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实践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第五百五十五章 实践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程家庄园内的会议室里已经安静了下来,该离开的人,都满腹心事的离去。
关于投资,既然家主已经决定暂时由他自己个人出资,等到局势明朗后,可以由程氏集团收购,当然,这个就需要上董事会了。
至于家族内部谁如果想跟着他一起,也可以,但接下来的事情也就没什么继续讨论的必要了。
当程家这些人得知那边有一个真正的自己人,并且目前的级别还不低,愿意过去投资,并且稍微加大一些投资额的心思就重了许多。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做了几十年生意,他们不担心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最害怕的是政策不清,时局不稳。
因为这种情况造成投资血本无归,会让他们郁闷死。
现在不怕了,有个自己人在,最起码一点,可以保证他们随时掌握最新的政策动向,他们要的不是特权,而是公平。
投资这件事情不存在问题了,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另一方面的担忧。
尽管程怀古一再强调那个大儿子不会回来争夺家产,可大家心中依然充满了疑虑,毕竟内斗是最有可能伤及根本的。
至于说权力重要还是钱重要,这还需要选吗?当然是两个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最起码他们是这样想的。
在他们看来,不可能有人对亿万家产不动心。
程怀古比较相信妻子的判断,而且据小儿子回来说,他那个大儿子似乎也并不缺钱的样子,自己一家住着市区中心面积不小的四合院,家里用的都是珍贵木材做的家具,公家还给配车,两口子都有工作。
依他对国内政治生态以及生活水平的了解,他这个几十年未曾谋面的大儿子,不管从哪方面看,都称得上是人上人了。
虽说自家确实有点家产,但钱和权比较的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哥,你确定在国内找到的那个人就是见闻吗?有没有可能是假的?”
会议室内,程怀新并没有离开,他对哥哥说找到了那个三十多年前丢失的侄子这件事儿,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况且他没记错的话,他那个侄子今年应该还不到四十才对,不到四十就那么高级别啦?别这其中有什么问题啊。
“是假的我也认,他和见升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你大嫂说,见闻比见升更像我年轻时候的样子。
怀新,你觉得这会是那边特意准备的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让你大嫂认定他就是见闻。”
“什么?”
“他能说出他的乳名,怀新,你恐怕都不记得见闻的乳名了吧?”
“啊?见闻丢的时候才多大,他怎么能记住他两岁后就再没被叫过的乳名?”程怀新眼睛瞪得溜圆,脸上写满了惊讶二字。
“可能见闻天赋异禀吧,你大嫂跟他聊了很多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他都有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你大嫂才认定他就是见闻。”
“原来是这样啊!”程怀新点了点头:“这样的话,是见闻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咱爹现在知道了吗?”
“知道了,这几天正跟我闹着要回大陆呢。”
“关于投资的事情,咱爹是怎么说的?”
“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头子现在根本不管公司的事情,这事儿他不发表意见,他只想快点去大陆见他大孙子。”
“呵呵……”程怀新笑着摇了摇头。
“想去看没问题,可他的身体扛得住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吗?”
刚说到这里,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急忙又问道:“哥,大嫂的身体……大嫂见到见闻肯定非常激动,她的心脏没什么问题吧?”
“怎么可能没问题,看到见闻的第一眼你大嫂就晕过去了,提前吃药都没起作用,当时给见升和雨诗吓坏了,你肯定想象不来,你大嫂最后是被见闻救过来的。”
“什么?哥你不是说见闻现在是公安局副局长么,他怎么还……还会医术?”
“据说是当年收养他的那个老头教的,医术非常高明,你嫂子在这边的主治大夫说,她现在的身体状况必须动手术,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测,但见闻说他也可以治,不用手术。
哦,忘了告诉你,见闻是中医。”
程怀新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那个久未谋面的侄子现在不但是公安局的副局长,还是一名医术高超的中医大夫,这……这让他怎么想都有一种怪异的感觉。
主要是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两个职业究竟是怎么结合到一起的。
“哥,那你是打算让见闻给大嫂治病吗?”
“主要还是你大嫂愿意。你大嫂的身体,上了手术台到底还能不能下来,那个主治大夫也不敢给打保票,六成的把握实在是太低了,这也是你大嫂一直没同意动手术的原因。
现在有了个不用动手术的方法,她当然愿意试试,更何况还能和见闻在一起,她就更愿意了。
怀新你也知道,你大嫂这些年来对于见闻的事情一直都自责不已,觉得是她的原因才让孩子遭了那个大难,她的病,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心病,让她在见闻身边住一段时间,我估计就算不治,她的心情好了,身体状况可能也能恢复不少。”
“希望吧!”程怀新有些感慨的点了点头。
“那投资你是打算?”
