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常在,明月入怀。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只是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你好啊!2010清风常在,明月入怀。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只是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对于在场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觉得程行第二句的至善至恶人心最好,因为这句跟李冶的八至一样,都带着哲学性的辩证法,而且从规律上,跟李冶的那首也很符合,有着对立面的善恶,人心也能用善恶这两个字去形容。

    而在蕴含哲学性的辩证法上也很好,在某种时候,人心即是最善的也是最恶的。

    但饱读古代诗书,对于古代佛道两家典籍同样有着很深研究的袁行明,却最为喜欢程行所做的第一句,在李冶的八至后,他也曾让许多学生,甚至一些带过的文学院教授和对诗词很有研究的专家在这八至后加补过,包括他自己也做过。

    但都不如程行的这一句,这一句也是他认为最好的。

    古代的文学家,对于佛道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儒释道三家对于古代文学都有很深的影响。

    所以,要想真正的了解透彻中国古代文学,必须了解佛道的经典著作。

    比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他对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态度,就是广泛吸取,兼而收之,这在他的为人处世和许多作品中都能体现,在政治上,他用儒家的经世济民,在生活上,特别是晚年遭遇困境时,特别喜欢佛家的静和道家讲究的顺其自然。

    因此,在人生三贬里,才能做到如此豁达。

    才能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诗词流传下来。

    因此,对这些越是了解,便越知道程行这句至实至虚妄语妙在何处。

    特别是李冶写这首诗,就是以道家女冠的身份,因佛门僧人而写的。

    道家讲究虚实,佛门讲究妄语。

    一句,既有虚实带来的辩证,又兼两道,还有虚实辩证中延伸出来的无数哲理。

    一件事情,如果看不透虚实本质,那么一切都是妄语。

    因此程行这六个字,无一不是妙境,无一不在生花。

    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文学所带来的魅力。

    极简,却又包罗万千。

    袁行明此时便向在场的众人解释起了程行这句妙在何处。

    众人最开始还真有些不懂程行这句话有何处妙的,但在听完袁行明的解释之后,他们对程行的钦佩就更加多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真正有用的东西。

    袁行明在给学生们解析鉴赏完程行这句诗之后,看着他还没有坐下,便不解地问道:“刚刚不是抬手示意让你坐下了,怎么还不坐下?”

    “袁教授,我还是站一节课吧,刚刚确实是我没有在您的课上好好听课。”程行对于这些用心传授知识的老人还是很钦佩的,虽然近些年有许多教授败坏了教授这个职位的含金量和名声,但像是袁行明这样的教授,不仅有真材实料,对教学也是很用心的。

    “哪那么多废话?我让你坐你就坐。”袁行明开始吹胡子瞪眼了起来。

    他不喜欢那些磨磨唧唧扭扭捏捏的学生。

    袁教授都这么说了,程行只好坐下了。

    本来作为惩罚,他还真想站一节课呢。

    不过程行刚坐下没多久,下课铃也就打响了。

    袁行明并没有占用学生的下课时间,下课铃打响后他便站了起来,旁边有随行人员过来搀扶起了他,虽然身体看着还坚朗,但毕竟七八十岁的高龄了,校方还是很怕袁行明在来浙大上课的时候出问题的,不过随着身体的年龄越来越大,袁行明来授课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要不是他坚持两个月还来学校为学生们讲一次课,学校是不会在他这么大岁数的情况下,还邀请他来学校给学生讲课。

    毕竟袁行明在中国古代文学界,算是国宝级的人物了。

    他不仅是国学研究院的院长、还是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的主任,以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和中华诗词研究院的院长。

    这种级别的大师,年龄又这般大,换做其他人,早就不去学校讲课了,因为讲一节课是很累的,而且收入也并不算高。

    他们只需要上上央视或者是省级卫视的一些文学类的节目,成为节目的特邀嘉宾,在上面偶尔讲几句话,绝对要比去学校讲课授课要赚的多。

    但袁行明却坚持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都给学生们倾囊相授。

    因为来校讲课一次不容易,基本上每次都是两個月来一次的原因。

    每次来浙大的古文系的时候,别管是大一还是大二的,都会有许多人赶着来听。

    比如秦念,袁老教授的课,她基本每次都来。

    程行,也专门为了这堂课,在新书演讲宣传宣传到一半的时候,回了趟浙大。

    不过袁行明起身后并没有着急离开,他跟身边的随行人员说了些什么,然后那名随行人员点了点头,向着程行走了过去。

    “您好,程行同学,请先留步一下。”那名大约二十多岁上下的随行人员很有礼貌的对着程行说道。

    “您好,请问有什么事情吗?”程行很客气的问道。

    他知道这人是袁教授的随行人员。

    那人拿了一张名片出来,然后递给了程行,他笑着说道:“袁老让我过来跟你说一声,你刚刚在李冶的八至上又添上去的那四至写的很好,即便没有至实至虚妄语这一绝佳的妙笔,那句至善至恶人心也是极好的一句,袁老近些年特别喜欢这首诗,这道给八至添至的题,袁老前几年在诗词学会的时候,也曾给诗词学会里的人留过,虽有许多做出来的,但都不如你这两句,袁老的家距离这里不远,就在浙大附近,袁老让我告诉你,有空常去坐坐。”

