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六十五章 拜月节(2)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妺喜妺喜第一卷 含恨入宫 第六十五章 拜月节(2)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历尽艰辛,终于逃脱羁绊,顺利的回到商国,商汤更是觉得是神灵保佑祖宗有灵,决定拜月节,商国也要办一个大活动,隆重的祭拜神灵及祖宗,以感谢申领和祖宗对自己的护佑,并祈求神灵和祖先继续为商国赐福。

    商国的拜月节,最大的一项活动就是祭拜各种神灵,尤其是在商汤成为商候后,商国发展突飞猛进,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拜神灵所赐,因此对神灵万分敬重,把祭拜神灵作为拜月节重要活动。商国的拜月节,还有一个跟女子相关的民俗,那就是“偷羊求郎”了,商族人认为羊为祥,是吉祥的象征,拜月节夜晚的羊,最为吉祥,民俗认为这个夜晚的羊会保佑那些未婚少女们,万事如意尽早到如意郎君过上甜蜜的生活。因此,这一夜,未婚女孩子都要将自己打扮一番,踏着月光,三五成群到别人家的羊圈里偷羊去,偷到羊并用羊来祭祀月亮神,就预示着明年能吉祥如意的找到如意郎君;还有的女孩子,早已有心仪的对象,就会自己偷偷到该对象家里的羊圈里偷羊,一旦有了收获,也意味着两人将会吉祥如意“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这一夜,谁家的羊有损失,都不会去追究的,也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在月满之夜,女孩子偷羊祭祀月亮,能够让她们充满遐想而激情满怀,既能一扫平日正统式的造作,具有“偷得如意郎”的心理暗示及美好理想蕴藏于中,于是,蔚为大观,终成民俗。羊代表吉祥,月亮代表人心,阴晴圆缺,盈亏满昃,古今皆同。偷羊祭月得新郎,寄托着一种很浪漫的梦想。

    夏朝很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古有四时祭祖:春礿、夏禘、秋尝、冬烝,过时不祭,则失为人子之道也。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时节含义,七月原是小秋,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请祖先品尝新米,以示孝心:不仅是侍奉双亲于生前,身后更是持孝道不变,时时处处先祖宗、先父母,后子孙,知恩、报恩。拜月节也要祭祀祖先。

    夏朝时一个联邦制王朝,很多活动尤其是大型活动,都要向诸侯国搞摊派。因为知道商国国家强大物质充裕,夏桀办万人宴,就向商国摊派了很多物资,瓜果蔬菜,猪、牛、马、羊,美酒,丝绸等。

    商国农作物主要有黍、稷(粟)、菽(豆)、稻(稌)、大麦(牟)、小麦(来)、麻、郁李、葵、枣、瓜、葫芦、油菜、芜菁、芥菜、白菜、杏、桃、梅等等。此外,出现了对桑、檀、松、柏、椅、桐、梓、漆、楚、棘、柞、樗等树种的种植。麻(大麻)、桑的种植,主要是用于纺织。

    商国的畜牧业比较发达,成功地驯化饲养了猪、牛、狗、鸡、羊、马等六畜及其它动物,有很多富余产品和周边的诸侯进行交换。尤其是家猪在商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既可作为正常肉食、又可用于祭祀和丧葬活动,且饲养的技术难度不是很大,生长的周期也不算很长,故殷商时期大约已发展到家家养猪的程度,是家都养猪,有猪必见家,所以甲骨文的家字由房屋和猪的象形组合成字,是再合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养猪的习俗在商代是最为风靡的习俗之一。

    商国的养牛习俗,在夏朝早期便已远近闻名,到商汤的时候,养牛业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达到了相当高的饲养水平。家牛饲养习俗的流行,与商人的饮食生活、祭祀、丧葬活动中大量用牛密切相关。商人用家牛祭祀祖先的习俗大量见于甲骨文记录中,用于祭祀的牛,动辄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商王贵族关心养牛业亲自举行祈牛的祭祀仪式、时常去养牛基地视察养牛情况,除了持有养黄牛的技术和习惯外,也流行养水牛的技术和习俗,而且养牛业已开始出现为畜力利用的服务效能。

