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三十三章 牢狱之灾 (11)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妺喜妺喜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三十三章 牢狱之灾 (11)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如何处置伊尹,宰相关龙逄和太史令终古,发生了一场大争执。

    在夏朝初建时,最高统治者称“后”,以后称“王”。“后”字的本意是生育,也含有祖先的意思,说明夏朝刚刚从原始社会氏族组织中脱胎出来,最高统治者是以祖宗的身份行使权力。“王”字的本意,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是贯通三者之间的人,也就是王。“王,天下之所归也。”(《说文解字》)意思是说,天下归心于王,王是人间最高权力的代表。夏朝从禹到桀,共有17个王。

    夏朝的政治机构相当庞大。在夏王之下有掌政事的「三正」,太宰又称天正、宰相,主要负责国家事务政务管理,辅佐天子处理一切政务外交等国家大事;太傅又称地正、太尉,主要负责军队管理,制定战争政策等;太师又称人正、国师,主要负责管理监督检查,国家文化建设等。有为天子辅臣的「疑」、「丞」、「辅」、「弼」四邻,有为国君亲近左右官员的六事(即六吏、六卿),有掌历法的「羲和」(又称「太史」),掌诉讼的「大理」,掌音乐的「瞽」(音「鼓」guˇ),掌管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师」、「国老」,掌出使的「遒(音「囚」qiu)人」,掌收取贡赋的「啬夫」,掌管山泽的「虞人」,掌畜牧的「牧正」,掌养龙的「御龙」,掌管夏王膳食的「庖正」,掌管夏王车辆的「车正」,守卫宫门的守门者,掌王室家族事务的「臣」。夏王朝九州的划分和「甸」、「侯」、「睿(音rui/)」「要」、「荒」五服的存在,说明,夏朝对地方的管理是以个部族首领为诸侯,称「伯」或「牧」。诸侯必须服从夏王的政令,对王朝承担贡纳、朝见、服役和随从征伐的义务。诸侯之下,有大夫,即各大家族的族长。所以,古人说,夏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国王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政权的支柱。夏王(自称“帝”),朝廷官员有:六卿:司空、后稷、司徒、大理、共工、虞人。“六卿”之下设“六事”,也称“大夫”,协助“六卿”做事。打仗时“六卿”任将军,所以有人说“六卿”是军官,也没有错。军队中还有“左、右、御”是驾车的官,打仗时是将。

    夏朝的“太史令”是一个独立的官制,夏代时主管天地四时的官,比“六卿”小。夏朝有时根据需要设置专门官职。地方:诸侯以下由大到小排列为:畿、封、同、终、成、通、井。

    太史令,官职名,也称太史,是史官之长,为记录历史和历法的官员,是太史寮的长官,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是政府中很重要的一名官员为朝廷大臣,太史职位很高,担任着两重重任,在当时,“大小官名及职事之名多由史出”,史官有着极高的地位,他既要左手记言右手记事,将君王的话语和行为记录下来、国家的兴衰和变化记载下来,还要用占卜之术给君王祈福,并对天文、气象进行观测。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掌管天象监测,新王登基,太史要参加策命典礼,王为国家大事有时还会访问太史,太史作为国王和天地沟通的中间人,对国家的决策有很大影响。

    夏桀时候的太史是终古,是一个很正直很善良的人,他的祖先是皋陶。皋陶(gāo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封地今安徽六安,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中国上古“五帝”之首黄帝次子昌意的后裔,早期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皋陶被聘任为掌握刑法的官后,又被禹选为继承人,并协助禹处理领导事务。皋陶在禹之先死了,而未能继位,而由皋陶子伯益继位。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虞舜时期,将黄帝以来(即父系社会建立以来)的原始刑法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修订,并在原来“象刑”的基础上,制订了劓、刵、椓、黥、大辟等几种刑罚,为以后的奴隶制五刑奠定了基础。此外,还以流刑作为五刑的“宥刑”,鞭刑作为官刑,扑作为教刑,金作为赎刑。皋陶在实施这些刑法过程中,发觉只讲宽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三苗得到宽赦流放,竟不思悔改,反而不断煽动,致使苗民不断反叛。这使皋陶十分震惊,他从大禹治水疏导与堵截并用受到启发,多次进行修订,使刑法宽严结合:对于偶尔的过失犯罪尽量宽大赦免(眚灾肆赦),而对于那些怙恶不悛如三苗、鲧则处以死刑(“怙终贼刑”),当然,在实施刑罚时一定要慎重(“唯刑之恤”),方保证治水工程有序进行,并使三苗部落归顺。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终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名的史官,他的先祖皋陶,在历史上是知名度很高的,也是深受夏桀敬重的,终古身上也有很浓厚的英雄情结,他是一个太史令,对天文历法有着很深的研究,也有机会参加重大国事的研究决策,辅佐一代明主振兴夏朝,让大禹时代的强盛再次出现,一直是他最高的政治理想。