    这最后一句,才是袁行明让他跟程行所说的话。

    袁行明惜才也爱才。

    他确实喜欢程行刚刚在极短时间之内便想出来的这两句。

    早在去年程行那篇《灯火》出来的时候,袁行明就有听说过他,后来程行的名气越来越大,袁行明读过程行的文章也就越来越多,起初的袁行明还不信程行真有如此大才,他不是不信程行写出来的那些绝好文章,也不是不信程行能在这个年纪将这种文章写出来。

    中国大地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少年。

    古代以少年之龄书百世经典的少年天才数不胜数。

    只是袁行明有些不信程行这些的文章都是在应试的时候当场做出来的,当场做的文章,和用了许多时间做出来的文章可不一样,这两者的差距可太大了。

    因此袁行明对于程行做出来的成就确实有些存疑。

    他许多时候都有想过,是不是考试的时候提前泄题,或是有人提前写好的稿子让程行去背的,又或者是程行知道了考题,提前花费许多时间去准备的。

    但《安城》的出世,让袁行明的存疑少了许多。

    因为诗词文章可以蒙混过关,但一部几十万字的巨著,让别人代笔,那也就太难了。

    而且代笔的人要真能写出《安城》这样的作品。

    那他自己就可以成名,何以再给程行代笔?

    而且《安城》前半段是扎实的乡村写实文学,后半段却又笔锋急转,陷入了少年作家才有的儿女情场中,写作内容虽然大变,但是写作风格和文风却是一样的。

    如果是代笔,后者不陷入庸俗的校园言情里,以前者的偏乡土和县城文学的风格写下去,《安城》这本书在文学界引起的轰动绝对比现在更要大,它不仅能获得更多作家的喜欢,也会获得更多评论家的喜欢,而获得了评论家的喜欢,距离获奖也就不远了。

    但后面,《安城》终于从中年人变成了少年人。

    其实程行重生后新编修的《安城》,确实已经跟前世那个《安城》大相径庭了。

    前世的《安城》,在安城乡村和县城的描写上,虽然也有,但并没有这一世那么多,程行在童年乡村,少年县城里的描写,确实要比前世多很多。

    这就跟每个人每个时期对于青春对于童年的感怀都不同一样。

    程行在刚写《安城》时间对童年乡村和少年县城的感怀,是跟三十多岁时又不一样的。

    而此时程行的文笔,已经趋于成熟,到了最佳的状态时期。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文人,三十岁到四十岁这个年龄,都是他状态最好的时候。

    因为这个时候,他肯定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见到了社会上的许多世态炎凉,也遭遇过了许多人心险恶,他肯定也读过了许多书,因此,便真正到了下笔如有神的地步。

    如果说《安城》让袁行明打消了一些嫌疑,那今年高考的那149分和那满分的作文,就彻底打消了袁行明的疑虑,程行或许能在学校考试的时候作弊,在八省一市的竞赛上,若是花了些钱,或许也能作弊,但高考是作弊不了的。

    而刚刚他更加确信了,程行确实有才。

    从喊他站起来,说出添四至这个题,等他回答,中间最多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

    两三分钟就能想出两句这么好的句子来。

    程行在文学上,确实极有天赋。

    “有时间程行一定登门拜访。”程行道。

    “嗯,好。”那人笑了笑,随后离开了这里。

    程行看着手中那张很古朴的名片愣了愣,这张名片就是很古朴,上面也没有打印复制许多内容,甚至都没有打印复制的内容,上面应该是袁老用钢笔自己手写的。

    第一行是袁行明三字,下一行是联系方式。

    若是前世,他跟这种很有名的文学大师根本沾不上边,甚至即便进了作协,作协里的许多人对于他的作品也都是嗤之以鼻,因为《安城》故事虽好,但文笔确实太过稚嫩。

    在手机上记下袁行明的联系方式,程行将名片放进兜里,便离开了教室。

    这是上午最后一节大课,这节大课上完,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程行刚走出教室,便被人给拦阻了去路。

    “嗨,真没想到,去年在火车上一面之缘的人,竟会是这般有名气的人,说实话,《安城》爆火之后,等我在网上发现写《安城》的作者是你时,不知道有多惊讶。”秦念道。

    “而且伱刚刚回答袁教授的那一题回答的真好,我当时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一句出来,你只用了两分钟出来,就想出了两句这么好的句子出来。”秦念很是钦佩的说道。

