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673章 儿女不省心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正文卷 第673章 儿女不省心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啊,呀呀呀……”小赵悦伸臂蹬腿,仿佛杀猪一般嚎叫:“爹爹,别,别打了……”

    萧敏大惊失色,急忙过来拉劝。

    塾堂内的先生听见声音跑出来,虽然是个大儒,可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由傻眼。

    “陛下……”他不知道说什么好,毕竟不知到底发生何事。

    赵柽将小赵悦丢在地上:“都闭嘴!”

    他此刻是真有些恼火,下面子女闹点皮点淘气点贪玩点,他都能一笑而过。

    甚至反对他,不服他,和他辩驳,也没什么,毕竟理不辩不明,不能因为他是君父,就真正的一言堂,之前在三山岛说什么乾纲独断,也是此一时彼一时。

    可他绝不能接受眼前这种情景,也就是女儿,若是儿子,就直接吊起来惩治了。

    瞅着地上哪怕挨了打,疼的呲牙咧嘴,却一滴眼泪也不掉的小赵悦,赵柽越看越生气。

    萧敏跑过去扶女儿,赵柽怒道:“不许动她,一会再打二十手板!”

    塾堂先生眼角跳了跳,心说还打啊,这是叫老夫动手?真是苦也。

    赵柽走到那边,拉起在地上坐着的段灵儿,抹了一把她脸上泪水,随后目光扫过众小童。

    众小童都低下头,能被各家送过来读书的,都是家中子女里最聪颖的,最心窍玲珑的,擅长察言观色,懂得避害趋明,看到赵柽的样子,就知道皇帝陛下震怒了,立刻都装成一副乖宝宝模样,不言不语,仿佛知错认错。

    赵柽瞅着他们,哼了一声,随后淡淡开口。

    “朕接下去说的话你们全都听着,也不妨回去告诉家中父母,让他们给你等讲解朕话中之意。”

    小童们小鸡啄米,急忙慌乱应是。

    赵柽神情凝重,缓缓地道:

    “朕这一生,最恨恃强凌弱,最恨仗势欺人,最恨欺压良善!”

    “朕幼时便行走东京市井,任侠豪性,抱打不平,见不惯世间不平事,见不得恶贯满又盈,见不得鼠辈猖獗行。”

    “朕有大王之身,三尺青锋,一身武功,是以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踏春风,尽问世间难言事,怒发冲冠斩不平。”

    “可是……百姓们有什么?未必全好,但有八九都良善,他们乃是我帝国之基,皇朝之根,他们若是受了委屈,遇到欺辱,遭到冤情,又能与谁述说?谁能伸张正义?”

    “自然,你们可以说有官府,有开封府,有各处州府县衙,但是……”

    赵柽伸手向前一指:“你们,你们的家中非显及贵,官府衙门真的会秉公办理吗?就算真的秉公办理了,分善恶,判对错,可有几个衙门敢对你们这样家庭出身之人,按律施刑?”

    “尤其是……”赵柽指向正在萧敏怀里缩头缩脑的小赵悦说道:“皇族,宗室,为所欲为犯下过错之时,寻常府衙是没有权利惩治的!”

    “那叫百姓怎么办?长此以往,养成权贵跋扈之习,宗室横行之风,百姓有怨,黎民受苦,民心不在,乃至民心有变,我大秦的根基便会动摇!”

    “朕绝不允许此类事情发生,所以,不管是谁,都不能恃强凌弱,不能仗势欺人,不能欺压良善,不但对百姓不许这样,就是对待身边人,同窗,朋友也绝不允许如此!”

    “朕若发现此类事情,绝不姑息,绝不容情,不管你等父母是何人,有过何等功劳,朕都会叫他们大义灭亲,若他们不舍,那朕就一同治罪!”

    众小童闻言都吓得瑟瑟发抖,赵柽的话言简意赅,他们虽然年龄小,但却都能听懂,知道这话的严厉,而且皇帝金口玉言,说了肯定会做到。

    赵柽又看向小赵悦,重重哼了一声:“皇室宗室亦是如此,倘若犯律,欺凌弱小,绝不容情!”

    赵悦儿吓得忙把脑袋藏进萧敏怀中,这次是真害怕了,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挨过揍,今天被爹爹一顿打不说,一会还要敲手板,还说这么狠的话,可吓坏她了。

    赵柽道:“去塾内和先生领手板吧!”