    商国的养马,在整个夏朝也是很有引领作用的。夏代初年的商族人已发明用马驾车,用马驾车是养马业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商国是夏朝的一个封国,故说“相土作乘马”,也等于说夏朝已制作马车和用马来驾车。奚仲是夏朝专管制作马车的车官(车正),故车(马车)又相传是他始创制的。马车是家马和木车的结合体,故奚仲制造马车,必须要有大量的家马驾车来作保障,由此可见夏朝的养马业一定十分发达,养马的习俗也一定非常普及和流行。在夏王朝的征伐战争中,家马作为当时快速的牵引动力,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上史载情况表明,夏朝的养马业是很发达的,养马的习俗可以说已蔚然成风,用马驾车的畜力利用之俗,也从此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商的先公先王在夏朝的饲养和利用家马事业中已崭露头角,故商汤成为商候后,为适应生产、生活和军事活动的需要,发展养马业已成为当时社会生产之一宗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养马业的发达与否,是与王朝的军事征伐和祭祀活动的顺利与否密切相关的。“汤乃以革车三百乘,伐桀于南巢”,用300辆马车投入讨伐夏桀王的战争中,可见其养马业的规模绝非一般。马和马车的使用是商代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征,在日常生活、生产、军事、祭祀和殉葬活动中,唯有贵族阶层才有条件、有资格享受马和马车使用的待遇。商朝已出现建立马厩即圈养的养马习俗,这种圈养业,其规模宏大,从而为商朝的食用、生产、军事和殉祭利用马匹提供极大的保障。商朝已发明马匹去势术,同时还出现了专职管理王室马匹饲养的职官“马小正”。

    商国的养羊习俗应该说是最为普及流行的。商国人在食用、殉葬、祭祀活动中均少不了羊。从甲骨文的牧字既从牛旁也从羊旁的迹象看,其养羊的盛况与牛不相上下。可能是由于羊的温顺性格,商国人对羊似乎也是情有独钟,在诸多的铜、玉、石、骨等艺术品上,都不乏羊的尊容。此外,在与商国国土相邻的不少民族或部落,都是以牧羊为生的,如甲骨文常提到的羌族(人),便是一以牧羊为主的民族,这表明在商汤时期,养羊的习俗在畿内(王畿)域外都是盛行的。

    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先民是从“不织不衣”“而衣皮苇”然后演变到“妇织而衣”。夏桀王为讨好妹喜而撕裂的缯,便是指丝织品之一种。“昔者桀之时,女乐三千人……无不服文绣衣裳者。”(《管子?轻重甲》),“文绣衣裳”,自然非丝织品而莫属,可见夏代丝织业之发达和丝织习俗之流行,商国当时的养蚕业十分发达,养蚕是为了抽取蚕丝,抽取蚕丝后便可以进行丝织,甲骨文的丝字,是两束缠绕好的抽丝象形。桑、蚕、丝是丝织的前提,种桑、养蚕、抽丝技术的发生与发达,使商朝的丝织业也取得了空前发达的成就,商朝的丝织已达到品类繁多、精益求精的阶段,有平纹纨、皱纹縠、绞经罗、菱纹绮、纱纨(绢)、朱砂染色帛、双经、纬缣、回纹绮等,这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

    酒是淀粉类物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糖化生成的。淀粉类物大多是农产品,发酵、糖化作用通常是在具一定密封条件的容器中完成的,而人类早期密封度最大的容器显然是陶器。故农业和制陶业,是酿酒的先决条件,只有具备了粮食和陶容器,才使原始酒的发生成为可能。当整罐的粮食不慎泡水受潮而未及时处理,当蒸煮的饭食吃不完剩留在容器中而未及时处置,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温度下,泡水的粮食,含水的饭食都完全可能发生发酵、糖化作用,其结果便是产生最原始的含酒精成份的天然酒。当初尝天然酒感觉奇异,再饮回味无穷,断饮心绪不安时,就萌发了重新获取天然酒液的念头和举措,从无意识地得到初尝甜头到有意识的酿造满足饮欲,这便诞生了原始的酿酒和饮酒习俗。

    夏代酿酒习俗流行,饮酒酗酒成为一种时尚。夏王朝时期,中国的原始酿酒业至此显然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仪狄造酒”、“杜康造酒”、“少康作秫酒”,“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战国策?魏策》),夏禹和夏王朝时期酿酒习俗盛行,盉、觚、爵等酒器类型很多,饮酒器不仅有大量的陶制品,而且也出现了精致美观的青铜制品。陶质盉、觚、爵、壶、角、杯等酒器外,还有大量盛贮、炊煮粮食的陶容器,如罐、鬲、瓮缸、簋、斝、甗等等盛贮、炊煮器。