    “多谢夸奖。”程行笑道。

    “对了,你吃饭了吗?”秦念忽然问道。

    “刚上完课,哪里有时间去吃饭。”程行道。

    “那正好,去年我让你今年高考时考浙大,今年你果然来了,就凭这一点,我也得请你吃顿饭好的,走,我请你吃顿好的。”秦念笑嘻嘻地说道。

    “不用了,我跟舍友约好了,等下要跟他们一起吃饭,这段时间在外面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昨天晚上我们就约好了今天中午一起去聚一聚。”程行道。

    “好吧,这样啊,那等你下一次有空吧。”秦念有些失落的说道。

    “嗯。”程行点了点头。

    秦念离开后,程行依靠在浙大校园里的一棵树上,然后用手机给姜鹿溪发了一条消息。

    “刚刚在课堂上听课呢,你找我有什么事情?”程行问道。

    “没,没什么事情。”姜鹿溪回的很快。

    姜鹿溪很不会说谎,先别说她找自己肯定有事情,不然不会无缘无故了,就是说谎打字时这多多出来的一个没,就能肯定她心虚说谎了。

    这个女孩儿,不论是在现实里还是网络上,都是骗不到任何人的。

    程行没有再给她发消息,而是直接拨通了她的电话号码,直接给她打了过去。

    打通了之后,程行发现她那边静悄悄的,于是问道:“你现在在哪呢?”

    “在图书馆。”姜鹿溪道。

    “现在都到吃饭的时间了,怎么不去食堂吃饭?”程行问道。

    “食堂现在人很多,我打算在图书馆看会儿书,等食堂人少了些再去。”姜鹿溪道。

    “你给我打电话,有事吗?”姜鹿溪问道。

    “肯定有啊!”程行道:“认识你那么久了,你哪一次无缘无故主动给我发过消息?肯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或者是有什么事情想要问我,直接跟我说吧。”

    “真没有啊!”此时正在图书馆里的姜鹿溪小声说道。

    “姜鹿溪,我们可是朋友,而且还是很好的朋友,这一点你认吧?而很好的朋友是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如果你有什么事情要是不告诉我,就是对朋友不坦诚,对朋友不够坦诚,欺骗朋友,那就说明你并没有把我当做朋友。”程行道。

    “哦。”姜鹿溪先是哦了一声,然后道:“我,我要是说了,你不许笑话我。”

    “不笑话。”程行道。

    “就是,我上午的时候确实有个问题想问你,就是,你以前不是天天跟别人打架,打过很多次架吗?我就想问问你,你跟人打架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能把别人打的很疼,能让对方感觉到疼,但又不会伤到对方的办法?”姜鹿溪问道。

    跟朱敏约战是肯定要约的。

    因为朱敏当着他的面骂了程行。

    当着她的面骂程行,那比骂她更要过分。

    姜鹿溪是一定要打她的。

    但是姜鹿溪只想给朱敏一些教训,让她感受到骂她好朋友的代价,但并不想让她受伤,其实也不是不想让她受伤,而是如果把朱敏给打伤了,那就肯定要赔钱的,姜鹿溪不想赔钱,因为她现在手里的这些钱都得好好保存着,因为以后这些都是需要还给程行的。

    把朱敏打伤了,她被抓进监狱坐牢都没问题。

    但不能赔钱的。

    因为现在要把程行的钱还完就很困难了。

    再赔了钱就更难还了。

    她昨天用手机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打架要真把人打伤了是要赔很多钱的。

    所以程行以前打过架有经验,姜鹿溪就想问一下程行。

    “怎么突然会问这个?”程行不解地问道。

    虽然他很难猜到姜鹿溪会问他什么问题,但姜鹿溪问的这个问题他更想不到。

    姜鹿溪是很反感别人打架的,她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出来?

    “没,没什么,就是问问。”姜鹿溪道。

    “肯定有什么。”程行皱起了眉头,姜鹿溪绝对不会无的放矢,她这么问,肯定是她离开华清之后发生了什么。

    “真没什么啊,我,我要挂了。”姜鹿溪不想让程行知道她要别人约架打架的事情,有一方面是不想让身为朋友的他担心,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让他知道她跟别人打架。

    就是单方面的不想让程行知道。

    因为女孩子打架,总归是很不好的。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件很羞耻,但也必须要做的事情。

    “你挂吧,你要是挂了,我们就别当朋友了,要么现在就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的跟我说出来,要么你现在就挂电话,我们就当从来没有做过朋友过,我不喜欢自己的好朋友出了事情之后只自己藏在心里,从来都不跟我说。”

    程行说完后又冷冷地说道:“更何况,她在我心里不只是朋友关系。”

    ……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你好啊!2010》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你好啊!2010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你好啊!2010》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