    萧敏忙搂紧小赵悦:“陛下,刚才你都打过她了,手板就免了吧。”

    赵柽淡淡道:“惩罚岂有免的道理?若是能免,刚才我一番话不是白说?还不赶快去,别叫我亲自动手!”

    小赵悦畏畏缩缩从萧敏怀里钻出来,萧敏气道:“我和悦儿一起。”

    说着往塾舍走,先生在后面摇头叹气跟上。

    赵柽眯了眯眼,道:“全都回去,观看惩戒,以儆效尤!”

    萧敏在前面闻言顿时肩头一颤,想要自己于旁边求先生放水的打算落空,脸色顿时白了起来。

    小童们听命都往塾舍走,赵柽牵着段灵儿,段灵儿已经擦干了泪水,小声道:“陛下,就不要惩罚公主了……”

    赵柽看她一眼没有说话,进了塾舍,督促着先生打完手板后,也不瞅萧敏和小赵悦的表情,而是把段灵儿拉到身边。

    “从今天起,朕封段灵儿为还珠公主!”

    众小童包括先生都面露惊讶之色,萧敏也吃了一惊,段灵儿身份来历她十分清楚,绝对不是皇室的血脉,怎么能封公主呢?

    小赵悦这时忍着手上痛楚纳闷看向前面,她不敢看赵柽,只是打量段灵儿,心中想着自己是明珠公主,爹爹怎么又封个还珠公主啊?这段灵儿也不是皇室的人啊。

    赵柽又道:“今日起,赐段灵儿赵姓,叫赵灵儿!”

    他看了一眼萧敏:“段思嫣是你表姐,朕收灵儿做义女没有什么毛病。”

    萧敏心想你封都封了,我也没说有什么毛病,你解释什么呢?

    后面的记注官,就是起居郎,此刻急忙拿笔记下:帝于靖康五年冬……

    赵柽回头看记注官写完,道:“把朕刚才在塾前所说的那些话语抄送中书门下,叫柳随云派人传宣出去。”

    “是,陛下。”记注官行礼恭声道。

    旁边的赵灵儿有些傻,怎么自己一下子就变了公主,还改了姓呢?

    赵柽摸了一下她的头:“回去上课吧。”

    “是……”赵灵儿蹑手蹑脚回去自己小书桌后。

    “走吧!”赵柽负手往出走。

    萧敏在后面道:“陛下,悦儿的手肿了,写不得字,是不是先回……”

    “手写不了字,耳朵还听不得吗?不下学不许回去!”

    外面这时雪又变大,赵柽走在雪中,待离学塾远了,萧敏从后面追上来:“二郎!”

    赵柽也不止步,就是往前快速走去,萧敏心中负气,使起轻功追赶,可无论怎么追,却总是差着丈远的距离。

    回了宫城那边,赵柽径直奔萧敏的寝殿,到了里面,站在门内笑眯眯瞅着后方追来的萧敏。

    萧敏进门,刚要说话,却被赵柽一把抱起,然后踹上了殿门。

    “二郎,你,你干什么?”萧敏立刻挣扎起来,她还有话想和对方言讲,这怎么进来就将自家……

    “大号练废了,练个小号玩好了……”赵柽笑道。

    “甚,甚么小号……”萧敏双颊飞红,纳闷问道。

    “小号就是小号……”

    赵柽也不解释,快步往殿里走去……

    转眼进了腊月,因为赵柽要于来年正月初一登基,所以此刻东京城盘查严厉。

    但寻常百姓们却不影响,他们几乎不出城,也不随身带什么兵刃,甚至东城与西城都不太来往,毕竟东京不但是开封治所,也是祥符的治所,虽同居一城,但百姓彼此间的习惯并不全相同。

    这一年,腊月里除了严厉就是热闹,是那种压制的热闹,百姓们奔走来往,低声相告,开封府又贴出什么消息了,礼部又搞出什么新仪式了,一切都与赵柽登基有关。

    开封的百姓们盼望这一天许久,甚至还没到新年就想放炮庆贺,但现在城内查得严,只能继续等待下去,等正月,等二大王登基典礼结束,再好好庆祝一番。

    随着小年过去,赵柽愈发的忙碌起来,不是普通的登基,而是作为神州以来最庞大的帝国之皇登基。

    前无古人,势必典礼要做到最震撼最完美,在史册之上划下重重一笔,流传后世,千百年后依然会叫人津津乐道,心存崇敬。

    腊月二十九,一切都准备就绪,赵柽终于缓下一口气,这些天可给他忙得焦头烂额,从没想过这登基大典居然如此复杂。

    中书门下和礼部制造的典礼流程与他所知的不太一样,里面增加了许多古礼,而这些古礼都是周礼和仪礼中记载的先礼,有些甚至追溯极早,其它的则犹秉秦礼,别说顺位登基的皇帝不曾用过,就算是开国之君也极少有人使用。

