百余万人,契丹民族只占总人口的约八分之一,其他民族占八分之七。

    所谓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锤。

    如果大宋置之不理,那么很有可能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的金人灭辽的事情,就出现在当下了。

    而辽国一灭亡,东北再出现一个由女直、蒙兀、渤海、室韦等人建立的统一政权对于大宋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现在大宋强盛,也对目前北方的经营暂时不感兴趣,但并不代表他们需要一个强邻。

    所以帮忙维系辽国那一戳就破的政权统治,让他们继续内耗,处于混乱阶段,对大宋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

    此时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病重,老太师张俭原本在顺州,得知前方噩耗,同样是一下子病倒。

    原本还能活到九十多岁的岁寿恐怕也接近油尽灯枯。

    不过张俭毕竟是做了那么多年太师的人,虽然已经行将就木,可也不难明白宋国的想法,因此向耶律宗真进言。

    耶律重元虽然是皇太弟,可政治能力还略微欠缺,所以耶律宗真在病重之下,也是听从了张俭的意见,让耶律重元派人向大宋请罪。

    果然正如张俭所料。

    大宋目前并没有彻底消灭辽国的心思,于是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总算是换来了辽国喘息的机会。

    宋国答应不再继续北上进攻,并且俘虏全部可以赎买回去,而且以前签订的商业条约依旧算数,除了要求辽国每年进贡几千匹战马,一万两白银以外,倒也没有其它要求。

    只是辽国每年的岁入都不过区区几百万贯,最多的时候也才千万贯,并且其中大部分税收都来源于燕云和东北地区。

    现在燕云以及东北最富庶的辽阳府都被大宋夺走,岁入可以说至少减了六成以上,对于辽国来说,基本上就已经算是苟延残喘,没有原地崩溃就不错了。

    因此可以说大宋已经把辽国压榨到了极点,既答应与他们继续硫磺贸易,又要搜刮他们的钱财。

    这样辽国通过火器还能继续镇压那些各部落的少数民族,而为了有钱维持火器,就必须要对那些少数民族可持续竭泽而渔,就又引发了契丹与其它民族的矛盾。

    便在大宋有意放辽国一马的情况下,辽宋之间的这场战役也最终落下了帷幕,并且也最终确定了如今东亚地区的地位格局。

    大宋自以前的万年老二,一跃成为东亚霸主,一时间八方震动,朝贡者络绎不绝。

    至于西夏。

    那大抵就只能随缘了。

    因为大宋并未搭理西夏使者,态度不置可否,也没有与他们签订和平条约。

    显然过两年把西夏灭了,收回河西走廊也是迟早的事情。

    五月十四日,最近天气愈发炎热,温度不断升高,又恰逢汴梁商业最繁荣的时候,城内暑气蔓延。

    唯有政制院清凉舒适,院外大树参天,绿茵遮蔽,清风徐来。

    屋子里摆了不少冰块,硝石制冰作为最古老的制冰技术之一,皇室自然每年会在夏季来临之前制作大量冰块存储,现在正是需要的时候。

    “这段时间汴梁还真是热闹,辽国使者、西夏使者、高丽使者、大理使者、越朝使者、回鹘使者.还有稀客,就连日本使臣和远在西域的黑汗使臣也来了。”

    晏殊一边审阅着今天的劄子公文,一边随口说道:“这些人络绎不绝啊,朝廷接待都费劲。现在全推给了外交部,王嗣文今天早上还向我吐苦水来着。”

    “那是,老美一战前还只是个二流国家呢,一战后就发了大财,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二战后更是成为世界两极之一,等毛熊解体,风头一时无二,真就是天下无敌。”

    赵骏笑道:“咱们现在的情况基本上就跟毛熊解体后的老美差不多了,天下无敌,八方来朝,成为了东亚的老大哥。”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还挺不错。”

    众人互相对视,都哈哈大笑起来。

    “对了汉龙,汴梁大学那边说学生太少,希望今年能扩招一些,你怎么看。”

    开过玩笑之后,贾昌朝问赵骏。

    他以前做过教育部尚书,现在也分管教育。

    “嗯,以前汴梁大学虽然成立,但主要的方向还是为科学院培养人才,并不对外招生,只招收对科研感兴趣的进士以及极度优秀的高中学生。”

    赵骏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慢慢补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大部分基础理科知识,高等数学、高等物理和高等化学也在稳步推进,是时候正式扩招,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说着他沉思了起来,片刻后说道:“这样,由汴梁大学开始,让他们那边组织一下人员,带上人马和设备,在各路先建立起分支大学,大宋每一路至少得有一所大学,等学校建立好,便统招高考吧,让教育部那边组织一下。”

    “是。”

    贾昌朝点点头。

    “很多国家要求在汴梁建立使臣馆,汉龙你怎么看?”