    终古认为,以德服人,是最大的王道。贤明的君主一天比一天谨慎,以保自己终身平安。比如说登山,登山的人,登到的地方已经很高了,向左右看,高峻的山还在上边呢。贤人和人相处与此相似。自己已经很贤明了,品行已经很高尚了,向左右看,还尽是超过自己的人。君主贤明,世道安定,贤人就在上位,君主不肖,世道混乱,贤人就在下位,而奸佞小人受到提拔重用。没有天子,强大的就胜过弱小的,人多势众的就欺凌势孤力单的,用军队互相残杀,无法止息。如今的世道就正是这样。所以想要访求有道之士,就应该到江海之滨,山谷之中,僻远幽静之处去访求,这样做就有幸或许能得到他们。平民百姓,无须了解就可以役健他们,无须礼遇就可以命令他们。至于有道之士,一定要礼遇他们,一定要了解他们,然后才可以让他们把智慧才能全都献出来。土地的归属取决于城邑的归属,城邑的归属取决于人民的归属,人民的归属取决于贤人的归属。所以,贤明的君主得到贤人辅倥,人民自然就得到了,得到人民,城邑自然就得到了,得到城邑,土地自然就得到了,国家自然就强盛了。没有人信任他,那么信义就丧尽了,没有人赞誉他,那幺名声就丧尽丁,没有人喜爱他,那么亲人就丧尽了,行路的人没有干粮、居家的人没有吃的,那么财物就丧尽了;不能任用人,女不能发挥自已的作用,那么功业就丧尽了,国家有这五种情况,必定灭亡,无可幸免。

    他捧着自己一手记录的史实、亲自绘制的天文图和测算出的历法,暗自思索了数日,认为商汤和伊尹,都是大贤人,才干非凡品格出众,夏朝应该把他们留下来,加以重用,让他们有机会造福苍生,有机会引导夏王兴利除弊,重振夏朝的雄风。

    关龙逄确认为,对于大贤,一定要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凡是君主,一定要明察君臣的职分,然后国家的安定才可以实现,奸诈邪僻的渠道才可以堵塞,浊气恶疫才无法出现。修养自身与治理国家,其方法道理是一样的。君主喜欢处理官吏职权范围内的事,那么这就是与千里马一块跑啊,一定在很多方面都赶不上。君主也必须象驾车的人一样坐在车上,不要离开车子,那么所有做善事的人就都会尽心竭力了,阿谀奉承、邪恶奸巧的人,就无法藏匿其奸了,刚强睿智、忠诚谆朴的人,就会争相努力去奔走效劳了。君主的车子,是用来载物的。国家大治需要做的事情,在于辨正名分。名分辨正了,那么君主就不受忧愁劳苦了。不受忧愁劳苦,那么就不会损伤耳目的天性了。

    明察的君主,不是普遍地明察万事万物,而是明察君主所应掌握的东西。有道术的君主,不是一切都亲自去做,而是要明瞭治理百官的根本。明瞭冶理百官的根本,所以事情少而国家太平。明察君主所应掌握的东西,因而大权蚀揽,奸邪止息。奸邪止息,那么游说的不来,而真情也能了解了。真情不加虚饰,而事实也能显现了。这就叫做最完美的政治。政冶最完美的社会,人民不好说空话假话,不好流言邪说。贤德的与不贤德的各自都恢复其本来面目,依照真情行事,对自己的本性不加雕饰,保持敦厚纯朴的品行,以此来侍奉自己的君主。这样,对灵巧的,拙笨的、愚蠢的、聪明的,勇敢的、怯懦的,就都可以因此而变动他们的官职。变动了官职,他们各自就能胜任自己的职务了。

    商汤和伊尹是大贤,他们回到商国更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现在天下诸侯有不轨图谋的很多,商国正处在一个很微妙的境地,周边有很多诸侯,在伺机而动,如果他们长时间离开了商国,商国就会出乱子,让他们把商国治理好,可以稳定大局,更有利于目前一些局面的扭转。

    而赵梁则认为,商国发展太快,势力太大,必须积极打压削弱,不然的话会对夏朝的统一造成不利的大影响。能够使众多不同的事物齐同,使愚蠢聪明灵巧笨拙的人都能用尽力气和才能,就象由一个起点出发一样的,大概只有圣人吧!没有驾驭臣下方法的智谋,不经过教化而具有的才能,依仗强力、敏捷,贯通、熟习,是不足以实现这些的,天地阴阳不改变规律,生成的万物却各不相同。眼睛不丧失视力,就能分辨出黑自的差别,耳朵不丧失听力,就能听出清浊不同的乐音。称王的人掌握住根本,就能成为万物的主宰。军队一定要有将帅,这是为了用来统一军队的行动,国家一定要有君主,这是为了用来统一全国的行动,天下一定要有天子,这是为了用来统一天下的行动,天子一定要掌握住根本,这是为了使权力集中。统一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统一就会造成天下大乱。夏朝第八代君王夏槐。姓姒,名槐,一作帝芬或后芬。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六任王姒少康,父亲是七任王姒季杼(一作姒杼)。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姒槐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这时,九夷来朝。他在位的时代,是夏朝的“槐黄时节”,是夏王朝之花盛开的时节。夏朝第十代君王夏泄,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同时,东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了泄的爵命,夷族正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后来,九夷一直臣服于夏朝。和说明国家要完成统一,必须要诛灭异己势力,打压对夏朝有重大威胁的人,商汤野心太大,对夏朝始终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现在既然把他抓来了,就应该想办法杀掉,这样才能永绝后患,这才是最有利最直接的解决夏朝重大危机的根本策略。

    三个人心思各异,对如何处理商汤,各有各的道理,这让夏桀觉得也更为难了,不过他还是觉得,应该多考虑一下,各个诸侯国力量的互相制衡,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商汤真的杀不得。可是他也怕,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好的可以杀掉商汤的机会了。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妺喜妺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妺喜妺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妺喜妺喜》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