    并非不想用,而是自认不够资格去用。

    赵柽的资格却足够,所以这些纷纷被提了上来,但典礼的时间也会跟随着延长一倍不止。

    赵柽自然提出了抗议,你们这是想要累死朕吗?

    可抗议无效,中书门下和礼部在这件事情上态度极度强硬,不容赵柽有半点偷工减料想法,赵柽无奈,只得任由他们折腾。

    二十九下午,吃完午茶赵柽去到张贞娘宫内。

    张贞娘正在案上写东西,小赵诣在一旁自己玩。

    学塾已经放假,如今除了宋安平还在艮岳那边,已经是空无一人。

    宋清还在青唐古城西宁州行秘事,宋江在云南路大理城,过年都回不来。

    没有这两个至亲之人在身边,小安平也无处可去了,虽然东京有宋江的府邸,可那府除了几个仆人外,几乎就是空的。

    所以小安平选择在学塾居住,皇家学塾设有居房,是平时给先生们休息的地方,不止一间,小安平就住在那里,宫中去人送吃喝,赵熹每日找他顽耍,除此便是安心读书。

    “爹爹!”看到赵柽过来,小赵诣立刻丢下手中的玩具,扑了过来。

    赵柽一把抱起小三郎,笑道:“怎么不去读书?”

    小赵诣道:“看娘写东西。”

    赵柽道:“真的看了?我在门外就见你在玩,根本没往你娘那边瞧。”

    “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小赵诣辩解道。

    “那你说说刚才你娘写了什么?”

    “娘刚才写,那英雄,手持红灯,顶天立地,照亮光明,暖了黎民百姓!”

    “嗯?”赵柽皱了皱眉,抱着小赵诣走过去,张贞娘笑吟吟地看着爷俩。

    赵柽眼睛往案上纸面一瞧,果然有这句,这是赵柽叫张贞娘编的红灯英雄记一剧,里面唱词都是张贞娘自写。

    他狐疑地看了看小赵诣:“三郎,怎么瞧见的?”

    赵诣眨巴眨巴眼睛,重复那一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赵柽被他气笑:“我却没注意你还有这等本领,倒是小瞧你了,居然能一心二用。”

    小赵诣神秘兮兮趴着赵柽耳朵道:“爹爹,告诉你件事,我和谁都没有讲,和娘都没说。”

    “嗯?”赵柽好奇道:“什么事?”

    “我……看过的所有东西都不会忘记,包括那些诗文书卷!”小赵诣压低声音道。

    赵柽脸色渐渐凝重起来,瞅着这个儿子,过目不忘吗?

    可是不对啊,有这本领不是早就暴露出来?就算是年龄小平素身边人不注意,可在学堂也会被先生发现的啊。

    见赵柽不说话,小赵诣再次小声道:“我就装傻,没人发现,先生考时,我只答一半,先生也不知道。”

    赵柽把小赵诣抱到远处椅子坐下,小声道:“为什么要隐瞒?这种事情不是该炫耀出来叫大家都知道,然后夸奖你奖励你吗?”

    小赵诣愣了愣:“爹爹,为什么要说出来呀?夸奖有何益处?被人知道岂不妒忌?”

    赵柽:“……”

    “那现在又为何要与爹爹讲?既然隐瞒,不是该隐瞒所有人吗?”

    “孩儿觉得瞒别人还好,就是怕有些瞒不住爹爹,爹爹早晚都会发现,那还不如早点和爹爹坦白。”

    赵柽缓缓点了点头,神色间一片难言之情,这个儿子……

    小赵悦是太过让人不省心,这个儿子却是有些太省心了……

    “陛下,写完了。”张贞娘在那边轻轻吐一口气,放下手中毫笔。

    赵柽看了小赵诣一眼,抱着他过去。

    只看案上堆了一叠戏稿,约莫有几万字数,十三折的红灯英雄记,写完了。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