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三十一章 牢狱之灾 (8)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妺喜妺喜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三十一章 牢狱之灾 (8)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夜溶溶,月如钩,四百多年的基业,四百多年的文化积累,四百多年的坐拥天下,让夏都王城显示出一种令人望而生敬的伟大与富丽,高达宽阔的城门防卫森严,从武林精英中经过一系列严格程序层层选拔,得以在国都城门站岗值班的每一个荷戟而立的士兵,心中充满了自豪,机敏而又淡然,仿佛一个个身经百战的将军,脸上显示出一种大国的气度,大国的尊严。

    方圆六里,高三十丈,宏大优雅的夏王宫,金碧辉煌,重重楼阁,层层飞檐,雕梁画栋,万千幽林深院,万千宫观楼台,昭示着夏朝的威严,夏朝的富足,一树树奇花,一株株异草,重重叠叠的河湖假山,密密麻麻的亭台水榭,更显示了一种君临天下的伟岸与博大,一种坐拥天下掌控一切的优裕安然。

    然而,这一切在夏桀的眼中显得却十分的平凡,王宫的美景万千,依旧解不了他心中的烦。

    无论是在宫苑射箭,还是带几个妃子到湖里划船,都解不了他对平定东夷族叛乱的担忧,对最近国家一系列不佳状况的忧烦。

    望着天上如钩的月亮,夏桀在想:遥想当年,经过一系列的大规模征讨,四夷宾服万国朝拜,夏朝的先祖们是何等威严!

    夏朝的始祖夏禹,首先,他有以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大胸襟。他的父亲鲧是负责治水的官员,九年没有完成任务,洪水泛滥,百姓遭灾。

    舜追究鲧的责任,把他杀了。禹不记舜的杀父之仇,忍辱负重,子承父业,继续治水,立志要为天下人根治水患。

    其次,他有强烈的使命感。他把治水看成是自己对天下人的承诺,一诺重如山,治水使命高于天,洪水不退,奔走不息。

    他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劳神焦思,薄衣简食。由于长期在泥水中浸泡,胫骨上的腿毛全都脱光了。

    第三,他敢于跳出老框框想问题。他认真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转变思路,变

    “堵塞”为

    “疏导”,终于一通百通,变水患为水利。水退人进,百姓安居,耕牧生息,天下大定。

    “堵”与

    “疏”,一字之差,却使天下为之改观。禹治的是洪水,从他治水实践中升华而来的这一伟大思想,却是治天下的大境界、大哲学。

    禹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当时国家机器已在孕育之中,即将产生,尚未产生。

    禹采用的还是氏族社会的一套管理办法,他在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这些老办法不够用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部族联盟日渐扩大,社会组织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起来。

    社会现实生活在呼唤国家强力机器的诞生,呼唤王权时代的到来。禹曾在涂山召集天下部落首领会盟,说明那时他的管理范围已达到

    “万国”。禹作为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要管理这样庞大的

    “万国”之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禹有一次到会稽山召集天下部落首领会盟,防风部落的首领没有按时到达,

    “禹斩之”。这说明,禹这样一位

    “其仁可亲”的贤德之君,为了管理庞大的

    “万国”之众,也不得不以斩杀不遵守号令的诸侯来显示自己的无上权威。

    可如今,国家内忧外患重重,比及先祖,是差得太远了,比及先祖自己真是自愧不如呀。

    禅让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众的主要意愿制度。由于史前洪水泛滥,共同生活在黄淮流域的中原夏族集团和东部的夷族集团,在同洪水泛滥的长期斗争中结成了部族联盟。

    部族联盟由几位德高望重的贤者长老组成一个类似

    “议事会”的最高机构,负责公推两大部族集团中的贤德功绩突出者,轮替担任联盟的最高首领。

    尧是夏族,舜是夷族;禹是夏族,下面又该轮到夷族。禹在世时,夷族集团中的一位部落首领皋陶曾被推举为禹的继承者。

    皋陶在部族联盟中担任

    “司法大臣”,分管五刑、狱讼事务,地位很重要。不幸,皋陶先禹而亡。

    又推选夷族集团中另一位部落首领伯益为禹的继承者。伯益在部族联盟中担任

    “农业大臣”,分管山泽、调训鸟兽,是传说中的畜牧业鼻祖,也和禹一起治过水。

    禹在东巡会稽途中身亡,伯益继位。禹死后,伯益继位时把禹的儿子启抓了起来,关进监牢,引起矛盾激化,

    “启反,杀益”,把最高首领的位置夺了过去。总之当时基于各种利益的驱使,伯益不太可能

    “和平让位”给启,启用武力夺取最高权力的可能性较大。启的夺权行为遇到了两股势力的强烈反对。

    第一股反对势力来自东部夷族集团,很快就被启强行平定了下去,这说明启积蓄力量已非一日。

    第二股反对势力来自夏族集团内部的有扈氏。有扈氏是夏族集团中一个实力雄厚的部落,早就想夺取最高首领地位。

    禹在世时就曾发动过对有扈氏的多次讨伐。禹死后,有扈氏借机举兵反启,毫不奇怪。

    夏朝的立国之战,史称甘之战。这场战争是禹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启发动的。

    启为何要发动这场战争?为了夺取王位,建立王权。启不打这一仗,就跨不过从禅让制到承袭制这道门槛。

    甘之战发生在洛阳附近的河南荥阳,为了打败有虞氏夏启不但准备充足的兵力,而且做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战前动员,发布了一个让人很激动的战前动员令,这个战前动员令号召力极强,意从心生,发乎心声,直奔主题,直陈要旨,干净利落,掷地有声,没有半句虚话套话,十分的激动人心,让人觉得启这个人有生气、有魄力、善鼓动,能成大事。

    夏启说:“听着,你们六人都是负责指挥的,我把誓言告诉你们:有扈氏暴逆不道,上天都要剿绝他,我惩罚他就是奉上天之意。你们都去告诉士卒,左边的不向左边攻击,右边的不向右边攻击,就是不服从命令。负责驾马的不驾正战车勇往直前,就是不服从命令。勇于拼杀不怕牺牲的,祖辈都能得到奖赏。不肯舍命冲锋的,将被当众诛杀,甚至连你们的妻孥也要一起遭到严惩!”夏初已经发明战车。

    夏启说的

    “左”和

    “右”,是指战车的左边和右边。古代车战,一车三人,一人居中御马,

    “车左”在左边执弓主射,

    “车右”在右边执矛或戈主击刺。甘之战是划时代的大事件,经此一战,启

    “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就这样,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在战火中诞生了。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难?开创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最难。夏朝立国后,启很快耽于淫逸,走向腐败。

    夏朝政局动荡不安长达百年之久,先后经历了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灭羿、寒浞杀相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夏朝的几代国君都在不断逃亡中凄惶度日。

    启的儿子太康失国后遭到后羿追杀,太康逃到属国斟寻避难,夏朝政权一度落到后羿手里。

    寒浞灭了后羿,又追杀太康之子相。相逃到商丘,又逃到帝丘,最后还是被寒浞追上杀掉了。

    相的妻子在混乱中爬出墙洞,逃回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遗腹子少康。

    少康是启的曾孙,出生和成长于患难之中,童年天天都在听他母亲讲述先辈们经历的大灾大难,反倒使这位少年天子悟出了一点创业难、守成更难的道理,他长大后发愤图强,积聚力量,消灭了寒浞,夺回了王权,夏朝才出现中兴,史称少康复国。

    夏朝在他手里完成了复国大业,无异于重新打出了一个天下。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妺喜妺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妺喜妺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妺喜妺喜》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