    生活在我国黄河中下游的夏部落,由于金石并用工具的广泛应用,生产力发展较为迅速,私有制的产生与强化,剥削的出现,内部产生了分化,“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社会分离出自由人和奴隶,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出现了奴隶制的国家。禹的儿子启,夺取王位,宣布奴隶制的正式开始,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夏。为了庆祝这一胜利,便“大饷诸侯于钧台。“这是我国大型宴会的开端。自然禹曾尝仪狄作酒酉翟之美,他的儿子设国宴,置酒众饮更是可能的了。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即少康,为夏王朝六世国王,国王亲自造酒,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作酒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已由自然酒发展到人工造酒了。酒,也有人称之酒文化,因此,酒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同经济发展有关外,自然同文化的发展也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的文化十分悠久,酒在文化中的反映也是如此。《五子之歌》的背景是,夏启的儿子太康失掉王位,昆弟五人须于洛汭,而作《五子之歌》,其主要内容是反思太康失败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共五条,上为第二条。意思是的诮糜瘟裕磷砀示疲哂兄仄湟唬涔赝觥!《渡惺·夏书·胤征》中还记载与酒有关的故事:“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大意是说仲康即位,发现羲氏与和氏,因酒荒而昏庸失职,命胤侯前往征讨。

    酒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夏桀决定举办万人宴的酒,五千人饮酒大赛的酒,都被指定由商国供应。

    夏桀的万人宴,是当时高档时尚的八珍宴,有八种精美珍奇佳肴构成。具体的佳肴是:

    第一珍:“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醢就是肉酱。淳熬也就是将肉酱盖在糯米做的饭上,再浇入动物脂油。

    第二珍:“淳毋: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毋。”这个做法跟淳熬差不多。只是淳毋是把熬好的肉酱浇于黄米饭上。淳熬、淳毋实际上就是今天盖浇饭的老祖宗。

    第三珍:“炮:取豚若将,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乾,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皽,为稻粉蚤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钜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以醯醢。”炮并非是炮仗和大炮,那时还没有发明火药。“炮”字始于殷代的炮刑,就是以炭加热使铜柱变烫,让罪人站于热柱之上。“将”当为“牂”,牂,就是小肥羊。炮烙用于烹饪,就是在急火上烘烤猪或羊。这“炮”的烹制法,手续很繁琐,首先将乳猪或肥羊宰杀后,去其脏器,填枣于肚中,用草绳捆扎,涂以黏泥在火中烧烤。烤干黏泥后,掰去干泥,用清水冲洗干净,将表皮一层薄膜揭去。再用稻米粉调成糊状,敷在猪羊身上。然后,在小鼎内放油至完全没过猪或羊身,鼎内再放入香草煎熬,小鼎又放在装汤水的大鼎之中。大鼎内的汤与小鼎内的油同沸,但大鼎内的汤不能沸进小鼎。最后文火煮上三天三夜,待鼎内猪羊酥透,佐以醋和肉酱就大功告成了。

    第四珍:“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珍,就是取牛、羊、猪、麋鹿、鹿、獐等食草类动物的里脊肉,反复捶打,去其筋腱,捣成肉茸。“擣”字同“捣”。“擣珍”其实就是烧里脊肉,把这些动物的里脊肉反复捣捶,烧熟之后再除去皮肉上的薄膜,加醋和肉酱调和既可食用。

    第五珍:“渍: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湛诸美酒,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醯意。”“渍”是浸泡,用在食品制作上就是腌制。“渍”的做法像极了甜口的酒香牛羊肉,即将新鲜的牛肉,在案板上横肉纹切成薄片,放入上等的水酒中浸泡一天,用肉酱、梅浆、醋调和后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第六珍:“为熬:捶之,去其皽,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麕皆如牛羊。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欲干肉,则捶而食之。”说白了,“熬”类似今天的五香牛肉干。操作程序为:将生肉捣捶,除去筋膜,摊放在芦草编的席子上,洒上一些姜末和桂皮,用盐腌后晒干。无论是鹿肉,还是牛羊肉,都是如法炮制。吃的时候,如果牙口不好,就用水把它润开,加肉酱煎一下。如果想不吃带汁的,就捣捶软后吃干肉。

    第七珍:“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举燋其膋,不蓼。取稻米举蚤溲之,小切狼臅膏,以与稻米为酏。”“膋”是肠子上的脂肪,也泛指脂肪。“幪”是帐幕之类可以覆盖的网状东西。“肝膋”的具体做法就是取一个狗肝,用狗的网状脂肪油覆盖,润湿后架在火上烧烤,一直烤到脂肪油完全溶入狗肝,添加味道辛辣的“水蓼”来调味。再用水调和稻米,加入小狼胸腔里的脂油,熬成稠粥吃,这样连菜带饭全有了。

    第八珍:“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个很像今天的煎肉饼。“糁”就是将牛、羊、猪肉按一比一比例切成小块。再以两份稻米粉加一份肉合成肉饼,入油锅煎熟。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妺喜妺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妺喜妺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妺喜妺喜》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