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791章 需要预警机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正文卷 第791章 需要预警机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140°每秒的滚转率,如果放在整个战斗机范围内,那倒不能算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远的F16幻影2000,近的歼10和阵风,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高的甚至在净构型下能达到300°每秒以上。

    不过很明显,这些飞机走的本身就是高敏捷性的设计路线。

    对于一架并不以此见长——实际上过去还一直是短板的重型战斗机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进步相当明显了。

    而这一切,也都被飞在略微靠后位置的那架歼11AS全部记录了下来。

    “1121,你的滚转很快,而且滚转过程平稳,几乎不掉高度,非常好。”

    哪怕是对于顶级试飞员来说,在两個试飞科目之间也是需要休息的,因此天上的两架飞机正趁着这段功夫进行无线电联络。

    “我感觉这还没到机体强度的极限,不过单靠襟副翼的话,恐怕也没办法提供更高的滚转力矩了。”

    付国祥的声音中夹杂着略微急促的喘气声:

    “我先转向180°,把速度再提高100试试。”

    与此同时,随着第一次滚转测试结束,塔台里面也响起了一阵掌声。

    尽管如今的无线数据传输效率还不支持处理高清画面,但通过在原型机内部集成一组额外的天线和传感器,已经可以把一些基础飞行数据实时回传给塔台。

    这个改进对于一帆风顺的试飞来说其实可有可无,但万一试飞过程中出了什么故障乃至事故,那就有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虽然这种事情已经好几年没有出现过了,不过大家心里总还是得绷着这根弦才行。

    航空安全这东西,一旦稍有放松,那很大概率就是直接山体滑坡。

    “何总,看来你们的机体结构升级,卓有成效啊。”

    常浩南看着面前屏幕上面显示的飞行参数曲线,语气也跟着轻快了不少。

    旁边的何明虽然表面上一副平静如水的样子,但直到说话时才被将将压下去的嘴角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兴奋:

    “机体结构升级的效果,我们其实之前就确定了,现在能把这个理论效果给落实下来,还是要感谢包括常总您在内,给我们十一号工程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才是。”

    他这说法当然也不全是虚的。

    隔壁使用同款机体的苏27SM在大半年之前就已经首飞,验证了这个构型的有效性。

    除了结构强度的提高让飞控层面解除了对滚转的限制以外,更主要的是,新构型下襟副翼的长度显著提高,几乎占据了整个机翼的后沿,因此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滚转。

    但设计归设计,实物归实物。

    否则斯坦航空公司造出来的飞机也不会那么让人难绷了。

    对于才刚刚把基础型号苏27SK造明白不久的华夏来说,能在一次大的结构和工艺升级之后不出问题,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其实老付的感觉没问题,单论结构强度,这个机体其实还能有不少余量可榨,听说苏霍伊那边正张罗着给一架苏27SM原型机把AL31FU给装上去,试试极限究竟在哪。”

    AL31FU,就是711号技术验证机使用的发动机,相比AL31F提升了推力,更重要的是具备推力矢量控制(TVC)能力。

    侧卫的机体本来就大,再加上两台发动机的安装位置距离中心轴线很远,所以转动惯量很大。

    在过去,制约滚转率提高的主要是结构强度,所以这个问题倒不是很明显。

    而现在,正如付国祥所说,仅靠襟副翼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了。

    不过,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如果装上TVC喷口,那么原本单纯的累赘就可以一转提供转动力矩。

    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位置距离中心线远,反而成了优势。

    “一步一步来吧。”

    常浩南双手背到身后:

    “等涡扇10彻底走完生产定型之后,升级TVC能力的事情肯定会提上议事日程的。”

    推力矢量这东西,真要说起来,未必有什么大用。

    但有总比没有好。

    对于大推力发动机来说损失不了多少推重比,而TVC喷口在不工作的时候又不会消耗寿命。

    只要用上一次就是血赚。

    不过,优先级确实可以往后稍稍。

    毕竟华夏过去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技术积累。

    一个可以旋转的喷口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东西写进飞控里面去。

    何明倒也不是催着要,只是话说到这了才顺便提一嘴,因此几人的注意力很快就回到了显示屏上面。

    在第一次测试之后,付国祥又在跨音速段内以100km/h的步长进行了几次测试。

    随着速度提高,机翼外段襟副翼效率会出现降低,因此滚转率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不过哪怕在最低的1350km/h下,仍然维持了大约60°每秒的水平,远远超过改进之前。

    “看来,带的那四枚模拟挂载,对飞机的性能影响也不是很大嘛……”

    何明摸着下巴点了点头,显然是对测试结果非常满意。

    “这也是苏27的先天优势。”

    常浩南回答道:

    “之前刚搞十一号工程的时候,601那边还研究过能不能考虑在俩发动机中间设置一个保形油箱进一步延长航程,但后来研究之后发现得不偿失,所以你们就没看见过这个方案,而是增加了一套空中受油装置。”

    侧卫的机体把最好的挂架位置放在了机体中间两个进气道中间的位置,这里是一段低压区,因此阻力非常小,一般都选择把大尺寸弹药挂在这里而不是翼下。

    如果以并联形式挂载四枚R77或者霹雳12这种尺寸的中距弹,那么对于飞行性能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人说话的功夫,屏幕上的数据也显示1121号原型机开始减速并恢复到了平飞状态。

    今天的测试内容已经全部完成,是时候返航了。

    “常总,按照现在这个进度,基础飞行性能的测试恐怕很快就能完成。”

    何明突然开口道:

    “后面就是等着霹雳12和霹雳13的测试弹交付,然后进行机载航电和火控系统的测试。”

    “霹雳12应该还好,靠1493雷达本身就能覆盖全部包线,但要测试霹雳13的话,恐怕就需要预警机额外提供更远距离的目标信息了。”

    相比于刚才只是随便一提的TVC,这件事情确实更重要一些。

    无论是对于霹雳13,还是对于整个华夏空军来说都是如此。

    “圆环工程已经不能指望了,听说大卫国那边甚至开始禁止电科14所的技术人员接近那架飞机。”

    常浩南一边穿上大衣往外面走,准备迎接凯旋的试飞员,一边对跟在半个身位之后的何明说道:

    “不过年初首飞的空警200,现在已经把真正的雷达阵面给装上了,如果电子设备和数据链都没发现大问题的话,肯定能赶上你们的试射打靶。”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