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沧海一粟 第七十九章 冒充贡使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四海录第一卷·沧海一粟 第七十九章 冒充贡使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胡三寿听他招呼,急忙调转船头。

    好在伊地知重秀船没走,正停在海面上稍事休整。

    见到小船回来,伊地知重秀匆忙迎接之余,又觉困惑,于是问道:“白先生,何故去而复返?”

    白廷生见他惊疑不定的神色,便笑了笑,和颜悦色地说:“突然想起来,还有一桩生意,想拜托老兄帮忙。”

    一听又是买卖,伊地知重秀立刻减了兴趣,他现在一心只想早早赶去镇江,把那五百担生丝装船运回国内,好大发利市,立一大功,因此对任何节外生枝的事情,都抱着退而避之的心态。

    不过白廷生这次是吃定了他,绝不容他拒绝。

    因此还没等伊地知重秀“鄙人力量微薄,恐怕不能胜任”的话说完,便立刻打断。

    只听他说:“你放心,这个生意绝不用你运南送北,也不耽误你提领生丝,最多五天时间,帮我演一出戏,一万两银子的报酬!”

    白廷生知道,现在伊地知重秀手握数十万的巨利,寻常三五千两的银子根本不放在眼里,因此一开口就是一万。

    旁边有听得懂汉话的倭人,此刻都停下了手里的活,一双双眼睛望了过来,只要伊地知重秀点头,恐怕他就成了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名角儿!

    不论换成哪个戏儿精、剧中仙,演一场戏也绝不会有一万两的酬佣。

    谁知伊地知重秀既不点头,也不摇头,他把伸出一根手指,说道:“再加一万六。”

    那就是二万六千两。

    就连岛津春日都瞪大了眼睛,觉得这书呆子一定是疯了!

    谁知白廷生很爽快地道:“一言为定。”

    他摸出那张借贷的字据,当场交给岛津春日,意思是事成之后,连字据带人质,一并交还。

    伊地知重秀根本没打算对方会同意,此时不禁愣在当场,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儿。

    他一向自认为是岛津家,乃至南北九州中最一流的人才之一,甚至放眼日本,他也能凭借自己的潜质,成为一代名臣。

    重秀唯一佩服的人,就是本家的第一家老,伊集院忠朗大人,那是传说中,中国战国时苏秦、张仪一流的贤臣。

    可是眼前这个明国人,不论手段、魄力,都牢牢地压制自己,让他有种极大的挫败之感。

    他摇摇头,看了一眼站在船头侃侃而谈的家伙,只好将自己的思绪拉了回来,专心倾听后续的安排——他也很好奇,是怎样的一场戏,能值数万两白银!

    其实这一场戏,对外人来说根本没什么玄虚,随便找个草台班子二两银子就肯演一天,还不用包食宿。

    说白了就是四个字,“投石问路”。

    只因为这条路对白廷生来说太重要,重要到远远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所以他肯一口气花二万六千两,来买这一块“试金之石”!

    按照白廷生的计划,沙船经过简单的休整之后,从延真岛绕行,直接在靖海卫驻地之外停船。

    伊地知重秀派了一名懂汉话的倭人,乘小船持书信,上岸至靖海卫面见大明军官,请求允许沙船靠岸补给。

    而他们在信上自称的身份很有意思:日本国进贡使者、京都大德寺居座,丸山大和。

    这个所谓的进贡使者,沙船之上自然确有其人充任,不过此人既非来自京都,更不曾出家在大德寺,而是大隅国一座小庙的住持,叫做三代果。

    他自己的寺庙不够实力租船请水手,于是带了两名徒弟、一些土产,跟着岛津家的商船来大明,也想分一杯羹的。

    白廷生见过这位三代果,生得白白净净,圆脸、长眉、细目,不开口时,真有几分佛相。

    可是此人一旦开口,立马就破了功,只因他长得一口稀疏的黄牙,齿缝太宽,说起话来好似敲破了铜锣,据他自己说,是少年时守着长明灯和高香,熏成的坏嗓子。

    因此白廷生特为嘱咐他,不到火烧屁股,决不可张嘴开腔,一切由“士官”太田宗人——也就是伊地知重秀——代为答话。

    三代果很听话,因为他也有好处可拿。

    他的好处还是在伊地知重秀那里,伊地知重秀虽然成功拿回了贷款的契据,可是毕竟放贷已经成立,哪怕只是一眨眼、一呼吸的功夫,也要按照行情——不足月者照整月付息。

    也就是说,伊地知重秀还欠白廷生一个月的利息,也就是三百二十五两,这都作为报酬,归了三代果。

    诸事吩咐停当,只等靖海卫方面的回音。

    与众人忐忑不安的情绪不同,白廷生显得相当有把握。

    因为他在那封信里,明着只求靠岸补给,其实旁事“透露”极多。

    比如他们是日本国来的贡使团,原本持有国书、贡物,船队本有船六艘,人员数百。

    比如贡物之中有硫磺六万斤、铜四万斤、太刀六百把,以及大铠、玛瑙、屏风、团扇若干。

    比如他们船队行经江口崇明岛,遭遇大批海寇抢劫,国书、勘合、贡物等一概失却。

    还比如,船队被海寇绑架扣押双屿岛,被迫在岛上羁押十日,屡次遭到匪首叶宗满、王清溪等人之侮辱、诟骂……

    现在他们是代表贡使团,上京城奏请大明皇帝,借款三十万两白银,赎救正副大使等人三百余员,可是座船匆匆逃离敌营,给养不足,因此请求靠岸补充。

    一俟清水、食物充足,立刻启程离开,再上京城求救……

    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其实什么贡物、船只、人员有多少,有什么品类根本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就是那愤慨而凄惨的词句之中,所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他们在双屿岛、敌人内部呆了十天,还见过叶宗满和王清溪等重要匪首。

    只要把这些话透露到位,他们这个所谓的“使团代表”、“求援使者”,短时间就不可能离开登州了。

    假如事情顺利的话,就会按照白廷生所预期的,靖海卫那些人一方面极力挽留“使者”,一方面层层上报。

    最后戚继光赶到靖海卫,向他们这些在敌营中待过的外国友人,致以热烈的问候,和深切的同情,同时向他们打听汪直等人的兵力、部署和海上倭寇的动向……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四海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四海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四海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