“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第一次投资我个人出资,由见升主管,我的想法是建一个纺织厂,一个服装厂,我还想建一个电视机厂……”
“电视机?”听到这里,程怀新直接开口打断了哥哥的话。
“在国内生产出来电视机打算卖给谁?全部运到国外去吗?大陆的生活水平那么低,那电视机在国内生产出来恐怕卖不出去几台吧?”
提起生产出来的电视机卖到哪里去,程怀古也是直皱眉头。
其实正常来说,他是程氏集团的董事长,下边分厂的日常经营活动他是不过问的,他只看结果,怎么生产,生产出来怎么销售,那是你厂长的事情。
可这次的情况不一样,这次在大陆投资,程怀古是打算用个人的钱先投,他自己承担先期的风险,等以后稳定下来了,谁想投,再以那时候的价格商量。
既然是自己投钱,他当然就要通盘考虑。
建电视机厂,是他小儿子说的,而这个主意最开始是李言诚跟程见升说的。
国内的消费能力到底怎么样,别人也许不知道,经历过一次八十年代的李言诚可是非常清楚的。
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冰箱等等家用电器生产厂家,在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就是野蛮增长,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用发愁会卖不出去。
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进军家用电器行业,质量也开始参差不齐,而老百姓买东西也开始注意品牌,注意质量,大浪淘沙,那些混子厂家都被拍死在了沙滩上。
很多来不及转型的国企也在这波浪潮中被淘汰。
现在才八零年,国内的电视机生产厂家才那么几家,还都是黑白的,产量也不够,如果不是因为买电视要票,而票这玩意最难弄,再加上现在电视里也确实没什么节目,对电视的需求量也少,否则那点产量根本就不够。
可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变化。
程家现在在国内投资一个电视机厂,等能开工生产最起码也得一两年以后,刚好就赶上第一波热卖大潮。
李言诚给程见升建议的可不止是投资一家电视机厂,还有生产制造汽车的,各种工业品的,等等等等。
反正他是狮子大开口,恨不得让程家把旗下所有涉及到的生产制造类企业,都在国内重新投资建设一家,至于愿意投资建设什么,就看人家自己怎么考虑的了,有些东西的生产线欧美对这边还禁运呢。
现在程怀古当然不知道电视机这玩意在国内到底能不能卖出去,不过他愿意给大儿子一个面子。
不就是砸钱建个厂子再买一条生产线么,弄了!
“先不管销售问题,厂子建起来了再说。”
程怀新闻言撇了撇嘴,接着问道:“那你的意思是你也要回去看看喽?”
“我暂时不去。”程怀古摇了摇头:“这次老头子和淑怡都要过去,再加上见升两口子,我如果也过去,估计丑国有些人的神经就得绷起来了。怎么?你想回去?”
“我想去看看见闻。”
“你如果想回去的话,可以跟那边先打个招呼,但不要跟老头子他们一起走。”
程怀新做为程氏的重要人物之一,一举一动也牵动着很多人敏感的神经,程家的几位主要人物要是都一股脑的跑去大陆,很多人就会坐不住了,而程家的生意必然会被打压。
这三十多年在丑国浮浮沉沉,程家上下早就看清了这些人的嘴脸,古人说的没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以前一次大陆邀请过去考察,就算没有认亲这宗事儿,他们也会走这一遭,分散投资,不将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程家人在内部利益的分配上也许会打自己的小算盘,但遇到这种重大事项,以及在大是大非面前,肯定都会统一思想,一致对外。
在丑国这么多年,不管他们怎么做,始终都无法融入到真正的高层圈子里,很多重要时刻都会遭人排挤,或者必须让出足够的利益,否则就不带你玩,这就让他们深刻领会到,这里不是自己的家。
早前他们就讨论过一点一点的将产业转移走,并且一直都在实施中。
这几年他们在很多国家投资建厂,就是为了分散在丑国的产业结构。
对大陆的投资,是他们现在必须迈出的一步。
在不知道李言诚的身份前,程怀古也比较倾向于先小打小闹探探路,确定没问题了以后再逐步加码。
现在自己的儿子既然是一个级别不低的领导,那对政策的变动肯定要比普通老百姓提前了解,这对于他们做生意的来说就非常重要。
再加上小儿子回来带回的话,让程怀古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自己儿子的工作必须支持,虽然这个儿子他已经三十多年没见过了。
……
李言诚当时确实跟程见升聊了不少。
一方面,他也想让程氏回国投资,程氏做为海外华人建立的非常典型的标杆性企业,如果能带头回国投资,起到的作用将会非常大。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在国内投资建厂,只要老老实实的做生意,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挣钱是非常简单的。
既然确实能挣到钱,那为什么不让自己人赚这个钱呢?
