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3章 战舰的问题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一卷 第53章 战舰的问题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新军和军服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梁小明的重心暂时转到了舰炮上。

    第一艘战舰的下水,让博辅造船厂积累了新型盖伦船的经验,此后建造同吨位同类型的战舰,就可以大大缩短建造时间,梁小明乐观的估计,时间可以从大半年压缩到四个月左右。第二艘、第三艘战舰已经同步建造,船坞足够同时开工建造更多船只,只可惜没有这么多船匠。

    舰炮的铸造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舰炮不同于6地野战炮,现有的12磅山地榴弹炮如果放在战舰上,碰上了大型的船只就只够挠痒痒的,最多打一打小渔船。

    按照梁小明的设想,500吨级的战舰,乃至更大吨位的战舰,都可以用卡隆炮作为主力炮种。卡隆炮的优势在于与相同重量的加农炮相比炮身短,口径大,能射更大更重的炮弹,而且短炮身使得装填更快,可以大幅提高射;缺点在于射程近,需要靠近射击。

    不过在梁小明看来,在中国海面,卡隆炮的缺点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间段整个中国海域只有荷兰人有像样的战舰,不过数量也不多,其余的海上势力都以接舷跳帮作战为主,最多加个火船战术,就算在100米内射击,都不用担心被重火力反击。卡隆炮的铸造工艺也不复杂,因为炮身短,而且不用承受太高的膛压,可以把炮壁做的薄一点,完全符合石墨化退火的条件,可以按照铸造12磅山地榴弹炮的方法依葫芦画瓢。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限制,经过测算,最多不能过32磅的标准——长管加农舰炮的重量约为炮弹重量的200倍左右,卡隆炮则为40倍左右,那么32磅舰炮的重量大约是6400磅,加上炮架等附属设施,重量约合两吨半,而32磅卡隆炮就只有1280磅,约合580公斤,过32磅的标准,比如48磅,那么重量和壁厚都不适合做退火处理。

    只是一艘战舰不可能瘸脚走路,完全放弃加农炮也不行,有时候还要执行对岸射击,加农炮更适合这种任务,另外射破坏敌人桅杆的链弹也需要加农炮。那么问题来了,哪怕是12磅长管加农舰炮,长度、重量和壁厚都远远过了12磅山地榴弹炮,也不是石墨化退火能铸造出的,只能用传统方法铸造。

    而目前的条件无法冶炼出灰口铸铁,白口铸铁造出的火炮劣势摆在那,林伟业无论如何不会使用白口铁铸炮的。况且,解决了灰口铁的问题,卡隆炮也可以直接用灰口铁铸造,毕竟石墨化退火工艺效率太低,只是权宜之计。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炉温,提高炉温的关键在于用焦炭代替木炭,而琼州府只产褐煤,无法炼焦。梁小明无法破解这个难题,他只能再去找刘烨,有困难找领导嘛!

    刘烨正想着可以清闲几天,梁小明把这个问题一摊到他面前,他就知道这个愿望短期内无法实现了,自己又清闲不下来了。

    他沮丧地问:“琼州没有炼焦煤,到底哪里才有?”

    “以前我告诉过你,山西的煤储量最丰富,而且符合各种用途需求的煤都有,问题是内陆离我们太远,不现实,沿海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山东了。”

    刘烨在记忆中搜索了一番,历史上的孔有德登州兵变好像就在冬天。他心情愈不好了,现在已经是八月底,离腊月也没多久了,这个时候去山东,岂不是一头扎进兵变的漩涡中,搞不好小命都丢了,这种规模的兵变可不是几百人几千人的小打小闹,叛军和官军都投入了几万人的兵力。

    他抱着侥幸心理问:“除了山东呢,广东广西有没有,福建呢?”

    梁小明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他的企图:“别妄想取巧了,两广和福建都不是产煤大省,就算有个把小煤矿,煤层离地表太远,以这个时空的勘探条件,也找不到,找到了也无力开采。山东是沿海省份最著名的产煤地,而且有个龙口煤矿就在海边,出产的正是我们需要的烟煤,还是浅层煤矿,规模不算小,海运也方便,没有比这更适合我们的煤矿了。”

    “龙口?具体是什么位置?”

    “我记得龙口市是烟台的一个县级市,就在蓬莱市旁边……”

    刘烨捂住了眼睛,仰天长叹——蓬莱正是明清登州府的治所,也就是府城,孔有德兵变正是生在这里!

    他作出最后的努力:“非得北上吗?南下行不行?我记得越南也有大煤矿的。”

    梁小明反问:“你说的是鸿基煤矿吧?”

    其实刘烨不知道煤矿的名字,只是依稀记得越南有个这样的煤矿,顺势点头:“好像是的,还是个港口,海运也非常方便吧?”

    梁小明叹了口气:“鸿基煤矿是个好煤矿,产优质无烟煤,煤层厚,表土薄,利于露天开采,煤藏量大约二十多亿吨。是越南最主要的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90%。可惜的是,无烟煤更适合做燃料,不能炼焦,如果我们能大规模应用蒸汽机,那么这就是一个必须占领的宝矿,现在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或许,等到冶金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了,可以用于高炉喷吹……”

    “好吧。”刘烨决定认命,“既然焦炭是无法绕过去的坎,那就只有啃下了。”

    “不过,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跑这么远的路,就为了焦煤,好像有点不划算。”刘烨思索起来,“总得扒拉点啥回来,方才不虚此行。你是山东人,快帮我想想。”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商人,利益最大化才是他的宗旨。

    “我老家确实是山东,山东省的好东西不少,可是仓促之间也没法弄到什么吧?”梁小明有点犯难,“山东海洋和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还是水果之乡,棉花和烤烟等经济作物产量也大,青岛的啤酒也是全国闻名,可是眼下对咱们没什么用啊?你总不能装几船海鲜回来?这东西海南只会更多。”

    “烤烟和啤酒?”刘烨注意到了这两样东西,“你还别说,等山东稳定下来了,我们倒可以考虑展这两种产业,弄好了就是财源啊。”

    梁小明两手一摊:“我承认你脑洞很大,可是这也是将来的事情了,和现在没什么关系。”

    刘烨冥思苦想:“让我好好想想,这个时候山东好像有个大官叫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弟子,在登州操练火器部队,孔有德叛乱就是带走了红夷大炮和工匠,才会让皇太极的攻坚能力一夜之间突飞猛进……”

    梁小明眼睛一亮:“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孙元化手下还有个葡萄牙雇佣兵教官团,专门教火炮技术的,你要是能把这些人弄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虽然能够想办法铸出炮来,可是滑膛炮的操作和射击技术却比不过这些本时空的专业人士,有他们训练炮兵,咱们的炮兵水准可以提升几个档次。”

    刘烨一拍手:“有道理,要不把孙元化也弄来?这个人好像是明朝大官里位数不多的技术型官员,懂火器也重视火器,还有主政一方的经验。”

    梁小明回答:“弄不弄孙元化是你的事,我只关心这批雇佣兵教官,呵呵。”

    刘烨摸了摸下巴:“这么说起来,如果山东之行能够浑水摸鱼把这些人弄回来的话,就是不小的收获。要是能够想法子改变原本的历史走向,让登州的大炮和工匠不会流入皇太极手中,那就更好了。”

    梁小明笑道:“如果你能做到的话,的确非常牛叉。”

    刘烨精神一振:“突然觉得去一趟山东非常有意义,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很好很好,赶紧去完成你的历史使命,顺便给我带点煤回来。”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