    这边蔡齐问道。

    “让他们建呗,也就是现在不能建联合国,以后还得找机会吞并他们呢。”

    “那行。”

    “汉龙,这是目前统计的全国工业情况,基本上每一路已经至少有三个钢铁厂,水泥厂和砖厂十个以上。”

    分管工业的宋绶也说道。

    “还不够,大建设还得继续啊。”

    “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咱们现在的收入虽然稳步提升,但要投入的建设财政也非常多,朝廷会很吃力。”

    “不用怕花钱,钱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得狠狠地花。”

    赵骏想了想道:“周边这些小国我看还是太原始了点,让外交部和大理那边交涉一下,把从四川到云南的陆路修缮一下,把水路也浚疏一下,多卖点东西过去。”

    “他们怕是不会答应。”

    “可由不得他们答不答应,对了,四川和云南交界处那些番部落虽然名义上属于我大宋,但向来都是不服从朝廷管教,让成都那边派军队前去,接管城池,正式设立官府吧。”

    “这。”

    大家听到这句话,都愣了一下。

    倒不是说担心会打仗,而是这样有点吃力不讨好。

    古代王朝为什么只在意汉地十三州?

    因为这些地方属于优质资产,物产丰富,土地富饶,适合农耕文明发展。

    其它地方,像青藏高原、两广岭南、蒙古草原、东北三省、西南云贵等地方,在古代都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区。

    所以诸葛亮虽然南下收服云南少数民族,但却并没有大力开发,而是建立庲降都督府,属于半羁縻统治。

    现在大宋收回燕云之后,汉人固有的优质资产全都收回来。其它地方,就属于劣质资产,会不会增加朝廷的负担?

    “先建立起官府,慢慢统治吧。”

    赵骏笑道:“别管这些地方民族服不服,先宣示主权,再慢慢治理。主要也是云南那边产金银啊,大宋现在缺的不是物质,是钱。”

    “知院不是打算做纸币吗?现在怎么样了?”

    夏竦问。

    “估计明年后年正式发售吧,已经在让化学院进行纸币制作工程了,要想防伪也不容易,不过银币可以从明年开始发售,这样就能减轻现在的缺钱压力了。”

    赵骏说道。

    “商品流通货币确实很重要,我大宋日益缺钱啊。”

    晏殊叹了口气。

    北宋出现交子就是因为缺钱惹得祸。

    市面上的商品远远大于货币,就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

    这几年物价天天在跌,要不是朝廷一直在收购农产品维持物价,农民怕是要苦不堪言了。

    主要也是大基础建设已经开展了五六年之久,从庆历二年到现在,全国的官道、水路、运河又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物资流通更快,打倒大量地主阶级之后,农田数量不减反增。加之摊丁入亩,大宋户籍数量从庆历前的七千多万,一跃暴涨到去年九千万左右。

    田地越多、人口越多、生产力又暴涨的情况下,产出自然是巨量增幅。

    各类稻、粟、豆、麦等农产品价格日益下跌,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的引进又让畜牧业蓬勃发展。猪油、花生米、豆油制取技术提升,动物油和植物油价格也跌落下来。

    可以说不仅仅是大宋这些年的宽松政策让民间繁荣,同时也是引进大量海外作物,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的直接结果。

    “现在的生产力基本上达到了清朝的鼎盛时期,养活四五亿人口不是问题。接下来可能百年内,是大宋人口爆炸式增长阶段,涨到两三亿人不是问题。”

    赵骏说道:“所以我们得加紧一点了,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农学院那边要大力发展起来,各种试验田、试验基地要投入建设,不断改良,寻求杂交水稻,要预备第三次生产力暴涨。”

    “嗯。”

    众人听后点点头。

    “说起来,我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官员体系,以政制院为核心,各部各司其职,层层监督,层层治理。但我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现代化国家。”

    赵骏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对众人说道:“这样,今天下午崇政殿会议的时候,我们与官家商量一下,完善现代化国家体系吧。”

    “好。”

    “也确实要走向未来,脱离原来的桎梏。”

    “大宋终于要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了,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次开端与革新啊。”

    “我赞同。”

    众人纷纷应下,一个完善的现代化国家体系,这才是未来的根基与趋势。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