说到底,即便他没打算改名字,他现在的这具身体内流的也是程家的血,他也依然是程家那个丢了三十多年的孩子。
上边同意认亲,虽然是强加到他头上的,他自己其实并没有这个意愿,可事情已经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他能理解让他认亲的意图,就是想通过他,让程氏在国内投资。
所以,李言诚才会给程见升提投资建厂方面的建议。
当然,程家的人听不听他的建议那就是另一说了。
……
远在丑国的程家正在商谈来华夏投资的事宜,十月三号中午,李言诚跟放假前就已经约好的京大老教授在饭店见面。
当李言诚赶到订好的饭店时才发现,对面来的可不止是跟他约好的那一位京大老教授,而是四位,三男一女,共同点是年纪都不小了,其中一位他去年在老丈杆子家还见过,这位在京大教书的同时,还是政府部门特聘的顾问。
自从他写的那篇建议登报后,想跟他聊聊的人很多,有政府从事相关工作的,还有很多都是搞理论,做政策研究的。
他节前还接过一个明确反对那个建议的人打来的电话,不过对方并没有人身攻击,只是就事论事的跟他探讨了一番。
有支持他提的那个建议的,当然也有反对的。
在饭店,李言诚和这四位教授的交流从中午开始一直持续了四个小时,得亏这家饭店的经理和服务员他都认识,人家才没赶他们,换成其他人这样一直坐在饭店吃完饭不走聊天的,服务员早就开始赶人了,耽误人家休息。
现在的饭店都是国营的,不一定属于哪家单位,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三产,这种三产包括招待所、饭店、商店、俱乐部、澡堂等等。
很多大型企业自己的家属区就俨然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家属区里边应有尽有,完全可以满足生活在里边的职工及家属的一切正常生活需求。
很多地方围绕着这么一家大型企业都能建起来一个区,政府在这里建设的所有基础公共设施都是为这家企业服务的。
哪怕到了几十年之后,这种情况也依然存在。
像公安局就有自己的招待所和饭店,里边的工作人员不是公安编制,但大部分也是公安局的正式职工,其实包括很多民警现在都是工人编制,干的工作却是以工代干。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没办法,干部编制不够,只能这样操作了,工人编制也不够的话,那就得招临时工。
这时候绝大多数的临时工还是有转正的可能性的,干上个两三年,再有点能力的话,很多都能转正,这也是大家对干临时工这么趋之若鹜的原因。
尽管临时工的工资非常低,每个月也就二十来块钱,还没有其他正式工每月应有的福利,干的活还比正式工更多,更累,但也总好过在家呆着啥事儿没有。
来之前李言诚就跟女儿小笑语交代过,如果过了四点还没回来,就过去饭店找。
小笑语非常听话,刚到四点就跑过去,闹着要让爸爸陪她玩,四位专家教授虽然意犹未尽,但面对一个孩子的要求,他们也实在是不好意思继续拉着李言诚不让他走,只能是无奈的放其离去。
“老孟,你怎么看?”
李言诚和女儿离开了,四位教授坐在饭店的包厢里还没走,而是继续谈论着。
“天纵奇才,在公安局实属浪费了,我感觉他比咱们这些研究了一辈子西方经济的人还要懂的多。”
老孟就是节前给李言诚打电话的那位老教授,也是他约的今天这个局。
面对老友的询问,孟教授放下手中的茶杯,有些感慨的摇了摇头。
“我有些好奇的是,他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么多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怎么掌握的欧美那些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
四位专家教授中唯一那位女教授皱着眉头开口说道。
“你是不是忘了他之前是做什么的?”
“社会局的啊,我当然知道。”
“那你不知道社会局有个对外的部门吗?”
“呃……”女教授被问的微微一滞。
“咱们了解到的西方国家的那些资料,一部分是外事部门提供的,还有一部分就是社会局得到后通过外事部门转交的。
他之前是社会局总部办公厅的副秘书长,你觉得那些资料他会看不到吗?”
开口解释的是另一位教授,也就是李言诚在他老丈杆子家见过的那位。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