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三十五章 牢狱之灾(13)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妺喜妺喜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三十五章 牢狱之灾(13)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夏桀原本以为商汤在夏朝都城赈灾,闹不出多大动静,这里王公贵族很多,又有几百年的政治基础,小小一个商候,又是一个被软禁监视居住的人,还能够闹出个什么动静来?可是他没有想到,商汤一赈灾,很快的,几十万老百姓,都在以各种方式颂扬商汤的美德,都在说商汤真正是关心老百姓的圣贤候王,还有人借此非议夏朝政府对老百姓漠不关心,甚至还有人在暗地里说夏桀的坏话。这让夏桀感到了一种政治危机,一种信任危机。

    夏朝的时候,夏王朝的主体是夏族,夏族居住在中原地区,夷蛮戎狄居于夏族的东南西北四方,夏族虽然当时分为天子直接统治的“王畿”和许多诸侯国,但从民族特征看来,基本上是一个人们共同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个民族集团,内部民族成分就复杂了,都不是单一民族。

    东夷民族集团,夏时有堣夷、莱夷、淮夷、风夷、黄夷、于夷、白夷、赤夷、玄夷、阳夷、方夷,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山东东部和苏北地区。由于东夷与夏族的关系极为复杂,夏朝强大时依附夏朝,夏朝国力衰弱时就进夏朝境内骚扰。

    北狄民族集团,夏时有皮服岛夷,薰育、严允、鬼方、土方、邛方、御方等,在这些族称之中,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肃慎、山戎和东胡,居地偏东;一是土方、鬼方、薰育、北戎、赤狄、白狄、长狄,居地偏西。北方民族是以畜牧狩猎经济为主的游牧民族。

    西戎民族集团,夏时有昆仑、析支、渠搜、昆夷、氐羌,西戎主要居于今甘青及其以西以南地区,也有许多戎支居今陕西渭水流域和河南伊洛地区。当时西戎的主要部分,是以畜牧狩猎为主的游牧民族。西戎与华夏的关系也很密切,战争也较多。

    南蛮民族集团,夏时有卉服岛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国、庸、濮、蜀等,这些族体和族称可归为三个系统,一是巴蜀,一是有苗、荆蛮、庸、濮,一是岛夷、裸国。巴,传说起源于今湖北西部与四川、湖南交界处,为廪君后裔。岛夷、裸国、闽、越,属古越族系统。古越族分布于今江西、皖南、苏南、浙江、福建、两广及云南的部分地区。

    这些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个民族集团,内部民族成分就复杂,形成的诸侯国,对夏朝中央政府始终有一种疏离感,尤其是夏朝发生大旱灾之后,有一些灾民因为走投无路,铤而走险,就聚众到一些夏朝周边的部族抢劫,明火执仗的与他们发生了冲突,抢走了他们的一些东西,让他们更加的对夏朝感到了一种痛恨。

    自从商汤开设粥蓬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纷纷又会到夏朝境内,这让夏朝周边部族,也对商汤产生了好感,甚至认为商汤会替代夏桀成为中原地区的新盟主。他们也在密切的关注着商汤的赈灾举动。

    不管夏桀如何看待,商汤的赈灾,确实是给了灾民一条活路,让绝望的人,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走过苦难的路径。

    虽然天很热,很多人不愿意出门,可商汤赈灾的影响,却在迅速扩大,最初三天,到第三天时,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时候,是四千人前来就食,一千人前来寻求帮助,六口大锅不停的做饭。接下来五天,每天都有很多人增加,到农历七月二十日的时候,是一万二千人前来就食,六千人前来寻求帮助,煮饭的大锅不得不增加到了二十三口,不停地煮饭,依然很紧张,粥蓬等的管理服务人员,也增加到了近三千人,而且很多都是到这就食的灾民,出于对商汤的无比敬重,真诚主动的留下来帮助赈灾的。

    夏朝境内大旱,都城附近各处,因为地势较高,遭受到的旱灾尤其严重。伊尹曾经有事去乡下,看见几千里大地空无所有,民间没有粮食用来做饭,锅下面没有薪柴,没有水可取用,为此感到悲痛担忧。官府就是象平日一样发放粮食,平价卖给百姓,然而,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不可能因为一点粮食来到城里,官府平价出售粮食,仅仅能够惠及住在近处的百姓,不能惠及住在远处的百姓。如果在各处设立赈灾点,把国家拔出的粮食在乡下平价低价出售,那么远近都方便了。然而,没有一定钱财的人,又不能买进粮食。所以有人平价出售粮食,仅仅只能惠及比较贫穷的人,不能惠及非常贫穷的人。因此,在受灾的期间用粥来赈济,设粥厂,让饥民靠此活命,是一种最好的救灾方式,因此在和妺喜、商汤及师傅哈虎纳耶大师商议后,他们就决定在人流密集的伏羲庙前开设粥棚,进行赈灾,给老百姓一个活命的机会,也让夏朝的老百姓感受到大商国的恩德,给大商国做一个政治宣传,更让夏桀心生忌惮,不敢轻易地对商汤再下毒手。

    为了赈灾,商汤特意从商国运来了很多粟米等,商汤在夏朝国都从商国运来粟米进行赈灾,这消息迅速传播了出去,万千灾民,万千的老百姓,万千的社会贤达们,各个弱小的对商汤有好感的诸侯国也加重了对商国的敬重,为了不让商国因为赈灾消耗太多的国力,一些王公贵族,一些诸侯国开展了捐献活动,直接的把粟米钱财,捐献到了商国在夏朝国都的赈灾点。

    犹如一条大河,商汤赈灾的影响,在整个夏朝奔腾不息,而且越来越壮阔深远,严重的拷问着夏桀的执政能力,拷问着夏朝政府的政治良知,更严重的影响着百姓对夏桀的拥戴。

    鉴于商国在夏朝国都的赈灾,越来越得民心,影响越来越大,夏桀觉得不能再袖手旁观了。

    对商汤的赈灾,一定要大力支持,还要设法化解商汤的巨大影响力,夏桀决定,让昆吾国也在夏朝的国都赈灾,借以化解商汤赈灾的巨大影响,赈灾用的钱粮必须有自己的国家出,夏朝给予有限的资助,这样一来,既可以挑起商国和昆吾国这两个诸侯国的矛盾,还可以消耗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力。对夏朝很有利。

    经过深思熟虑,夏桀决定派赵梁负责夏朝政府的赈灾,带领夏朝官员在全国各地进行赈灾活动,通过施舍钱粮等各种方式,积极救助灾民,用中央政府的力量,尽最大可能的把商国的赈灾影响给压下去。为了做好赈灾工作,夏桀又颁布命令让夏朝政府官员和王公贵族,按职务级别高低,每人必须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额的赈灾款;各个诸侯国,按大小不同,也必须向夏朝政府缴纳一定数额的赈灾款项。

    同时,为了让昆吾国对抗商国,夏桀又下命令让昆吾国也要开展赈灾活动,开距离商国赈灾活动地点伏羲庙三十里外的轩辕殿开设赈灾粥蓬,赈灾规模必须要比商国的更大。

    夏桀为了打压商国赈灾的影响,可谓处心积虑,他的很多想法也是不错的,可他没有想到,他的一本好经,却让两个歪嘴和尚,给念歪了。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妺喜妺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妺喜妺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妺喜妺喜》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